2022年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智能座舱先行应用,打造汽车科技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论文 2022年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智能座舱先行应用,打造汽车科技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2022年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智能座舱先行应用,打造汽车科技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2024-06-19 06: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应用和汽车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智能 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发展智能汽车,有利于推动以汽车为载体 的芯片、软件、信息通讯、数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智 能化、数字化未来出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汽车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各产业 的融合,传统汽车加快转型,电子信息、网络通讯、互联网科技等企业加速渗透,汽 车与相关产业展开全面融合,产业链也面临重构,价值链不断延伸,产业边界不断扩 宽且日趋模糊,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特征。另外,从应用功能发展来看, 汽车有望成为下一代大范围普及的智能移动终端,兼有移动办公、移动家居、娱乐休 闲、数字消费、公共服务等功能,推动车联网数据服务、共享出行等生产生活新模式 加快发展,传统车企、互联网科技巨头、造车新势力等纷纷入局,智能汽车将成为新 一轮产业布局的必争之地。

1、 汽车智能化座舱有望率先应用,域控制器将逐步量产

智能座舱先行应用,打造汽车科技差异化核心竞争力。除外观外,汽车座舱电子产品 成为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功能配置最直观的消费体验,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传统机械 座舱向智能座舱升级趋势明显。汽车智能座舱产品主要由中控平台、全液晶仪表、抬 头显示系统、后座娱乐屏、智能音响、车联网模块、流媒体后视镜及远程信息服务系 统等组成的一整套系统,同时可以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智能化交互方式,未来 有望将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其中。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由于汽车驾驶座舱是 消费者与车辆之间信息交互的直接载体,其产品配置科技感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消费 者的驾驶体验。在当前智能驾驶、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不断渗透的背景下,消 费者对座舱电子的智能化诉求明显提升。从车企角度而言,电动车造车门槛降低,汽 车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各大车企之间硬技术并没有绝对的优势,而汽车座舱作为继 外观、内饰之后,能够让消费者直接感受汽车产品差异化的重要领域。智能座舱相对 高度自动驾驶而言有望先行应用,各大车企也将智能座舱作为汽车科技的差异化核 心竞争力,对其重视度明显提升,智能座舱也有望成为车企推出具有明显竞争力车型 的重要卖点。

大屏、多屏互动及液晶仪表应用趋势显著,智能座舱量价有望提升。智能座舱的发展, 更多的是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而屏幕作为用户信息呈现、内容展示的重要 载体,其特点将对接消费者的感受。可以看到,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传统的仪 表盘、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等将面临着升级和集成,车内的屏幕应用越来越多,且大屏 化概念越来越深入,并可通过多屏互动增强后排乘客的娱乐性,主流品牌包括特斯拉、 BBA、大众、丰田及新造车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均采用中控大屏及数个屏幕,如 2021年初奔驰车型EQS搭载第三代车机MBUX Hyperscreen,包括12.3英寸仪表屏、17.7 英寸中控屏、12.3英寸副驾驶屏、2个11.6英寸后排娱乐屏以及后排中央扶手车控屏 等6大屏,可实现多屏、跨屏交互。从渗透率角度来看,根据IHS数据,2020年国内智 能座舱渗透率为48.8%,预计到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75%,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根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座舱产品中除中控屏渗透率较高达到80%以外,其他产品渗 透率均仍偏低,其中液晶仪表约30%,HUD及流媒体后视镜不足10%,而中控智能网联 化程度不高,具备GPS导航功能的渗透率为42%,因此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升,智能座 舱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价值量方面来看,传统的汽车座舱主要包括机械仪表盘、 带导航、音乐播放、车体控制等基础功能的车载信息娱乐中控系统,整体配套价格在 2,000元左右,而智能座舱提供除了提供基础的车载娱乐、信息等功能外,能够提供 大屏多屏的数字信息显示,触控、语音、手势等多种人机交互控制,丰富多彩的导航、 监控、远程控制等车联网功能,典型的配套价格有望升级到7,000-15,000元左右,较 传统的座舱产品配套均价具有4-6倍的提升空间。总体上,随着汽车数字化、智能化 发展,智能座舱成为国内汽车为数不多的高增长领域,根据ICV Tank数据,预计2019- 2025年国内智能座舱行业年复合增速高达15%,至2025年行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图: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

