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养老的剪刀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剪刀差发展 中国社保养老的剪刀差

中国社保养老的剪刀差

2023-03-12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利用2012—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平衡面板数据,参考 Maasoumi个体福利函数以及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了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使 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发现 养老金能显著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 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养老金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 等状况。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对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的基础养老金及缴费补贴等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安排。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福利不平等;收入差距;Kakwani指数

—、弓I 言

不平等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为实现共同富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福利不平等 的多维性研究逐渐成为政策分析的前沿话题(Maasoumi等,2013)。不同于生命中其他阶段,老年期 的不平等是先赋因素和后赋因素积累的结果,老年群体的不平等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孙鹃娟,2017)。 城乡二元的分割体制导致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与城镇相差悬殊,农村老年群体在经济积累、 身体健康状况、公共设施享有和公共服务获取水平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牛文涛等,2020),在不平等 问题中应获得更多关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灯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调节了老年群体的资源禀赋状 况,可能会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最低标 准的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给付,对所有参保者一致。当然,地方政府可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或对 长期缴费群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由地方财政给付,除个别地区外,地方提高和加发的 基础养老金较少,各地基础养老金数额相差不大。这显示了基础养老金具有普惠性和公平性,使得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不同阶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趋同。对于高收入或高福利群体 而言,数额相近的基础养老金对弱势群体的生活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因而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另等。一方面,个人账户养老金遵循“多缴多补多得”做法,即对于缴费层次较高或缴费年限较长的 居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补贴优惠,包括基本缴费补贴、缴费激励补贴和财政代缴 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含个人缴费与补贴优惠)除以139。从这 一维度上说,个人账户养老金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分离均衡,不同阶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 遇不同。高收入群体具有较高的缴费能力、可以获取更多的补贴优惠、未来能享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水平、获得更多的养老资源,因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高收入群体更有利,可能加剧福利不平等状况。 研究逻辑如图1所示。

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处均衡状态的 强弱力量对比。若混同均衡占主导地位,则收入差距缩小,福利不平等得以减弱;若分离均衡占主导 地位,则收入差距扩大,福利不平等加剧。那么,现实情境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均衡状态是什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群体福利不平等的影响是什么?影响机制是什么?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 开探讨,以期为完善和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基础,为提升老年人的福利水平、缓解农 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问题提供经验启示。

图1研究逻辑

二、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

文献梳理

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于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分析,需在准确衡量福利不平等状况的基础上 进行。福利本身具有多维性(Sen, 1985,1997),福利不平等也即多维不平等。本部分将从多维不平 等的测度方法、社会保障政策对于福利不平等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最后进行述评。

1.多维不平等的测度方法。测量多维不平等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先依据某个理论计算出个 体多维福利水平的一个综合值,对多维值进行降维处理,再按照测量单维不平等的方法测量多维不平 等状况(Maasoumi, 1986)。这一思路在现有文献中应用较多,且主要形成了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 Maasoumi指数、Tsui指数和多维基尼系数(江求川,2015)。二是基于已有的不平等指数,构建多维不 平等指数,例如Araar指数(Araar,2009)。在上述测度思路及具体指标的指导下,已有研究对不平等 状况进行了大量测度及分析(Justin。, 2012;江求川,2015;王曦璟等,2018; Decancq等,2012;李萌等, 2019)。然而,上述多维不平等指数均是对某国或某个区域不平等状况的测度,属于宏观层面的测度 方法,不能反映微观个体的不平等状况。对于微观个体不平等的测度方法,Rippin (2013)将相关敏感 —79 — 贫困指数(Correlation Sensitive Poverty Indices, CSPI)分解为贫困发生率、贫困强度和多维不平等共三 部分。解垩(2017)创新性地将相关敏感贫困指数(CSPI)运用至微观个体,测度了中国60岁以上老 人多维贫困及其不平等状况,提供了一个从微观视角间接测量个体不平等的思路。但是,相关敏感贫 困指数(CSPI)更多反映了贫困状态,不含与他人的比较之意,在相对性和比较性等方面存在欠缺。 实际上,学者已经开发出了微观层面上具有相对性和比较性的不平等衡量指标,例如Podder指数、 Yitazhaki指数、Kakwani指数等,但已有研究仅仅将其运用于单维的收入不平等的研究。

