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威老大,雄霸天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大案王强是哪一集 淫威老大,雄霸天下

淫威老大,雄霸天下

2024-01-25 15: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过一周的资料搜集,对文强的案子进行了比较系统整理,正好有粉丝想看看文强这个案子,所以我就提前来弄一下,关于文强这个案子,说实话内容很多,而且特别繁杂,想多讲就可以多讲,想少说也可以少说,很多人对于文强案子的内容也了解过,但是仅限文强个人的问题,对于文强案的整个来龙去脉应该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打算从文强的出身开始讲起,直到文强被枪毙,其中包含了很多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所以大家要认真看;

ok言归正传,先让大家看张照片,没错正是文强年轻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文强真身军装还蛮精神的,不过文强并没有当过兵,但是文强又是凭什么本身一步步进入机关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进入政坛,以至于最后只手遮天,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但是起码可以说一点,文强这个人确实有本事,而且会来事;

山城重庆有多个俗称“十八梯”的地名,然而位于沙坪坝区曾家镇老街上的“十八梯”,不仅鲜有外人前往,也鲜为人知,这条3米来宽的街巷,步下18级石梯,左手边的第一家是一幢3开间的8层楼房,在有着20多户人家的曾家新街绝对是鹤立鸡群,一位姓王的中年妇人告知:这是文明君的家,他的老三叫文强,在重庆当大官,前些时被抓起来了,这是文强出事后在重庆曾家新街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十八梯文强家】

有媒体称文强兄弟3人,因为排行老二,所以被称为“文二哥",其实不然,文强一家七姊妹,文强并不是排行老二,而是排行老三,父母是综合商店的售货员。7个孩子几乎是隔两年生一个,老大1951年,老二1953年,文强1955年,一直到最小的1963年;

家里有7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家庭条件自然不是很好,全村都知道文家的生活挺困难,更不会给孩子过生日,以至于文强都不知道自己的阳历生日是哪天,只知道是阴历1995年12月17日,对于文家人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文家最迫切和最重要的是文强的的个头,文强小时候又胖又矮,可以说是个憨憨,经常被同龄人欺负,文强父母也是着急的不行,生怕这孩子会不会长不高啊,虽然身高是个问题,但是文强也有好的一面,就是文强学习成绩不错,还经常被当做典型来表扬,这就让文强有了一种当领头人的荣誉感,经常被欺负惯了,所以就会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放大,让别人知道他也很厉害;

文强的哥哥弟弟从小就过放映的电影,当他们看到《智取华山》这部电影后就立志要当解放军,平时放学后或者放假,他们就会用菜子杆当冲锋枪,边跑边喊“冲啊,冲啊”,可是到了1968年,文革开始后开始停课闹革命,几个兄弟再也没有正儿八经的读书了,到了冬天,当地开始征兵,这对于文家兄弟几个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可是兄弟几个人都陆陆续续当兵了,只剩下文强没有被征用,原因就是没有特长,身高太低,其实这个时候文强已经1米65了,但是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这身高去了部队可能做不了什么贡献吧;

没有当成兵的文强自然有点失落,加上文强平时不爱运动,1972年底初中毕业的文强就去了曾家回龙大队当知青;

文强父亲文明君祖籍并非曾家镇,而是几十公里外的九龙坡区涵古镇,20岁那年,他便来到了曾家镇,不久认识了练传芳,从此在该镇扎下根。解放后,文强的父母一直在镇上一家综合商店工作,那时两人的月工资都是18元。在街坊眼里,文明君一天最多能说上5句话.而练传芳则遇见什么样的人都谈笑自如,也颇讲义气。几位上了年纪的邻居说,文家的孩子都有点接母亲的性格,其中文强身上尤其明显;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文强的经历,一位王姓妇女称文强仗势欺人,霸占了她家的房屋,据王姓妇女称,她的公公就是文明君母亲的表弟,按辈分文强应该叫她叔娘,但1982年落实私房政策时,文强还当着公社干部的面用脚踢了她,从此两家反目为仇,可想而知文强的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仗势欺人,性格这玩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的;

