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雕塑家张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有名的雕刻家 著名雕塑家张恒

著名雕塑家张恒

2024-07-01 07: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个人传略及业绩分别被《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名人传》、《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名人录中。

YISHUDAJIA

公共空间与个人经验

——张恒的城市雕塑

文/乌力吉

美术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教授,

著名文艺评论家、美术评论家。

20世纪80年代,现代雕塑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原始主义和结构主义上,在形式上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较大,在观念的转变与材料的实验上都为后来的发展做了准备。到20世纪90年代,现代雕塑实现了真正的突破,尤其在架上艺术方面,雕塑的创作已经走到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的前沿。

这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水平,城市雕塑也开始从一般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向更具文化性和精神性的公共艺术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意味着人与自然的疏离,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冲突。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根本上反映着人与文明的关系。文明的进程不应以家园失落为代价,家园不仅是适宜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寻求和谐的生存状态的精神需求。所以,只有在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家园才能与文明和谐共存。而现代城市雕塑正是要实现现代艺术与都市环境的融合,寻求文化生态与都市发展之间的切合点,即创建一个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价值的公共公间。这也给众多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内蒙古雕塑家张恒在现代城市雕塑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不同之处在于他突出了雕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张恒的个人经历对他的雕塑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是他的专业素养很高,基本功扎实,是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科班”出身。其次是得益于滋养他艺术母体的生活环境。基于此,他的作品有强烈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这也是内蒙古艺术家们的普遍特点。

张恒的城市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写实与抽象两类。其写实的雕塑主要继承现实主义艺术的传统,对生活情趣的模仿或浪漫化来装点和美化城市空间,如作品《白马》因为对现实的模仿,观众不需要任何艺术教育就能感受到他的意图,它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对美好生活诗意化的点缀,而抽象城雕更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工业化的视觉经验,适合现代社会从建筑到设计的形式特征对人的视觉审美的影响。作品《豪饮》与《迈向未来》属于这类,现代感很强,它对提高公众的整体审美水平和情趣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他的作品中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如作品《敕勒魂》的人物形象使人联想到北朝时期“敕勒歌"的景象。这使我们感到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多地关注个性的表现、历史的反思。现实的批判以及生存经验的表述。

《娜仁花的回忆》 汉白玉 40cmx60cm 1998年

《敕勒风》锻铜 110cmx100cm 2001年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内蒙古展区铜奖

《草原》 铸铜 70cmx80cmx7cm 1981年

《自雕像》 石 30cmx30cm 1998年

《人生》 铸铜 32cmx29cmx24cm 1999年

《草原的夜》 铸铜 76cmx62cmx36cm 2010年

《蓝蓝的天》 汉白玉 高80cm 2000年

《天骄》 石 47cmx41cmx20cm 2000年

《草原母亲》系列一 铸铜 118cmx58cmx50cm 2002年

《草原母亲》系列二 玻璃钢 130cmx110cm 2002年

《成吉思汗坐像》泥塑 400cmx500cm 2004年 立于 呼和浩特蒙古风情园成吉思汗纪念馆

《青山魂 》 铸铜 120cmx120cmx50cm 1998年

《古风》铸铜 300cmx600cm 2000年 立于内蒙古文化厅

《牧羊人》 铸铜 150cmx50cmx37cm 2001年

《天马之声》 泥塑 300cmx120cmx120cm 2006年

《春风得意》花岗石 80cmx40cmx30cm 1999年

《女教师》 汉白玉 90cmx50cmx50cm 1990年

《沙漠育苗》 汉白玉 80cmx30cm 1982年 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设计方案获优秀铜奖

《小摔跤手》 泥塑 40cmx60cmx40cm 1999年

《豪饮》 花岗石 120cmx90cmx80cm 1992年

说到少数民族,应该提到内蒙古有成就的雕塑家张恒。他的这件花岗石雕塑大约起码几百公斤,刻划了蒙古民族《豪饮》,一对好友,“生死相交”,“荣辱与共”,痛饮之后,由里到外醉成一堆,融为一气,凝成一个浑然无间的蒙古包。这的确是很有趣的处理。(1989年9月3日光明日报;理解和运用体积美节选)