汽车电子架构升级,座舱域控制有望逐步量产。伴随汽车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电气 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转变趋势明显,传统汽的分布式架构中车辆各功能由不同的 ECU控制,一辆车的系统往往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ECU组成,存在算法算力不足、通讯 速度带宽不足、OTA在线升级不便、可控性不强等缺陷,不能满足当前汽车发展的需 求,但随着汽车芯片功能的不断进化,汽车架构已经向更少的ECU、更集中的“基于 域的系统”演进。根据罗兰贝格分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A)正在经历从分布式架 构(Distributed),到基于域的集中式架构(DCU based centralized),再到基于域融 合的带状架构(DCU fusion basedzonal)的发展历程,如现阶段座舱可实现“一芯多 屏”控制,未来通过座舱域控制器实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电子后视 镜+HUD抬头显示系统+车联网系统+ADAS”各种功能融合。但受制于主控芯片性能 及成本因素,短期内自动驾驶高性能芯片和智能座舱主控芯片将分别演进,其中根据座舱应用场景和芯片性能标准,消费电子级芯片可满足座舱现有场景需求,消费电子 芯片玩家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实现低成本的座舱域控制器开发,座舱域控制器将逐步 量产。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逐渐成熟,未来自动驾驶高性能芯片将与座舱主控 芯片进一步向中央计算芯片融合发展。

2、 ADAS 装配率持续提升,高度自动驾驶有望量产

ADAS装配率大幅提升,L4级别自动驾驶有望于2025年量产。根据工信部发布了《汽车 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主要依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 行条件限制等,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目前国内智能汽车的发展主要是以L1-L2为 主的辅助驾驶(ADAS)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 车ADAS搭载上险量为381.6万辆,同比增长41.0%,前装ADAS装配率约38.1%,其中L2 级ADAS新车搭载上险量约154.6万辆,同比增长86.2%,装配率约15.4%,相比上年同 期增长约4.3个百分点,而受政策法规限制,L3级AD极少,国内自主品牌中主要是以 小鹏、蔚来、理想、极狐为代表的新势力的示范演示,而根据自主品牌最新发布的五 年计划,2025年国内或将迎来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

ADAS多种传感器融合应用,激光雷达初露锋芒。自动驾驶由感知、决策、执行三部分 组成,对于感知层面,一般的L1-L2辅助驾驶阶段,以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 雷达等,L3及以上开始使用大量使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且对摄像头的需求量 相应增多。由于不同传感器优缺点各一,如摄像头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视觉成像识 别较好,但容易受到光照因素的干扰及作用距离有限,激光雷达作用距离远、测距精 度高、响应快,但成本昂贵、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目前多种传感器融合应用是主流 共识,但在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商,除特斯拉坚持使用视觉为主的自动驾驶方案外, 大部分厂商基本会采用以激光雷达为主的路线,我们不难发现今年以来搭载激光雷 达的车型开始大幅增加,国内如蔚来ET7、小鹏P5、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WEI摩卡、 智已L7等,主要原因在于激光雷达的成本大幅下降至车企可以接受的程度,2006年 Velodyne推出VLP-16时其价格高达10万人民币,更高线数的HDL-64E甚至接近80万人 民币,2018年Ouster将64线激光雷达OS-1 降至低于8万人民币,而速腾聚创在2020年 1月公布了MEMS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的售价为1898美元,由于激光雷达具备高分 辨率、稳定及可采集三维数据的特点,预计随着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激光雷达 将有望爆发增长。毫米波雷达方面,12月工信部印发《汽车雷达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 根据规定“76-79GHz频段用于汽车雷达,主要使用场景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防撞、 盲点探测、变道辅助、泊车辅助、后方车辆示警、行人探测等,除国家无线电管理机 构另有规定外,该频段不能用于其他类型陆基雷达,也不能用于在航空器(含无人机、 气球、飞艇等)上装载使用的雷达”。毫米波雷达作为智能汽车必不可少的传感器之一, 且相对激光雷达成本更低,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其应用将大幅增加。