王姓妇女说的其实是文家原先住的老宅,2005年,文强的妻子周晓亚带着文强的弟弟文兵和妹妹,张罗着将文强父母生前所住的板壁房扒掉,在原址:上建起这幢8层楼,除底楼的左、右两个铺面及其二楼的房间外,其余的房产全归文家,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文家的房子自建好后,既未装修,也未住人,直至去年8月的一天,重庆公安部前来搜查,搜查过后,又雇请锁匠将大门换了锁,直到10月份又被查封。据知,文家后人建这幢8层楼时,他们的父母均已过世。64 岁的吕先生告诉记者,文明君是1997年去世的,两年后,66岁的练传芳也故去。据他回忆,文强自从调到重庆当公安局副局长后.除了父母去世,他几乎没回过“十八梯”;

文强案发后,很多报道都以讹传讹,称他是1972年从泸州警校毕业分配到巴县公安局。其实文强分配到巴县公安局的时间是1980年3月,之前他是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按照政策,下放农村可计算工龄,所以有的媒体记者想当然地将他参警的时间提前到1972年。在文强曾经就读的曾家中学了解到,文强是1971年7月从该校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中等偏上。1972 年1月,16岁刚过的文强下放农村,说是插队落户,其实就是离家仅2公里远的回龙大队,由于有位小队的队长与文强的妈妈是表亲,文强便享受了投亲靠友的政策优惠。虽然大队给他安排单独的住处,但他基本不住,由于离家只有三四里路,他每天像上下班一样早出晚归,有时为节省开支,连中午饭都回家吃,后来因为当了团支部书记,才在队里住下;

【眼神好的 找找哪个是文强】

82岁的周绍元曾是大队长,他回忆的一件往事,很能说明文强的为人处世之道:当时大队有个出了名的懒人,大队干部只要发现这人偷懒就罚晒太阳,有一次,周绍元见体罚的时间太长怕出意外,便对看管的文强说:“让他进来算了。”文强连声道:“你是领导,你说哪样就哪样。”几位上了年纪的农民介绍,文强插队期间很勤快,栽秧、割谷、挑草头、守鸭棚都肯干,越是人多干得越上劲。一位现任村干部的中年人告诉记者,文强比较随和,当时每次到大队部开会的间隙,他总爱喊文强的外号:“文瞎子,来下盘象棋。”文强不但不恼,总是笑呵呵地跟他厮杀一番;

文强与妻子周晓亚初识于回龙大队,两人同为下放知青,文强在九队,周晓亚在六队,周晓亚是虎溪电机厂的子弟,所以大家都在说文强这个农村人攀上了工人家庭,以后就是城里人了,虎溪电机厂是一家有着近2000名职工的三线工厂,其所在的虎溪镇邻近曾家镇,所以从1974年起,该厂的子弟中学毕业后.都到回龙大队插队落户,到1976年达到100多人。造访时,50多岁的村民万世年称,周晓亚是个好女娃,也长得蛮秀气。“自从文强当了团支部书记,就经常到6队来找周晓亚,不是准备演讲稿,就是排节目,其实他是在打周晓亚的主意。”时任大队长的万大华称,文强当年还是不错的。吃得苦,也有组织能力,大队就让他当了团支书。而记者了解的情况是,大约是1976年上半年,附近军用机场的一架训练机失事,迫降在一条小河沟旁,机上两人受伤,呼救后被一群人抬到了医院。当时组织人员施救的人是文强;