——钱绍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绿色女神》 铸铜 80cmx36cmx24cm 2005年

《三娘子头像》 铸铜 100cmx60cmx40cm 1990年 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白马》 880cmx500cmx120cm 1986年 立于内蒙古博物馆

《白马》 880cmx500cmx120cm 1986年 立于内蒙古博物馆

《阳光》 汉白玉 120cmx40cmx40cm 1990年

《鄂尔多斯舞》 铸铜 直径60cm 1980年 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张文秋胸像》石膏 120cmx120cm 2005年

《云川》 泥塑 300cmx110cmx40cm 1989年

《成吉思汗骑马像》 铸铜 500cmx500cmx150cm 1999年 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云布龙像》 泥塑 200cmx200cmx55cm 2003年 立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公园

《毛岸青》 泥塑 350cmx250cmx120cm 2009年 立于湖南杨开慧陵园

《娇杨》 汉白玉 700cmx300cmx300cm 1989年 立于湖南杨开慧陵园

《王昭君立像》 汉白玉 高330cm 1987年 立于湖北兴山

《敕勒魂》 花岗石 900cmx300cmx180cm 1995年

这座红色花岗岩雕琢的大型雕塑《敕勒魂》,是千年敕勒川的点睛之作,把古老的敕勒川与生活在这里的民族,特别是蒙古族紧密地融为一体,把古老的民歌与当代城市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成为包头城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性作品。作品很好地利用了原石的肌理,“取得了随石赋形”的艺术效果,以写意的表现手法,单纯、精炼的语言,概括、简约的艺术形式,在原石上稍加雕琢,以少少许胜许许多,表现了敕勒川的苍凉、浑朴,展现了那首传唱千古的民歌中蕴含的无限“苍茫”。“苍茫”之意,味之无穷,似有若无,越看越多,但又不可捉摸,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联想的丰富空间。这种不确定性是所有文艺作品成功的真谛,也是所有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在模糊之外无限丰富,由说得完到说不完,由有限的无限。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既给观者产生了某种暗示,又体现了一种“意到笔不到”的含蓄之美,留有可以补充的余地,味道十足。广袤无痕的敕勒川,传唱千年不衰的《敕勒歌》,凝结了不朽的“敕勒之魂”。

——陈培一

著名美术评论家

《诃额伦》(成吉思汗母亲) 花岗石 净高3690cm,总高4500cm置于伊金霍洛旗”母亲公园“

《诃额伦》母亲公园主雕创作手稿

《诃额伦》局部

伊金霍洛旗“母亲公园”山体群雕全景

伊金霍洛旗“母亲公园”山体群雕 1300cmx3000cmx980cm

  艺术总监、主创:张恒 参与创作:孟继兵、任伟、荣君等

两组“山体群雕”分别表现的是六位母亲:阿伦高娃、察心皇后、孛儿帖、托雷夫人、满都海夫人、三娘子和她们的事迹。

人物头部高369cm,整个雕塑由6773块花岗岩石材并接而成,由下至上,共水平分为60层。其中花岗岩800多立方、石材总量2400多吨。

作品在艺术形式处理上采用异质同构方式,以山为喻体、以人为焦点,并使之互融,观者可以从对山或者对岩石的感受中自然过渡到对“人”的联想中。在人物处理上,采用由头部具象刻画逐渐深入融化到岩石内部的方式,借助大山来凸现本体的力量感,并采用大写意方式概括形体,进而诠释鲜明完整的雕塑语言,体现“博大胸怀”这一原本并不具体的深刻寓意。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山体群雕

《嫱云》浮雕 花岗石 1120cmx600cmx100cm 2004年立于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馆

《马头琴·哈达》 高1900cm 艺术总监、主创:张恒 合作者:孟继兵、任伟、蒙 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