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课文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教学设计

2024-07-01 0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飞檐反宇,动静得宜联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专题解释】本专题围绕“中国建筑的独特性”这一主题,联读教材文本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课外选文宗白华的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以下简称中国园林)两个篇章,从理顺文章结构、文本内容对读、总结说理方法等三个角度来分析作者是如何阐明中国建筑的特有风格的,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符合语文学科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准备】1.学生预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参读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一文。2.观看中央台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趣,并要求大致归纳梁林二人在建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教学过程】导入:1

2、.出示以下四幅图片,请学生指出分别是哪些民族的特有建筑,简单说明理由。点拨:图二、四都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图四的中国古典园林是最重要的传统建筑格局之一),图一是法国红楼,也属中式建筑,图三是西方的城堡。2.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强调中国的建筑体系无论基本构型还是艺术风格,都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独特的建筑体系,今天这堂课我们共同走进两篇文章,前去感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任务一:词汇文法,感知理性之美活动一:创设情境:为知网文章罗列关键词。总结:关键词一般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3、1.为文章重点提出或阐述的核心概念;2.出现在标题中;3.文章的高频词。活动二:思维可视,厘清概念关系,明确文本结构。(学生示例)点拨:活动三:细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辨析概念内涵。1.借助表格说明文本的关键概念。2.如何理解各民族间的“可译性”问题。不同民族的建筑,虽然在形式等各方面有所差别,但在功用和性能上是相同的。这正如语言和文学一样,虽然不同民族的“词汇”“文法”有所区别,但若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便可以相互翻译过来。任务小结:概念的准确和逻辑的严谨是科技论文的理性底色。任务二:碧瓦朱甍,发现形象之美活动一:朗读杜牧阿房宫赋片段,结合图示,分析该片段体现出中国建筑哪些基本特征并将九大特征简单归

4、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总体特征(一、二)、结构特征(三五)、装饰特征(六九)。活动二:跳读两篇文章,说说

5、在艺术领域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呈现其美学价值的,可适当举例说明。1.飞动之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六)(九):(1)中国建筑很强的装饰性,所绘刻图案多是生气勃勃的动物或者飞舞状态的图案。系时代风貌之影响。(2)“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小雅斯干)的飞檐:屋顶在中国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建筑的图案和飞檐翘角给人以动态的势能,既饱含生命力,又反映汉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这种飞动之美,与其说是中华建筑之美,不如说是生命的律动之美。2.空间美感一。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二):通过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构成空间上的流动、虚灵的美感。区别于西方人

6、将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的鉴赏习惯。点拨:(1)这是中国人的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生动体现。在各个艺术领域,传统美学讲究留白的意蕴,讲究想象空间的丰富,通过空间的巧妙调配和利用,使人们可以超越建筑本身在空间上的局限,收获更广袤的精神空间。(2)讲求实用和美感的有机结合,部分联系性建筑依附主建筑而构建,总体实用性不强,但却是建筑主人丰富空间美感不可缺少的部分。3.空间美感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二):为丰富对空间的美感,采用种种方式(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以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意境。其基础依旧有赖于中国建筑之“群”的概念。这一点在古典园林建

7、筑中更为显著。一言蔽之,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就在于“周回曲折”四字。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交代了基本的建筑建造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道明了中国建筑在美学层面的机心与技巧。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是静态的、科学的、稳定的,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中国建筑才得以形成民族性的建筑格局和营造法式,建立起完整而独特的体系;而千百年来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美学又加诸于创作者个人的人格力量,将建筑艺术化,经久愈加散发出恒久的魅力。(出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苏州沧浪亭其上,撰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是“近水远山皆有情”,横批“沧浪亭”,可见

8、中国建筑之所以独特,正源自它融经典构型、传统美学、民族精神于一体从而达到极致统一的营构观念。任务三:开合有度,推进读写自如活动一:初赏大观园景。小组研讨:阅读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这段文字,从建筑的角度分析“大观园”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以及展现的美学思想。活动二:再探红楼所居。课后写作:自找角度,查找资料,(可结合其他各回)就“红楼梦中的建筑”写一篇800字的小论文。提示:运用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传统建筑的美学思想,可从多角度切入,从建筑营构本身出发,如“红楼梦中的空间机密”;或探究人物居所与人物本身的联系;小说中建筑风格同作品本身美学风貌间的关联等。课堂小结:梁思成所介绍的关于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其普遍规律是奠定整个中国建筑体系占据独特性地位的基础,满足了国人居住的基本需求,凝聚了千百年来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在此基础上的古人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更成就了我们如今中华建筑富于中国特色之艺术风貌的洋洋大观。第7页,共7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