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品交易所18年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期货交易的开端是什么粮食批发市场 郑州商品交易所18年变迁

郑州商品交易所18年变迁

2024-07-12 2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报记者陈 辉

  核心提示

  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备受世界瞩目的时刻,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993年在此基础上设立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并确定由现货交易起步向期货市场发展。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嗅觉敏锐的国外媒体由此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在朝市场经济的方向迈进。”18年来,作为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为我国期货业的发展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郑州价格”如今也成为国内外贸易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参考价格。

  李经谋:那时不敢提市场经济

  李经谋这些天忙个不停,各路媒体都找到他,话题只有一个,请他回顾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艰辛创业路。作为中国第一家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首任老总,李经谋的人生和中国农产品期货业已密不可分。

  “当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担任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主任。”李经谋说,自己搞了一辈子粮食工作,当时是河南省商管委副主任兼粮食局副局长,没想到48岁的年龄了,上级要求自己“下海”。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郑州西郊的华中宾馆正式开业,李经谋任主任。开业前,有两个细节颇为引人注目:当年6月14日,在河南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对外宣布,将在郑州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紧接着,6月25日,商业部、国家体改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布了这一消息。一个粮食批发市场的开业如此“高规格发布”,自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李经谋说,这两则消息,国内外传媒作了广泛的报道。

  当时的背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国家虽着手调整和改革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但实际上粮食交易还处于封闭的计划体制,地区封锁严重、价格不透明。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一开业即定位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远期现货市场,如实行会员制、保证金制、结算制等现代市场交易的框架。

  “别小看这个变化,当时,搞市场经济的争议很大,你搞粮食批发交易,允许转让未到期的合同被视为投机倒把,别人说你是资本主义,我们向外提供的新闻材料都不敢说市场经济,说是商品经济,你想想有多难。”如今,已成国内期货业元老级人物的李经谋说起往事还不停感叹。

  李经谋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外国人认为要么走回头路,要么停滞不前,都在猜测中国政府下一步的举措。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诞生,让外国媒体敏锐地判断出中国经济体制将有重大变革。

  “后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像英国《独立报》等很多国外传媒都报道了,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视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200万省长预备金创业

  今天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所在地――未来大厦,已成为郑州东郊的地标性建筑,并带动了周边的繁荣。同时,郑州商品交易所作为一张城市名片,也提升了郑州乃至河南的形象。而18年前,郑商所的前身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时还是租借的办公室。

  “开业时根本没钱,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长春对成立这个市场很重视,在省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特地从省长预备金里给了200万元的开业费用,我们就靠这200万元打天下。”李经谋说。

  “10月12日开业后,交易一直很清淡,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干,该干什么,当时特别着急。”李经谋说,那时候,经营户对这种交易方式感到陌生,不愿进场交易,直到年底,基本没做什么大生意。

  1991年3月2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迎来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达成了第一笔远期合约交易。这笔很少的1000吨小麦购销合同,它在3月22日签约,却要在9月22日交割,当时这些小麦还在农田里生长着,尚不知道收成如何,因而这一笔远期合约成为中国商品交易史上的里程碑,《经济日报》称这个日子“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历程上具有独特意义”。

  1993年3月1日,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国家同意试办郑州商品交易所,李经谋任总裁,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两种机制同时运行”。5月28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正式推出。“当时上市的有小麦、玉米、大豆、绿豆、芝麻五个标准化期货合约,不过后来,有些品种被调整了,有的因现货规模小而舍弃了。”李经谋说。

  李经谋介绍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这是中国现代期货市场的起点,郑州商品交易所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期货交易所。在建立规则、试验机制、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宣传期货知识等方面为中国期货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经谋笑说:“那时候没几个人懂得期货,行业内都说我们是‘黄埔一期’,是我们首先把国外的期货交易规则引进来,还办了第一个期货培训班,最早在这里搞期货的如今很多都成了国内期货公司的高管和骨干。”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郑州商品交易所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从1997年起,郑商所连续三年交易量、交易额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50%以上。“这一阶段,全国各地最多时有50多个交易所,市场混乱,国务院先后两次整顿期货市场,郑州因规范发展而被保留,和上海、大连交易所成为全国仅有的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李经谋说。

  期货引导农业发展

  1980年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各种支农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产量随之大幅增加。“但由于市场不透明,农民从种粮中得不到太多收益。”李经谋说,通过期货的价格指导作用,让粮食卖个好价钱,郑州商品交易所在这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

  在我国的河南、河北、苏北等地,“订单+期货”的模式,让上千万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卖上了好价钱,“小麦期货”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河南的延津县就是一个例子,该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近60万亩,占全县麦播总面积的95%,全部由龙头企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通过期货交易,订单为农户‘购买’了保险;而期市套期保值又为订单和企业经营‘购买’了保险。这样,不论以后价格如何变动,农民收益和粮食企业的利润就有了基本保证。”郑州商品交易所新闻信息部部长王成周说。

  王成周说,从2003年开始,郑州商品交易所新增了优质强筋小麦期货,2004年上市了棉花期货,2006年白糖期货上市,2007年菜子油期货上市。

  这些新期货品种的上市,在价格发挥作用之外,还有调整国内种植和产业结构的作用。比如强筋小麦,是优质面粉的原料,以前我国主要靠进口,有了期货的价格引导,我国的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迅速增大,现在基本替代了进口。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梅宏斌说,郑州小麦期货在引导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日益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的避风港。

  梅宏斌说:“我国的棉花、白糖、菜子油产业,和种植大国比属于弱势产业,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引导和扶持国内企业发展壮大。”梅宏斌笑言,“如果没有期货的引导,强筋小麦还是靠进口,我们现在吃面包都要比别人贵。”

  “郑州价格”影响世界

  “郑州价格”,是一个在业内耳熟能详的名词,是包括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粮油批发价格、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格体系。李经谋说,“郑州价格”的产生结束了中国没有粮油批发价格的历史。

  10多年来,“郑州价格”曾多次成功预测我国粮食价格将出现转折点,特别是2002年12月,路透社将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列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报价系统,更凸显了郑州价格作为中国粮食价格“风向标”、“晴雨表”的作用。

  经过18年的发展,郑商所初步形成了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兼有石油副产品PTA的综合性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如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参考价格。路透社每日发布郑州小麦、棉花等价格信息,华尔街日报称“中国郑州已经成为全球除纽约之外,第二个棉花定价的场所”。一些国外贸易企业开始把郑商所相关品种期货价格作为同国内洽谈贸易的参考依据。

  “把‘郑州价格’做大做强,可以提高中国参与世界相关产品的定价过程,提升我国在商品定价中的话语权,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梅宏斌说。③4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