文强的一位发小当年下放到另一个大队,他也称第一个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的人是文强,其理由是文强事后在全公社的知青表彰大会上曾就此作过典型发言。找到当年一位抬过担架的村民询问时,他坚称在施救现场没见到文强。事后,文强被任命为大队团支书,同年底还入了党。万大华告诉记者,当年全大队的100多名知青中,只有文强和电机厂一位姓李的子弟入了党。1977年底,社会上恢复了高考,文强由于是大队里的优秀青年,就被推荐到了四川省公安学校,没想到文强竟然考上了,从此再未到过回龙村,可是这个时候文强和周晓亚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变成周晓亚担心文强走出去后再也不回来了,经常追到文强家,找到文强的母亲说已经和文强在一起这么多年了,言外之意就是除了“生米煮成熟饭”以外,其他的都干了,文强母亲听完后就给周晓亚作保证,文强是不会变心的,1980年3月份,文强毕业后分配到巴县公安局,周晓亚返回城里,继续在虎溪电机厂当工人,本来文强是要留校的,但是周晓亚坚决不同意,要求文强立马回来和她结婚,20世纪80年代初,文强与周晓亚领证结婚,但是那个时候都困难,结婚并没有办理酒席,第二年就有了曾家的儿子文伽昊;

【文伽昊】

因为文强年轻,而且有警校的背景,很快文强的机遇就来了,文强在基层公安局得到了机会,1983年全国严打正式开始,这个时候文强已经是巴县公安局的严打骨干力量了,这个时候文强遇到了人生的大贵人张文彬,张文彬当时是巴县县委书记,因为严打的原因文强经常去给张文彬汇报工作,时间一长张文彬就觉得文强这个人,能力过硬,做事雷厉风行,表现的特别突出;

【文强大贵人 张文彬】

当时的巴县有100多万人,人确实很多,正逢巴县搞机构改革,县委要重新成立领导班子,张文彬就想到了文强,不久文强就一跃成为了巴县县委常委,主要分管的是政法,可以说这一步已经改变了文强的命运,因为这可是正规公务员,享受的是国家待遇,文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果不其然,1985年不到30岁的文强晋升为巴县县委副书记,不到2年的时间,文强可以说是仕途一帆风顺,虽然资料上没有详细说明文强这两年的工作内容,但是可以看出文强一定是一个会来事,会做事的“好人”,正是短时间的火速提拔让文强对于权力和地位更加痴迷,因为一切来的太快了,来的太容易了,文强自己都想不到30岁的他已经是一个县的副书记了;

1985年这一年巴县组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功臣进行战绩报告,台下的听众就有将近3万人,报告里面正好有文强的弟弟文圆,他参加过越战结识了4个战友,可惜在打猫耳洞的时候死了3个;

给大家好好捋一下文家的7个孩子,其中5个当兵,一个当县委副书记,当地人特别羡慕文家,还夸文家家教好,可是文强出事后就不一样了,老三文强成了闻名天下的黑社会保护伞,这让文家在父老乡亲心中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黑社会,老四文健部队复员后也进入了公安系统,老六文斌当兵回来后找到谢才萍,正是这个谢才萍给文家引来了毁灭性和摧毁性的打击,后面会讲,老幺文圆复员后精神上有了问题,动不动就打人,后来经过确认为精神病,后半辈子就在医院度过了,老五在虎溪机电厂工作,属于第一批下岗的工人,老大文万琴在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退休,老大文论一直呆在部队;

【谢才萍】

自从当了县委副书记,文强回家的次数就少了,那个时候巴县在搞小城市建设,文强负责现场蹲守,那几年巴县在重庆的地位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全国100个产粮、产肉、财政收入的大县之一,其中产肉全国第一,1991年由于长期在岗位上不回家,再加上周晓亚对文强的父母照顾不周,周晓亚和文强经常吵架,这个家闹的是鸡飞狗跳,兄弟姐妹轮着劝说,到了1992年文强从巴县调任到重庆公安局当副局长,当时文强的贵人张文彬已经是重庆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这一调任,标志着文强彻底的拜托了巴县来到了重庆,文强终于进入大城市了;

