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诗大全300首四年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2024-06-28 1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2《古诗三首》学导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识“芙、蓉、洛”等7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等8个字。2.能借助课文插图、结合注释或生活经验、了解创作背景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诗句中所表现的精神品格。4.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插图、结合注释或生活经验、了解创作背景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识“芙、蓉、洛”等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等四个字。2.能借助课文插图、结合注释或生活经验、了解创作背景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插图、结合注释或生活经验、了解创作背景等理解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PPT、诗歌创作背景板块一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1.读单元导语(出示篇章页)法国的罗曼.罗兰就曾这样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先来学习《古诗三首》,走近诗人,感受他们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高洁品质。板块二 初读古诗 初知大意1.揭示诗题,初识诗人。(1)我们先来学习《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你读过王昌龄的哪些诗呢?(预设:《从军行》、《出塞》)(2)出示诗人简介: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2.读诗题,引发疑问。(1)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 谁送别谁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在交流中随机出示“芙蓉楼”。古诗旁边的注释1就告诉我们“芙蓉楼”在现在的江苏镇北,下临长江。而辛渐就是王昌龄的一位朋友。谁能完整得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在芙蓉楼里送辛渐这个好朋友)。(2)再读诗题。如果你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自己的好友,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你的感觉再读一读诗题。3.回顾梳理古诗学习步骤。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一定有很多学习古诗的经验了。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预设:(1)读通古诗,读出节奏感。(2)结合注释或插图理解意思。(3)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读古诗,并积累背诵。4.自读古诗,随机识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词,读出诗的节奏。(2)检查正音,关注生字“洛、壶”。“洛阳”,位于河南省境内,“洛”本义是指一条河的名字,所以是三点水。“玉壶”出示图片,认识“壶”字。(3)指名读、齐读、分组赛读。5.围绕“送别”,合作交流,初知大意。(1)古诗已经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步的学习:理解诗意。除了结合注释或者插图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好方法?(预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相机板书。板块三 走进古诗 体悟“冰心玉壶”1.交流分享,读懂诗意。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能从诗中看到送 别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和心情吗?要点 1:时间:抓住“平明”“寒”理解— 深秋时节天刚亮的时候。要点 2:天气:抓住“寒雨”“连江”体会雨之大。要点 3:心情:抓住“楚山孤”理解。(1)作者为什么会说“楚山孤”?(因为自己内心孤独,所以感觉眼中的景物也是孤独的。)(2)作者因为什么而感觉孤独?(朋友离开了,内心很失落,感觉很孤独寂寞。)(3) 所以,“寒雨连江夜入吴”中“寒雨”连的仅仅是“江”吗?入的仅仅是“吴”这个地方么?(寒雨直接下到了作者心里,雨冷,心也冷。不为别的,就因为自己的朋友要走了,内心舍不得。)是啊,这寒雨,这长江,这夜色,这孤独的远山,让作者的心情因为送别而更加黯然神伤(再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2.读懂作者,品味诗境。(1)在这首诗中有几个地名?画出来。(吴、洛阳)(2)(出示唐朝地图,标注两个地名)两个地方相隔千里,你能根据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把两者联系起来吗?(王昌龄在吴地送辛渐到洛阳去)(3)这两个地方和王昌龄有什么关系呢?(4)小结。王昌龄被贬出洛阳,抛家舍子到江宁任职,现在看到辛渐经过江宁要回洛阳去了,那里有自己的家,有父母妻儿,有故交好友,所以,王昌龄一定是会带个话儿回去的。于是他嘱托辛渐——(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王昌龄在说什么呢?指导学生用下列句式回答。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害怕了, 你告诉他们——(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敢继续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了,你告诉他们——(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古人通常会用“竹报平安”,而王昌龄却用“玉壶”表达离别的叮咛,这里的“冰”和“玉”有什么特点?补充资料: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这里的“玉壶”又比喻什么呢?王昌龄的心。那么,诗人究竟想用冰心玉壶来表达他什么样的心境?预设:王昌龄以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并且还表达了即使被贬谪,他依然坚持清明廉洁的本心,这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更能表达自己为官的信念。小结:即景生情,情蕴景中,那苍茫的江雨,孤立的楚山,不仅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这首诗。3.延伸“送别”,组诗拓展劝慰送别: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赏景送别: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踏歌送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极目送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河路送孟浩然之广陵》板块四 指导写字 完成作业1.指导生字“壶”(1)提醒学生注意“壶”上面是“士”不是“土”。(2)师范写。(3)学生练习书写。2.