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英|《中国古代建筑纹样》:7大类彩画纹样,200多幅《营造法式》高清复原图,再现风雅宋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建筑梁上雕花图片大全 掇英|《中国古代建筑纹样》:7大类彩画纹样,200多幅《营造法式》高清复原图,再现风雅宋韵

掇英|《中国古代建筑纹样》:7大类彩画纹样,200多幅《营造法式》高清复原图,再现风雅宋韵

2024-05-11 1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坐在善化寺普贤阁斗栱上的梁思成

作为中国最早的也最完备的一部建筑法典,《营造法式》囊括了北宋皇家建筑的设计、施工、用工、用料等各个方面知识,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梁思成还特别指出,书中的图样部分得以完整的保存,难能可贵。通过解读其中的彩画图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出宋代建筑的全貌。

1963年梁思成“宋《营造法式》注释序”(未定稿)

在《营造法式》中,建筑彩画从五彩缤纷的“五彩遍装”,到冷色调的“青绿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再到暖色调的“解绿装”和“丹粉刷饰”,可分为五大类型。由此可证中国古代的官式建筑并非色彩朴素,身披艳丽的锦绣华服才是它们最初的样子。

由于彩画难以保存且常被重绘,时至今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壁画和古建筑残存的彩画纹样窥得一丝端倪,如敦煌莫高窟、山西的永乐宫,等等。

敦煌莫高窟217窟(盛唐)藻井复原图

永乐宫三清殿明间前藻井

自著者李诫写书的宋代至今,已经历千年雨雪风霜,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早已灰飞烟灭,《营造法式》中精美的彩画图样也因反复传抄而变形失真。古人眼中的建筑彩画,究竟是什么样?这成为自梁思成起,几代学者为之探索深思的问题。

最新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以下简称《中国古代建筑纹样》)一书,大概可以让我们展开对唐宋建筑恢宏而绚烂的想象。

精装书、线装书书影

这本书的作者陈彤,是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正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法式制度与唐宋彩画的研究,曾在业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参与了一系列古建修复工程。书中的200多幅纹样,便是他12年来古建彩画复原和研究工作的结晶。

作者陈彤

当他把这些复原彩图发布到网络上之后,引发了读者极大的兴趣,大家纷纷赞叹:

“太美了!”

“何曾想到古代建筑的颜色是如此绚烂!”

陈彤复原的《营造法式》彩画

1、遗失的《营造法式》彩画真相

说起《营造法式》,相信大多数人都并不陌生。

这部北宋晚期由皇家敕令编修的建筑法典,由当时负责营造的官员李诫编著而成。其目的一是规范官式建筑的形制、工艺,统一建筑风格,保证艺术水准和营造质量;二是编订工程定额,以杜防贪腐浪费。全书正文共34卷,分总释、制度(文字+图样)、功限、料例四大部分。

自宋代刊出以来,这本书不断被翻刻传抄。至近代,有两个重要的版本需要提及,一为陶湘刊印的《营造法式》(简称“陶本”),一为故宫藏清初影钞宋本(简称“故宫本”)。

“陶本”是藏书家陶湘为了方便后人阅读及传承流布,还特意聘请当时的彩画工匠将图样重绘并对色彩作了全面的复原。

宾夕法尼亚大学藏“陶本”《营造法式》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陶本”

1925年,他以“仿宋重刊李明仲《营造法式》”而将图书推向市场,并称其“校字绘图增式彩印,时阅七年,稿经十易”。书一经问世,便引发轰动。当年梁启超寄往大洋彼岸由梁思成、林徽因珍藏的《营造法式》,正是“陶本”。梁思成经过多年的古建筑研究,于1943年在《中国建筑史》中指出了陶本彩画的问题:“民国十四年本《营造法式》彩画图样着色颇多错误之处,不足为例,尚有待于改正再版。”

