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原文及翻译 《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

《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

2024-06-30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关推荐

《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下面是《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或注释:

  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玫瑰、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3.珠:珍珠。

  4.于:向,对。

  5.郑:郑国。

  6.者:.....的人。

  7.为:做,制造。

  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9.之:的。

  10.柜:盒子。

  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12.以:用。

  13.桂:桂木.

  14.椒:花椒,香料。

  15.缀:点缀,装饰。

  16.珠玉:珠子和宝玉。

  17.饰:装饰。

  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19.辑:同“缉”连缀。

  20.羽翠:翠鸟的羽毛。

  21.椟:盒子。

  22.而:却。

  23.还:退还。

  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25.可:可以,能够。

  26.谓:说,认为。

  27.善:擅长,善于。

  28.未:不。

  29.鬻(yù):卖。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珠宝商人,他做生意很讲究信誉,很多人都愿意到他这里来买珠宝。一天,珠宝商人得到了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想把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自然会高起来。

  于是,他找来名贵的木材,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光,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珠宝商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观赏。一个郑国人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高价将珠宝商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又回来了,珠宝商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他想完,郑人已走到其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取出来交给他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他,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木盒子,一边往回走。

  珠宝商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珍珠的价值,以至于喧宾夺主,令他哭笑不得。

  成长心语

  不能以貌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知的,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会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就像那个郑人一样,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却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珠宝”。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外貌只能体现他的一小部分,要是从这一点来评价一个人,那你的评价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大多数人的长处并不只是体现在他的外貌。那些有着宏图大志的人,外貌并不一定出众。所以,我们要清楚地记得: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明艳动人,有价值的朋友不一定相貌出众,摘下眼镜,睁大双眼,看清楚表面下的本质,才是交往的基本法则。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买椟还珠”可以转用于指代某些官僚惯于用形式主义欺骗上下级或民众的弄虚作假行为[1]。

  运用示例

  宋·程颐《与方元宷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弊,人人皆是。”

  元·张养浩《云庄类稿·读诗有感自和诗之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成语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语法:谓语、宾语、定语

  《买椟还珠》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2、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法指导

  1、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2、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3、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

  (一)读寓言

  1、出示古文语段——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

  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

  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

  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

  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

  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

  ——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

  (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

  (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

  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

  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

  三、布置作业

  (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

  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

  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

  (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

  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

  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

  《买椟还珠》教学反思

  《买椟还珠》是一篇讽刺寓言,有生动的情节,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按照一定步骤读书:

  第一步“读通”。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粗晓大意。 第二步,“读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内容,揣摩寓言寓意。

  第三步,“赏析”。分析寓言的结构、叙事写人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

  第四步,拓展。说一说自己身边曾经发生的“买椟还珠”的事例。 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感知寓言的特征,分析强化特征认识,而后,以特征为依据去进行学习。教学中,还关注了部分字词的教学。孩子们已五年级了,有一定的预习、自学的能力。鉴于这一现状,着重挑选了古今用法不同的,书下无注释的字词展开教学。

  成功的地方:

  1.教学过程基本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一步步落实;

  例如: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去说寓言的大意,通晓大意之后,揭示其中的哲理。

  (1)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3)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学习强调了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很好地读出了人物的不同语气,不少同学能认真倾听、主动评价,对提高自己的朗读很有帮助。

  2.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学。

  不足的地方:

  1.问题可以设计的知识面广一些,避免问题的琐碎性。

  2.汇报生字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应在全班读过文章之后,文章在美有读的情况下就汇报会有些突然。

  3.文章分析过细,对于五年级学生不应像初高中那样来要求。

  4.学生缺少够感情朗读。

  5.课堂前部分讲解思路不够清晰

  重建:

  在以后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自己思维上的定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材,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将课堂的设计真正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积极给予意见和鼓励,灵活把握课堂动态,重点更突出一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并当堂融入。

  比如:如果我再讲这堂课,课堂常规活动仍会进行但是时间会调控在课前3分钟,同时在课前要经常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互相评价能力以致课堂评价可以有效进行。在进行到总结寓言特征的时候,我会以学生的口吻设计寓言的特征,做到通俗易懂。将课堂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创作中来,在创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买椟还珠》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买椟还珠文言文及翻译07-19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及解析12-26

赤壁翻译原文翻译11-27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08-09

《清明》原文与翻译09-09

《爱莲说》原文与翻译09-09

《叶公好龙》原文与翻译12-02

《水调歌头》原文与翻译08-13

《关雎》原文及翻译03-1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