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医疗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全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全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2024-07-04 0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04-16

我国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巨大发展。政府宣布,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全面普及。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从入学率指标看,我国教育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水平。

但是,我国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地区之间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水平差异很大,很不均衡。为了缩小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巨大差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发展指标,全面、客观地描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差异,为制定和执行缩小地区差异的公共教育政策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本文试图构建适合我国情况的教育发展指数,并依据这个指数比较分析了2009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教育的相应发展

提升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水平,取得社会公众满意的教育成果,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衡量教育发展总体水平的指标应该包含这4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统计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教育质量统计评价数据,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各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当地教育发展实际。限于现有的统计数据,我们构建了由教育机会指标、教育投入指标和教育公平指标构成的教育发展指数,其中的教育投入指标作为教育质量的替代指标。

教育发展指数=40%×教育机会指数+30%×教育投入指数+30%×教育公平指数

之所以将教育机会指标的权重确定为40%,是由于上述教育发展指数中没有教育成果的内容,且教育机会的高低对教育成果有直接影响,适当增加其权重是期望可以对缺失教育成果指标有所弥补。

根据上述指标,我们使用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了2009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发展指数(如表1),用于反映各个省份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

表一:2009年各年份教育发展指数及排名

1 .上海0.917;2.北京0.881;3.浙江0.824;4.天津0.784;5。江苏0.707;6 .福建0.700;7.辽宁0.698;8.吉林0.679;9 .内蒙古0.674;10.宁夏0.670;11.黑龙江0.662;12 .重庆0.660;13.河北0.658;14 .青海0.655;15.山西0.654;16.陕西0.653;17.江西0.649;18.山东0.646;19.四川0.633;20.海南0.628;21.湖南0.624;22 .河南0.622;23.湖北0.615;24.广西0.611;25.新疆0.599;26.广东0.598;27 .安徽0.597;28.甘肃0.593;29 .西藏0.590;30.云南0.573;31.贵州0.562

从表1可以看到,2009年,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最低的是贵州、云南、西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由于教育公平水平在全国倒数第一,教育投入水平也比较低,教育发展水平排在倒数第6名,远远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说明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教育的相应发展。

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是由教育机会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教育公平水平3个方面共同决定的。从各省份教育机会水平(见表2)、教育投入水平(见表3)和教育公平水平(见表4)之间的关系看,全国31个省份大致可以分为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两大类型。

表二:2009年各年份教育机会指数及排名

1.浙江0.981、2.上海0.980、3 .北京0.978、4 .天津0.969、5.辽宁0.912、6 .江苏0.883、7 .福建0.860、8 .重庆0.836、9.山东0.804、10.广东0.800、11.河北0.773、12.山西0.772、13.黑龙江0.768、14 .湖北0.766、15.吉林0.766、16.陕西0.764、17 .内蒙古0.759、18.河南0.752、19.宁夏0.747、20 .江西0.735、21.四川0.730、22.湖南0.727、23.广西0.686、24.甘肃0.683、25 .海南0.683、26.新疆0.653、27.安徽0.652、28 .青海0.639、29.贵州0.604、30.云南0.574、31.西藏0.448

表三:2009年各年份教育投入指数及排名

1 .北京0.862、2.上海0.861、3 .天津0.641、4 .浙江0.592、5.江苏0.532、6 .西藏0.506、7.吉林0.492、8.内蒙古0.485、9.辽宁0.478、10.广东0.471

11.青海0.470、12 .宁夏0.469、13 .重庆0.468、14 .福建0.464、15.黑龙江0.462、16.新疆0.453、17 .陕西0.443、18 .山东0.442、19.云南0.434、20 .河北0.432、21.四川0.423、22 .湖南0.416、23 .山西0.409、24.湖北0.406、25 .海南0.404、26 .广西0.395、27.安徽0.382、28.甘肃0.382、29 .河南0.371、30.贵州0.363、31.江西0.358

表四:2009年各年份教育公平指数及排名

1.上海0.890、2 .西藏0.864、3 .青海0.862、4.浙江0.847、5.江西0.824、6.海南0.780、7 .北京0.772、8 .宁夏0.770、9 .内蒙古0.749、10 .吉林0.748、11.山西0.741、12.安徽0.738、13.河北0.730、14.广西0.727、15 .福建0.723、16.黑龙江0.722、17.陕西0.714、18.四川0.713、19 .云南0.709、20 .贵州0.706、21 .河南0.701、22.湖南0.696、23.甘肃0.686、24 .天津0.681、25 .新疆0.672、26.江苏0.648、27 .山东0.641、28.辽宁0.633、29 .湖北0.621、30.重庆0.617、31 .广东0.454