陶本《营造法式》内页

1933年,“故宫本”《营造法式》被发现,并被确认为是最为接近南宋本的版本。但众学者经分析比对,发现《营造法式》中的彩画在历次传抄、影摹中,图样已偏离原样,且融入了摹绘者所处时代的风格。

“故宫本”《营造法式》

究竟宋代的建筑彩画颜色与纹样为何样?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学成归国,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编著《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其中的彩画章节对清代官式彩画进行了深度论述,而关于《营造法式》,他也有数幅手绘的复原草图保存至今。可以说,自梁思成起,中国学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关于《营造法式》彩画的复原研究。

梁先生40年代复原的“方胜合罗”彩画草图

(下方为朱启钤先生批注)

梁先生40年代复原的“海石榴花”彩画草图

本世纪以来,以郭黛姮、吴梅、李路珂为代表的多位女性学者又对《营造法式》彩画展开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

2010年起,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青年学者陈彤,也走上了唐宋彩画复原的研究道路,一走就是十二年。

线装书书影

2004年到2008年间,陈彤因参与恭王府府邸的修缮保护项目,结识了故宫彩画大家王仲杰先生,开始步入对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研究,并对《营造法式》的图样部分产生兴趣。

陈彤手绘北宋皇陵线刻纹研习草图

山西高平开化寺大殿彩画研习草图

最初,他接触到的也是“陶本”,当他兴致冲冲地把书买回家,却被王仲杰先生给泼了冷水,指出其纹饰和色彩皆带有民国时期的特点,离宋代精神甚远。

再后来,陈彤又看到了紫禁城出版社影印的故宫本《营造法式》,开始在王仲杰先生的指导下,尝试唐宋彩画的研究和复原工作。

陈彤考察北宋皇陵

王仲杰先生强调,彩画是古建筑诸作中艺术性最强的工种,其真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须在长期实践中方能领悟。那些微妙复杂的纹样和色彩都暗藏着各自的规律,毫厘之差即有云泥之别。

陈彤一边通过反复研读《营造法式》的内容,梳理句意,把握纹样与木构之间的关系;一边广泛调研唐宋彩画的遗存,在实例的调研和摹绘中找感觉,如到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山西高平开化寺、江苏南唐二陵等地考察。

五彩装、碾玉装海石榴花栱眼壁彩画复原

更难的是,宋代的官方彩画难寻实物踪迹,唯有借助其他艺术形态如绘画艺术、皇陵线刻纹样等的感受,方能对《营造法式》中宋代建筑彩画的色彩和纹样的复原有所思考,把握宋代纹饰的气质和精髓。

有时候,一幅稍微复杂的彩画,从刚开始的构思,到手绘、配色,再到打磨定型,要经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宛如工匠一般细致而耐心,方能得到一幅透着宋代风韵的彩画图案。

五彩装正样复原

回顾一路走来,陈彤说:“学术研究有如‘打怪闯关’和‘破译密码’一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反复推敲,没有捷径可走。”他借鉴宋画中的服饰图案,反复揣摩宋代纹样遗存,融汇了自己对宋代的独到理解,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更着力于复刻赵宋艺术之美。

2、古建、汉服、设计爱好者的枕边书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本书,在纹样复原之外,作者也做了详细的解读,文图对应,相得益彰。

◎对古建爱好者

可以了解彩画的发展简史,从西周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一目了然。

可以直观看到彩画色谱、构件名称等,即使你是刚入门也能看得懂。

斗栱构件名称

可以收藏7大类彩画纹样,200多幅高清复原图,每一幅都构图精细、惊艳逼人。

更有“释名”“纹饰”“色彩”三个角度的详细解读,带领大家深层次感受宋代庄雅静丽的美学风格。

“释名”“纹饰”“色彩”三个角度解析

◎对汉服爱好者

北宋晚期,各种各样的锦纹被吸收到建筑装饰中,在这本书里你能近距离看到不曾注意的细节,领略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疏密有致、活泼动感的花纹锦,细密沉静、富有韵律的锁纹锦,三维效果的曲水锦,在唐宋时期贵族妇女中十分流行的净地锦,这本书中都有呈现。

尤其令人震撼的是,作者复原了中国仕女画神品——《捣练图》。画中12位仕女的16幅服饰细节,都被一样一样地还原了出来,图案精妙、色彩雅丽、气韵灵动,令人叹为观止!