随着ADAS普及,汽车ADAS传感器市场成长空间较大。我们合理假设:1)汽车智能化 程度的提升对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单车安装量需求有所不同,摄像头按 每辆车平均4-8个、超声波雷达4-8个、毫米波雷达3-5个、激光雷达1个,且随着年份 增加而增加;2)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带来视觉领域传感器渗透率逐步提升,摄像头 渗透率2020年达到30%、2025年达到70%,超声波雷达渗透率2020年、2024年渗透率分 别为35%、70%,毫米波雷达渗透率2020年、2024年分别达到12%、30%,激光雷达渗透 率2020年、2024年分别达到0.5%、15%,高精度地图渗透率2020年、2024年分别达到 0.2%、12%;3)随着技术的进步及规模的增加,传感器单个价格逐年下降。按此预测 2020年国内ADAS传感器及高精度地图市场空间总计有望达到270多亿元,2025年有望 达到1000多亿元,年复合增速约31%,其中视觉传感器是ADAS传感器领域中应用规模 最大的细分市场,2025年有望达到372亿元,年复合增速约21%,超声波雷达、毫米波 雷达、激光雷达及高精度地图2025年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91亿元、156亿元、306亿 元和112亿元,年复合增速分别约为10%、34%、59%和98%。

图:国内乘用车 ADAS 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

3、 5G 促进 C-V2X 应用,车联网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智能驾驶主要是解决车辆内部的智能化程度,依靠汽车自主决策解放驾驶员双手,而 车联网主要是基于无线通讯构建V2X(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车与云)的 互联互通,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实现智能交通的协同控制,高度自动驾驶离不开车 联网的辅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L4/L5级的自动驾驶。从国内车联网发展历程 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1)2009-2013年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后装为主提供车载导 航、远程通话、道路援助等服务,国外品牌如Onstar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始进入国内车 联网市场,丰田G-book系统导入雷克萨斯车型,国内如好帮手、城际通等企业也陆续 推出车联网产品。(2)2013-2015年手机互联阶段,由于此阶段前装车联网系统暂时 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而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基于手机与车机互联的车联网方案逐步 成为主流,如2014年苹果发布的Carpaly、谷歌发布的Audriod Auto,2015年百度发 布的Carlife;(3)2015-2020年车端网联阶段,由于车联网技术及生态的不断完善、 跨界融合趋势不断,基于内嵌车载终端互联的前装车联网方案迅速发展,如上汽与阿 里合作,搭载斑马智行YunOS操作系统的荣威RX5迅速获得市场亲睐;(4)2020年及以 后即5G车联网阶段,随着5G商用逐步落地,有望实现V2X及自动驾驶场景化应用,最 终完成构建智慧交通终极场景。

步入5G车联网发展阶段,相关车载设备制造商将率先受益。自5G逐步商用以来,车联 网将由现阶段的车载移动互联阶段向5G车联网阶段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C-V2X 互联,应用场景可分为安全类和效率类,安全类应用与车辆行驶安全及道路通行安全有关,作用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效率类应用主要是通过C-V2X互联,实现车辆道 路基础设施智能协同,用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车辆排放等。车联网的快速发展,最 先受益的是车载设备制造商与软件开发商等,主要是OBD、T-BOX、车载系统软件开发 商等。根据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规定, 从2022年1月1日期起,“乘用车应配备能记录碰撞等特定事件发生时的车辆行驶速度、 制动状态等数据信息的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若配备了符合标准规定的车载视频 行驶记录装置,应视为满足要求。”政策法规的实施,也有望促进EDR等设备渗透率的 快速提升。总体来看,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车联网设备制造商及软件开 发商等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