刚来重庆的文强心里很忐忑,因为从县城到大城市是不一样的,文强有点自卑,觉得自己是个乡巴佬进城,1992年文强的儿子文伽昊上4年级了,文强反复提醒儿子要谨慎,因为大城市的人太多了,容易接触到不好的东西,而也在这一年文强的老婆周晓亚也被调任到重庆市天然气公司上班,这可是个很好的工作,文强老家也盛传过一句话就是“周晓亚也去大城市当官喽”;

紧接着文强的好运又来了,1997年除了香港回归,还有一个大事就是重庆成为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表决,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为直辖市,一个重庆市管着半个省的地盘,也就是“小马拉大车”的局面,那个时候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试图从外地抽调3000名干部到重庆,但是最终没有完成目标任期就结束了,重庆下属的40个区县的3000名干部都顺利的获得了升迁,文强也顺利的从一名局级干部飙升为直辖市的厅级干部,主管重庆主城区和下辖40个区县的公安工作,可以说文强的权利在重庆已经很大了;

也许是刚刚晋升,也可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努力付出,文强经常去一线指挥抓捕工作,文强指挥侦破了很多大案,多次被公安部记一等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文强又面临着晋升,当时的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位置空缺,而文强又经常亲临一线破获大案,战功赫赫,论文强的能力和资历以及在重庆市公安系统拥有最高学历,文强的竞争力显而易见,但是文强这次没有获得提拔,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了,是文强的性格太过张扬,野心太大了。那两年传的最多的就是文强和王平的关系,文强说:王平是刑警队比较得力的一个“特情”,1994年他们经过介绍认识了,走的很近,包括王平结婚文强也是亲临现场,后来王平涉黑,开始经营赌场,放高利贷,1992年12月,重庆朝千隧道发生了枪战,涉案的人被称为“二王”,王渝男和王平,他们两个各有一伙人,经常在市里为了生意打来打去,2000年重庆市公安局开始抓捕“二王”,2001年公安部再次打黑的时候,王平成为了A级通缉犯,当时文强被公安系统找去谈话,问他和王平的关系,文强的解释是培养“特情”,经过王平的事情后文强更加自信了,可是还没有到达自信的顶峰,直到2000年一件大事的发生,彻底让文强的自信心达到了顶峰,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君案”;

张君案我们已经讲过了(公众号重案一组),这个案子能让大家彻彻底底的看到文强的聪明过人之处,当张君被制服后,文强打手机给领导汇报工作,文强说“抓到了”,领导就问在哪抓获的,文强说“在我脚下”,此后文强无数次在镜头面前都会反复的说张君案,毕竟张君案影响很大,一说张君案,文强就说“张君在我脚下”这句话,张君案成全了文强,文强经常提醒家里人,记得今晚看新闻,里面有我,还主动给同事朋友送报纸,宣传自己的英雄形象和光荣事迹,有人问文强为什么喜欢说“在我脚下”,文强的解释是如果你看过武侠小说,你就懂了,那是一种情怀;

自从张君案后,文强似乎陷入了自我营销的独特语境中,他周围的人发现文强自我介绍的时候,已经省略了很多头衔,就直接说,我是文强;

2005年文强破获了长寿珠宝抢劫案的时候,面对主犯李忠,上来就说,我是文强,你现在下去等着我,没有我的命令,不准见任何人;

张君案后文强和儿子有一段对话:

文伽昊:老爸你每天上电视,得“人民卫士”给好多钱吗?

文强:你懂什么?这是钱能比的吗?

2000年下半年,文强升为正厅级侦查员,此后10年文强再无升迁,这让文强有了一点下坡的味道,也就是这个时候文伽昊经常会听到父亲不好的消息,文伽昊也自己上网,看到了很多不好的消息,2000年下半年开始文强的弟媳妇谢才萍就开始惹祸了,文强的末日也就慢慢来了;

下集我们开始讲文强是如何被一步步牵连进来,导致最后彻底毁灭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