均衡发展类型的省份,构成教育发展指数的3个方面差异不大。属于均衡类型的省份共12个:上海、北京、浙江、黑龙江、陕西、四川、海南、广西、新疆、安徽、甘肃、贵州。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属于高水平均衡;黑龙江、陕西、四川、海南、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均衡;新疆、安徽、甘肃、贵州则属于低水平均衡。

非均衡发展类型的省份,构成教育发展指数的3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属于非均衡发展类型的省份共有19个:天津、江苏、福建、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重庆、河北、青海、山西、江西、山东、湖南、河南、湖北、广东、西藏、云南。非均衡发展类型又可分为教育机会相对薄弱型、教育投入相对薄弱型、教育公平相对薄弱型3类。属于教育机会相对薄弱型的省份有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云南,属于教育投入相对薄弱型的省份有河北、山西、江西、河南,属于教育公平相对薄弱型的省份有广东、天津、江苏、福建、辽宁、重庆、山东、湖北。

经济越发达,教育机会水平越高

教育机会水平由教育机会指数的大小决定。我们设计的教育机会指数由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4个指标构成。

教育机会指数=1/4(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指数+义务教育毛入学率指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指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数)

在计算各省份各级教育毛入学率时,我们使用常住学龄人口而非户籍学龄人口作为基数,以反映人口大量流动时代各地区的真实教育机会。

从2009年各省份教育机会指数(见表2)看,水平最高的是浙江、上海、北京等前10个省份,除了重庆外都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位列后10名的省份有7个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见,总体而言,一个地区的教育机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济越发达,教育机会水平越高。

排在后10名的省份中,有两个中部省份、一个东部省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北京,这个公认为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其教育机会水平还低于浙江、上海,主要原因是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幼儿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远低于浙江、上海,拉低了教育机会指数。这既反映了地方政府是否积极主动发展教育的阶段性水平,也反映了地方政府是否促进了不同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水平。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水平比中部地区更高

我们因为缺少教育质量数据而用教育投入指标来替代教育质量指标,因而在构建教育投入指数时,尽量选择与质量关系密切的投入指标。国内外研究表明,教育经费水平、师资水平对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用各级教育的生均事业费、教师学历水平作为教育投入指标,来间接反映教育质量。

教育投入指数=1/8(小学生均事业费指数+初中生均事业费指数+高中阶段生均事业费指数+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指数+普通小学师资指数+普通初中师资指数+普通高中师资指数+普通高校师资指数)

为了便于理解和比较,我们对4个经费投入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某省份教育经费的标准化值=该省份实际值/最优值。其中的最优值是当年最高省份的值。

各级教育师资指数按如下方法计算:

小学师资指数=地区普通小学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100%

初中师资指数=地区普通初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100%

高中师资指数=地区普通高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100%

大学师资指数=地区普通高校中具有博士学历教师的比例/100%

由表3可以看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投入水平较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水平比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更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水平关系比较密切,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水平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密切。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获得了中央政府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经费,教育投入水平高于其经济水平。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北京、上海的教育投入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但经济发达的广东,教育投入水平还不如吉林、辽宁、内蒙等经济力量较弱的省份。

提高教育公平靠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执行力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提高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的理想状态是一个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不受其出生地区、家庭、性别和受教育学校的影响。相应地,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公平、城乡公平、阶层公平、性别公平、校际公平等5个方面。

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中,没有反映阶层之间、学校之间、性别之间教育公平的指标,所以我们只能构建包含城乡公平和省内县域公平指标的教育公平指数:

教育公平指数=1/8(小学专任教师学历的城乡差异指数+初中专任教师学历的城乡差异指数+小学生均事业费的城乡差异指数+初中生均事业费的城乡差异指数)+1/4(县际小学生均事业费基尼系数+县际初中生均事业费基尼系数)

小学、初中生均事业费和教师学历的城乡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育的城乡公平水平。一个省份内县际间小学生均事业费基尼系数和初中生均事业费基尼系数,可以反映县际间小学和初中教育经费的差异,揭示省内县域间教育资源的公平情况。 从表4可以看到,教育公平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公平水平高的有经济发达的上海和浙江,也有经济欠发达的西藏和青海;教育公平水平低的有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和新疆,也有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和山东。广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教育公平水平全国最低,而且远远低于倒数第二名的重庆。显然,提高教育公平不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在于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力度。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教育公平只计量了城乡公平和县域公平,没有反映校际公平、阶层公平和性别公平。如果有校际公平、阶层公平和性别公平的数据,像北京这样校际和阶层差距明显的地区,教育公平的排名将会下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