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喝热水文化 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

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

2023-03-10 2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见到山东一带普通百姓“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来了极贵重的客人,“便与空饼、冷菜”,作为招待的佳肴。

这些底层人,因燃料缺乏,热菜热饭都没得吃,自然更喝不上热水。

宋元时期,出现了独立运营的茶肆、茶楼、茶坊,喝茶的风气深入底层社会。但普通人还是承担不起烧开水煮茶的燃料成本,所以,茶贩们提着茶壶沿门挨家挨户叫卖“点茶”(用沸水泡茶),就成了一门很兴盛的生意,名叫“提茶瓶”。因为煮开水比做饭更费燃料,宋元时期的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除了做饭外不生火,不准备热水。

到了清代,“戒饮凉水以防坏腹”的中土风俗,仍只存在于上层社会,多数底层民众继续喝凉水。当然,如果水太脏,也会做一些简单处理。

政府的宣传和百姓的困窘

进入民国,西方细菌学说传入,“喝热水”获得科学支持,知识界呼吁民众喝热水的声音变大。政府也意识到自身在公共卫生方面负有责任,开始断断续续向民间推广喝热水。但是否能够收效,仍取决于经济实力。

在经济发达的上海、芜湖等东南沿海城市,“熟水店”的出现,同时解决了底层民众喝热水和节省燃料的双重需求。1930年代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的一份关于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因价格便宜,除饮用水外,工人们连煮饭用水,也直接购买“熟水店”的开水,以节省自家的燃料费。

在更广阔的农村,也可能有类似“熟水店”一类卖开水的铺子存在,但迫于经济压力,普通民众仍选择继续喝生水。1930年代,学者陈翰笙联合北平社会调查所,对河北保定清苑县的11个村进行社会调查。结果显示:

“一般农户的燃料,是树根、麦秸和干草。不过他们只在做饭时烧火,而且只要烧熟几把小米就熄火了。由于燃料不足,村民们喝不起开水,平时都是喝生水,直接饮用井里或河里的稍稍经过沉淀后的水,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

百姓终于喝上了热水

1949年之后,官方全面加强了“喝热水”“喝开水”的宣传和推广。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再号召“要反复教育群众喝开水和消毒过的水,不喝生水”;各种官方编纂的《农村卫生院课本》也一致要求“卫生员应当积极宣传喝开水的好处,带动群众养成喝开水的好习惯。”

这种推广在城市比较顺利。城市居民的开水供应大多由其所在厂矿、机关负责,凭票购买。这种供应一直持续到80、90年代。比如,济南卷烟厂从50年代在厂区及宿舍区设置茶水炉,免费供应开水,宿舍区由职工家属或退休工人看管,家委会开支工资。后来实行发水牌,凭水牌供水。1982年,由职工购买水票,1分钱2瓶。90年代初,因茶水炉污染环境而相继取消。

在农村,类似的开水供应,只在“公共食堂”时期(1958-1960)短暂出现。比如,据官方说法,贵州赫章妈姑人民公社的民众“长期以来都是喝生水”,公共食堂成立后,“炊事员把开水送到工地,大家都养成了喝开水的好习惯。……疟疾大大减少,拉肚子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山西稷山县西位管理区食堂,则在1960年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宣称,该食堂已“做到了不喝生水,不喝冷水,不吃生饭,不吃冷饭……一年来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各种肠胃传染病也很少见到。”多数中国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喝上热水,已是90年代中期。1957年,全国保温瓶年产量只有0.3亿个,1983年达到1.38亿个,1997年为2.66亿个。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中国人有4000多年的喝开水历史,而西方缺乏这个传统。中国人习惯喝开水,可是世界出了名的,似乎离开了开水就没法活,即使出国也会跟酒店要来一个电壶烧水。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喝热水

《孟子》里面就有记载一句话,“冬日则饮汤”。这里的“汤”就是热水的意思,日本的汉字“汤”仍保留这个字义。袁祖志,清代诗人袁牧的孙子,在1883年游历西欧各国10个多月,在那里,他发现西方人爱喝凉水。他写道:“中土戒饮凉水,以防坏腹,泰西务饮冷水,以为除热;中土酒必温而饮之,泰西则皆冷以尝之。”意思是,中国人不喝冷水,防止肚子不舒服;西方人爱喝冷水,认为能消热。而在饮酒上,也是同样的规律。

在200多年之前,一位英国人来到中国,找到了真相。康熙年间,一位名叫马嘎尔尼的英国人出访我国,并将所见所闻编成一本书籍,提到了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的原因:中国人喜欢喝茶。

虽然中国人自古有喝热水的现象,可是寻常百姓却不见得那么容易喝到热水。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大多数中国人在大多数时候也是喝生冷水的。

作家谌旭彬便说过,“无论城乡、无论贫富,多数中国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喝上热水——是在90年代中期——距今不过20年。”

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吃一口热饭都不容易,更不会浪费燃料烧水喝,除非是有家人生病,有妇女生孩子,才会烧柴煮水。喝热水,在古代是少数上层人士才能比较容易享受得到。

即便到了民国时期,喝热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早期的《申报》就有利用明矾清洁生水,用以饮用的报道。

1862年,上海爆发霍乱疫症。

当时的医生王士雄观察到,上海居民“者日以三千计”,每天新增3000病例。随后,疫症蔓延到北方,却没有传到南方。有人提出,这是因为南方人热水喝得比北方勤。

于是,“喝热水防霍乱”的传闻便很快传遍全国。喝热水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养生保健。但霍乱之所以只向北传播,是由于往返京沪的商船将病毒传到北方去。

到了民国,中国社会文化受日本和西方影响,细菌学说传入,使得喝热水有了一定的科学支持,因为加热能使致病菌失去活性。

后来政府和知识界有意识地劝导居民不要喝“未经煮沸的凉水”,国家也颁布了“喝热水”的政策,慢慢这种喝热水或凉开水的习惯渐渐养成。

喝热水的好处可不少

那么,喝热水是不是有好处呢?除了杀菌之外,喝热水还是有不少好处。

1. 缓解鼻塞

热水的温暖会产生蒸汽,捧着一杯热水深吸这种温和的蒸气,可以缓解鼻窦堵塞,甚至减轻鼻窦头痛。由于脖子和上半身都有黏膜,因此,喝热水可以帮助温暖该区域并缓解黏液堆积引起的喉咙痛。

2. 镇定中枢神经系统

喝热水可以镇静中枢神经系统并润滑身体。

3. 帮助缓解便秘

喝热水可以帮助肠子收缩,这样肠内的废物便可以从体内排出。

4. 可能有助于减肥

喝热水可以唤醒身体的温度控制系统。当你喝热水时,会激活身体降低内部温度,并因此激活新陈代谢。不过这对于减肥的作用应该很轻微,毕竟这消耗不了多少能量。

5. 促进血液循环

洗个热水澡可以使你的血管更加有效地扩展和输送血液,喝热水有类似的效果。

6. 降低压力水平

由于喝热水有助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喝热水可能会减轻焦虑。

不过,过热的水会伤害你的食道,影响你的味蕾,并烫伤你的舌头。常食用味道过高的食物是食道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附:难道老外真的不喝热水?

除了中国人之外,大概没哪个国家的人有喝热水的习惯,他们大部分只在喝茶或者咖啡的时候才会热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水,他们一般并不会选择喝热的。而且他们所喝的冷水也不会是凉开水,更多是直接拿杯子接水龙头的水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