内页《捣练图》

《捣练图》纹样复原

汉服爱好者可据此复原唐制汉服,将大唐风采穿在身上。

◎对设计爱好者、传统纹样爱好者

这是一个纹样素材宝库,你不仅可以通过纹样,学习背后的文化知识,更可以提高审美,把它运用到设计之中。

精装书书影

3、“世界最美的书奖”获得者潘焰荣操刀设计

作者交稿后,便是设计师的问题了,当时编辑心想:

“这么好的原材料,一定不能浪费了,要努力请个顶级的设计师。”

设计师潘焰荣

为什么是潘焰荣?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他的履历: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而在书籍设计领域,他可以说是拿奖无数:

13次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奖”,

2次荣获“世界最美的书奖”。

其他奖项也多有涉及,

英国D&AD铅笔奖、美国One Show Design铅笔奖、

日本东京TDC提名奖、挪威最美的书金奖、中国政府出版奖

…………

然而,我们最终选择了潘焰荣,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奖项,而是他对中国传统古典题材有深刻的理解,善于运用纸张本身的触感和内敛的工艺,完美“熨帖”地表达一本古典题材图书的现代阅读体验。

所以,潘焰荣的大部分的设计作品,读者拿到手都会大呼——太好了,比效果图好很多!

线装书书影

在经历一年多时间的反复沟通和精心设计后,我们最终确定了这本书线装版的最终基调:

◎用纸必须是柔的,这样才能体现线条的美感。

线装书用纸展示

◎开本要足够大,图样的效果才能出得来。

线装书开本展示

◎可尝试用传统的装订方式,线装、筒子页。

线装书筒子页展示

◎整体要简约雅致,体现宋式美学,兼具现代感。

经历了“五易其稿”“三次打样”,最终成品做出来后,我们抚摸着这本书有点颤抖——收藏感太强了,它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线装书插页

对于精装书,我们同样不敢懈怠,在和线装开本一致的同时,选择了布脊纸面的装帧形式,既富有质感,又结实耐用,封面采用绿色色调,内敛中透露着一丝明媚,当作者看到这款封面艺术纸时,也十分中意:“这就是宋代的那种绿色!”

可以说在做这两本书时,无论是内容体例的打磨还是设计细节的优化,我们始终都怀着一种坚毅的匠心、一种传承的使命去全力以赴的。

精装书书影

我们希望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当你打开这本书时,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曾经在亭台楼阁上熠熠生辉的彩画,更能在纸张间,触摸到一千年前庄丽静雅的大宋风华。

*部分图片由“展玩”提供,特此致谢。

//

相关荐读

《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

陈彤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宋代《营造法式》经典彩画的复原,作者以故宫博物院藏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图样为基础,并结合“永乐大典本”“四库本”等版本详细考证,深入研究北宋皇陵线刻的艺术规律,广泛参考北宋时期彩画实例和相关图像史料,历时十二年绘制而成——包括《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200多幅,以及《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锦纹复原图16幅。全书基本涵盖了原书的典型纹样,反映了《营造法式》彩画的整体艺术成就与最新研究成果。每种纹样还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释名”“纹饰”“色彩”三项),概要介绍其历史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

全书图样精雅,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了解宋代美学的普及读物,可作为中国古建筑及传统服饰爱好者的设计参考图集。

丨作者简介丨

陈彤,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法式制度与唐宋彩画的研究,于《建筑史学刊》《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发表《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系列、《佛光寺东大殿大木制度探微》等学术论文多篇。

转编自【上海古籍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