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副高”及其影响的那些事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气流图 一文了解“副高”及其影响的那些事儿

一文了解“副高”及其影响的那些事儿

2023-07-02 1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某阶段副热带高压位置以及我国高温、降水分布示意图 作者:李慧 丁茜

一般来说,“副热带高压夏季主要活跃在东经130°至180°、北纬20°至30°之间。但它个性极不安分,喜欢到处“遛弯儿”。历史监测资料显示,副高在夏季的平均脊线位置最北可控制北纬35°附近地区,最南可至北纬15°;夏季平均西伸脊点最西可到东经80°,最东可缩至东经150°。

它长得有点儿像“海带”,呈东西扁长形状。有时它的主体出现断裂,在东亚地区则呈现“块状”特征;有时还会一不留神儿向西跑远,与非洲副高相连以“带状”现身。进入夏季,副高主要盘踞在我国华南、江南、江淮、黄淮等东部季风区。鼎盛时期,势力还扩张到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

翻开副高这位“网红”的“简历”,高温、暴雨和台风可谓它职业生涯的三大“代表作”。地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富含充沛的水汽、热量与能量,副高在其中充当的角色相当于“传送带”,是大气环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

本图来自中国天气网

副高所到之处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这是因为在它的系统内部,气流呈下沉趋势,且气压梯度有所减小,风力也微乎其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

2

副高的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笼统地称为副热带高压。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对高温的影响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天气晴朗,高温少雨。

图: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示意图

对台风的影响

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是其引导气流。

3

副高与我国的降雨

副热带高压常年存在,但随着季节的更迭,其强度和位置会发生变化,但其不规律的变化,就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旱与涝。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副高北抬西伸会带来丰沛降水。它的身上长有一条纤细的“马甲线”——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其季节性的变化对应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位移。

在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其西部偏南气流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后输送至锋区的低层,向副高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这个时候,当西风带一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过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充沛的水汽遇冷便会凝结产生大范围的降水,严重时通常还伴有暴雨。

而在脊线南侧的东风带地区,常伴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也会产生大量降水。台风强度不强时,副高指引台风移动。比如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当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有可能在我国登陆;若副高示弱或断裂,台风则很可能一路北上。

总而言之,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及位置,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以及旱涝等关系极其密切,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带分布。它向北挪一步,所在区域便风雨交加,“管辖区域”连绵阴雨也被“掐断”进入伏旱期。因此,预报员便可根据它的“北进南退”来大致确定我国主雨带的位置。

图解我国雨季进程。张永策划 刘佳制作

随着季节转暖,夏季副高一般会出现三次明显的“北跳”阶段性变化特征,分别对应着梅雨期和华北雨季的开始。

例如6月中旬,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越过北纬20°,极锋雨带到达长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时华南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脊线出现第二次北跳,迅速跳过北纬25°,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高温伏旱天气开始,黄淮地区受极锋雨带影响进入雨季,华南地区则因为赤道辐合带的北上,热带气旋、台风明显活跃,进入第二汛期,即“后汛期”;

7月底至8月初,脊线出现第三次北跳,跨过北纬30°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华北、东北地区由此进入“七下八上”的多雨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华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20°N以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

江淮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脊线维持在22-25°N,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脊线维持在30-35°N,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按理说,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高压系统,是什么原因致使其出现季节性阶段位置变化?原来,它的变化不仅受到其内部大气动力过程影响,青藏高原积雪、热带太平洋海温变化等外力因素的催化作用也不可忽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