完成作业本第1、3(1)、4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景语情语联系上下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塞下曲》和《墨梅》,认识“砚、乾、坤”等3个字,读准多音字“单于、轻骑”。会写“芙、蓉、洛”三个字。2.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墨梅》。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别体会两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4.比较三首古诗异同,初步了解借助一种事物或场景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别体会两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PPT、诗歌创作背景板块一 复习导入1.同学们,两千年多来,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古诗词精品,在这些诗词中,有些作品作者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我们上节课学过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借用送别友人这件事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背诵这首诗。2.不仅王昌龄会借助一个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元代诗人王冕也会借助事物来表达精神品格。板块二 走进《墨梅》,体悟乾坤清气1.读题,了解诗人我们先来学习《墨梅》这首诗,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作者是元朝的王冕,(出示王冕生平简介: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2.自由读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打上问号。3.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1)读通古诗,读出节奏感。(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意思。4.交流反馈。(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洗砚池、乾坤。我们来看第一个难读的词语“洗砚池”。练过书法学过国画的人都知道有“文房四宝”。洗砚池的“砚”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台”。(随机出示砚台图片)这洗砚池传说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经常洗鼻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指名读“乾坤”,“乾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注释就告诉我们“乾坤”是指天地间。(2)在这首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预设:抓住关键词“淡墨痕”。为什么梅花是“淡墨痕”?出示实景梅花图和王冕的“墨梅图”。你看,这两幅图,哪一幅可以说是“淡墨痕”?原来,这里的“淡墨痕”就是王冕画用淡淡的墨色画出的这幅墨梅图啊。可是王冕这样一个画梅的大画家为什么不把梅花画成红色的?白色的?(预设:用淡雅的墨色更能表达王冕是一个正气、纯洁的人。)补充资料:史书记载,朋友李孝光想推荐王冕去作府吏,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老友泰不华多次举荐王冕为官,被他拒绝。史书记载,他的老师王艮劝王冕做官,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元朝的达官贵人不惜重金向王冕求画,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重用王冕,他以出家为由也拒绝了。读了资料,在王冕的一次又一次拒绝中,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正气、清白......)这就是王冕,虽然一生穷困潦倒,但是他不媚俗,坚定自己内心的追求。(3)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古诗、齐读。5.读完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仅仅是在歌颂梅花吗?(预设:诗人是借梅花来表达情感。)诗人借用墨梅的淡雅高洁表达着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预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写的是梅,其实写的就是自己,墨梅就象征着王冕,诗人就是这样借助墨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板块三 走进《塞下曲》,体悟“奋勇”古代诗人不仅会用一种事物、一个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会借用一个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边塞诗。1.请大家借助注释和老师出示的资料,想想诗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补充资料:卢纶,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他一生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写此诗时正是其被贬谪,到边塞任幕府判官时。身在边塞数十年,故而其多次见证了边塞将士浴血杀敌的场景,所以他所作的军旅诗尤为著名。2.品味诗境,读中促悟。(1)当时的场景应该是怎样的 你能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吗?(指导用豪迈的气势朗读古诗)(2)随机正音“单于”“轻骑”。(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士兵?(预设:勇猛、豪迈、坚定......)我们来欣赏一段古代战争的场面。(播放骑兵冲锋的场景视频)(4)你感受到了什么?所以,我们要用朗读将这种豪迈表现出来。老师带来了一首琵琶曲《十面埋伏》,谁能伴随着音乐,慷慨激昂地朗读一下?指名配乐读。板块四 对比异同,背诵积累1.三诗共读,发现异同。(出示三首诗)读了这三首诗,你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古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预设:相同之处:都借助一种事物或场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都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不同之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诗人冰清玉洁,一片至纯之心。《塞下曲》表现边塞战士爱国、勇猛、无畏的精神品质。《墨梅》表达诗人崇尚纯洁、淡雅的精神品质。2.小结:王昌龄用一个送别的事件来表达他冰清玉洁的至纯之心;卢纶用战士出征的场景来赞扬将士们的勇猛和豪迈;王冕用墨梅这一种事物来表现他清高纯洁的内心。这三首诗都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请你带着感情反复读诗歌,试着背下来。板块五 完成作业1.指导书写“乾坤”(1)讲解“乾”左边要写得窄长,右边的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2)学生练习书写。2.完成课堂作业本剩下的题目。板书设计: 22.古诗三首纯洁 洁身自好正直 坚守内心豪迈 英勇威武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