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探秘:《百家姓》里的复姓,你知道都是怎么来的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最古老的复姓姓氏 史林探秘:《百家姓》里的复姓,你知道都是怎么来的吗?

史林探秘:《百家姓》里的复姓,你知道都是怎么来的吗?

2024-06-28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开始正文前,大家来猜一猜,古人是怎么表现自己能独当一面的?

其实很简单,给自己取一个氏。

比如秦始皇如果向别人介绍自己,他肯定会说自己是赵政而不会说是嬴政。因为他是嬴姓赵氏,氏代表了他是一个贵族后裔。在古代反倒是奴仆之流因为身份低微,才会直接称名道姓。

因此在《百家姓》里出现的复姓,无一例外都是彰显身份的氏。《百家姓》里一共收录了59个复姓,下面码字的就一一盘点下它们都是源起何处吧。

以地名为氏(17个)

先秦的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获得封邑,这些子弟到了封邑居住后,他的后人便会以封邑为氏。百家姓中收录的复姓中这种来历的最多,多达17个。

春秋战国时越国的最后一代越王无疆的儿子蹄更,他被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今浙江湖州的升山,又名欧亭台),蹄更居住的地方在欧余山的南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于是他的后人便以欧阳为氏。

蹄更的后人在一众复姓中是最能生的,因此欧阳氏成了今天尚存的复姓里,唯一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复姓。其他的复姓相比起欧阳氏来就显得人丁单薄了,没有一个能过10万的。

其余的16个《百家姓》收录的与地名有关的复姓为:上官、诸葛、澹台、濮阳、淳于、申屠、令狐、钟离、鲜于、闾丘、谷梁、百里、羊舌、梁丘、左丘、南宫。

从它们的来历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纯粹的地名,包括了上官邑(今河南滑县东南上官镇),令狐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猗氏镇),钟离邑(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东),闾丘邑(今山东济宁邹城),谷梁城(今河北安平县),百里邑(秦国地名,地点不详),羊舌邑(今山西省洪洞、沁县一带),梁丘(齐国地名,地点不详),澹台(苏州澹台湖或山东省嘉祥县澹台山),左丘(齐国地名,地点不详),南宫(鲁国地名,地点不详)等11个。

第二类为地名加方位,包括了欧阳和濮阳,濮就是濮水,濮阳就是濮水以北。

第三类为姓氏加地名,我们耳熟能详的诸葛就是这么来的,诸葛的意思是诸县(今山东省诸城市)的葛氏一族。另一个代表则是申屠,周平王把申侯之子封在了屠邑(今河南洛阳境内)。

第四类为国名,它的代表是淳于和鲜于。淳于本是州国(今山东省安丘县)的都城名,州国亡国又重新建国后便以淳于作为了新的国名;鲜于这个姓氏来历更加复杂,鲜是古朝鲜的国名,而于则是朝鲜一座城邑的名字,所以鲜于是国名加邑名组成的氏。

以出身、官位为氏(16个)

毕竟有封地的贵族子弟只是少数,先人并没有获得封地的贵族子弟也会取氏。他们取氏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以先祖的出身和官位为氏。

这种姓氏主要分为了两大类:

第一类以先祖的官位为氏,这种《百家姓》中收录了9个。

它们分别是主管军队的司马,主掌王族宗室事务的宗政,主管成人礼亓礼的亓官,主官人事和教育的司徒,主官土木工程的司空,主管缉盗断案的司寇,主管马匹的巫马,主管宫廷音乐的乐正,主管祭祀的宰父。

第二类以祖先的出身为氏,它们分别是源自夏朝王室后裔的夏侯,匈奴贵族后裔引为氏的匈奴君主称号单于;

由于周时诸侯一般自称为公,所以诸侯的孙子为彰显自己的血统取氏为公孙,来历和公孙近似的长孙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身份;至于公西和微生,这两个都是鲁国国君的后裔所用的氏,但为何这么叫并没有留下具体的记载,故而也归入此类。

这类姓氏中还有一个十分特别的第五值得多说道说道,它出自战国的齐国王室田氏。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后,刘敬(娄敬)向汉高祖进言,建议将战国关东六国的贵族迁到关中。刘敬认为这样做既能充实关中的人口,又能切断六国贵族与他们原居地的联系,避免六国贵族叛乱。

刘邦听取了娄敬的建议,于是汉廷将原来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名门望族等等,共计十几万人口全部迁到了关中居住,其中齐地王室后裔田氏中有八家被迁到了房陵(湖北房县)。这八家便以门第高低为氏,姓氏改为了第一到第八,在历史上由于只有第五这一家出了一些名人,因此《百家姓》只收录了第五这一个复姓。

与先人相关(13个)

没有封地的贵族后裔取氏的另一个常用办法,就是选取与自己名人祖先关联密切的词作为自己的氏。

这种姓氏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祖先名人自创姓氏,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赫连。匈奴和鲜卑通婚的后裔铁弗人的领袖刘勃勃,他在攻取关中创立胡夏政权后,取云赫连天之意改姓为赫连。

这类姓氏的另一个代表壤驷的具体来历则不详,唯一可考的是秦国有个大夫姓名为壤驷赤。壤驷赤很可能本来叫壤赤,由于他有资格乘坐四匹马拉的车,所以便在自己名字里加了一个驷突出自己的地位,而他的子孙便以壤驷为氏了。

第二类以祖先名人的名和字为姓氏,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类。

以名为氏是这种复姓的主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端木了,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的老师鬻熊有一子名端木,后世子孙便以他的名字端木为氏;秦国大夫子车的后裔以其名子车为氏,陈国公子妫颛孙的后裔以他的名颛孙为氏;黄帝据说姓名为公孙轩辕,所以自称为他后裔者便以轩辕为氏。

鲁国著名学者公孙羊孺的后裔取他的姓名各一字公羊为氏,陈国公子子良的后裔取他的身份与名字各一字以公良为氏。

以字为氏的代表是皇甫,周朝封国宋国公子子充字皇父,他的后世子孙便以皇父为氏,到了封建帝国时代为了避皇帝讳改为了皇甫;鲁国大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氏。

第三类以祖先名人的排行为氏,这类与伯仲叔季密切相关。卫国公子姬仪在兄弟中排第三,由于卫国国君与周王室同源,因此别人称呼姬仪时都会加一个太字,于是姬仪的后裔便以太叔为氏。

某个诸侯排行老二的直系孙子,他根据自己的出身以仲孙为氏,他的后代有一个仲孙湫作为齐国的大夫被记录在了史册中。

第四类以祖先的评价为氏,这类的代表在《百家姓》中只有一个闻人。源自鲁国春秋时的一个学者少正卯,由于他宣扬的学说受到了鲁国人的追捧,因此他被当时的鲁国人被称为‘闻人’。孔老二由于自己的学说始终被少正卯(少正是官名)压了一头而心怀怨恨,于是他在成为鲁国大司寇后直接找了个借口把少正卯给杀了。

少数民族部落名(8个)

这种取氏法都是直接将部落名改为姓氏,最大赢家是鲜卑族,它被《百家姓》记录的复姓多达5个,分别是万俟、尉迟、宇文、拓跋、慕容。这其中最古老的是慕容,早在西汉时期便已经出现,而其他四个复姓则都出自北魏孝文帝的改汉姓。

这类复姓最古老的是漆雕,它源自西周时期的一个吴国境内的当地部落,三国时代的匈奴部落呼延,以及金朝时代的女真部落夹谷也在《百家姓》中榜上有名。

与方位有关(5个)

这种姓氏也是没有封地的贵族一种取氏的方法,它大体上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家里有名人住在城里的某处,主要是在城门附近居住。名人住在城市东部的后人以东郭为氏;住在南、东、西三个城门的分别叫南门、东门、西门。

至于为何没有北门,其实看看清代北京城的布局就明白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几千年来的形制是固定的,城市北部都是内城或者说皇城所在,自然也就没有哪个大夫会住在北门附近了。因此只有在殷商时代以前才有关于北门名人的传说,《百家姓》中自然也就没收录北门这个姓氏了。

第二种是自己取了一个方位的氏,《百家姓》里代表只有东方这一个。这一姓氏的始祖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冠以了智圣之名的东方朔,据说东方朔因为自己出生是在太阳刚刚升起时,于是便给自己取了一个东方的复姓。

复姓的起源大多与周朝的封国有关,也因此复姓绝大多数都出自淮河以北,尤其是秦陈齐鲁四国,《百家姓》中所录的复姓大多都与它们有关。而好几个复姓之所以能被录入《百家姓》,都与孔子有着极大的关联,譬如闻人、漆雕这两个姓氏。

由于复姓的后人大多都改成了一字姓,所以到了今天复姓普遍已经式微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