2.社会保障政策对于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学者普遍认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提升农村居民绝对 福利具有积极影响(Lloyd-sherlock 等,2012;Kaushal,2014;Galiani 等,2016;秦昌才,2017),然而,关于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相对福利或不平等的影响,现有文献鲜有关注。在仅有几篇关注养老金项 目对福利不平等影响的研究中,也尚未对养老金之于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形成一致看法。解垩 (2017)利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未发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对老年人多维贫困和不平等的降低作用,对于任意单一维度的贫困剥夺也没有影响。边恕等 (2020)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以人均家庭纯收入均值的50%作为相对 贫困线,发现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相对贫困的影响较小。然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可能缓解老年人 不平等状况。汪连杰(2019)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助于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 夺感。同时,大量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提升老年人福利的积极影响在低收入群体中表现出 了更大更显著的效果,如新农保有助于促进农村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生存型消费支出,包括食 品、水电气、日用品消费等(Zheng等,2016;黄宏伟等,2018);对于健康和财富处于低水平的农村居 民,新农保对其抑郁的缓解作用更大(何泱泱等,2016);对于贫困线以下的老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对缓解其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更大(汪连杰,2019)。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险以及福利不平等的相关议题,已有研究从不同方面展开了讨论,对本文极具 指导和借鉴意义,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少有研究从个体层面分析多维的福利不平等问题。已有文 献在分析不平等时往往采用中观或宏观指标,以一国或一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较少下沉至微观层面 结合个体状况进行研究,在少数探讨个体不平等的研究中,也仅停留于单维角度的考量,而缺少对个 体层面多维角度下不平等状况的分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衡量个体多维不平等的指标。二是较 少考虑福利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单纯以收入作为个体福利状况的衡量指标受到诸多诟病,后期学者 纷纷从收入、消费、健康、教育、社交等多个维度构建福利评价指标,然而上述维度之间存在极大的相 关性,忽略不同维度的相关性将使得测度结果不准确。三是缺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福利不 平等影响的机制机理分析。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合理测度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的基础上,探究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个体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边际贡献有以下方面,一是实现了将多维不 平等的测度与分析应用于微观个体层面的研究方法创新,本文借助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老 年人多维福利剥夺指数,用以反映农村老年人个体多维福利不平等状况;二是变量测度创新,本文考 虑了个体福利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在各福利维度单位替代、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的情况下,分别测 度了老年人的福利状况和福利不平等状况;三是机制路径创新,本文以收入差距为中介变量,阐明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路径。

(二)理论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均衡状态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各地在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过程中面临一个显著问题:农村居民普遍选择较低标准的参保档次,例如黄明静(2011)通过调研 发现安徽省蒙城县参保农民中选择最低档次的比重高达94. 07%。这一现象是我国农村社会文化特 —80 —征和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缺陷的附着品。(1)居民面临资金约束。近年来,虽然农村居 民的绝对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城乡和农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面临由子女教育、医 疗费用、意外灾难等带来的较高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在进行支出决策时依旧面临资金约束。较高的 贴现率使其参保决策更易受当前费用支出的影响而较少考虑未来收益,并造成居民参保档次集中于 较低水平。(2)家庭、土地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家庭养老是历史沿袭的文化传统,并被乡土社会普遍 认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养老资源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土地(牛文涛等,2020;胡利民,2005),社会 养老金仅是对家庭养老的补充,并对起步较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观望态度,不愿投入太多资金。 (3)缴费补贴制度设计不合理。各地为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对居民缴费进行补贴,然而缴费补贴数 额过低且形成了“参保档次越高,投资收益率越低”的扭曲的局面。人们在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普 遍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赵建国等,2013)。(4)基金运营机制缺失。目前我国养老金投资局限于银 行存款、国债等收益较低的项目,这不利于养老金的增值保值,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收益预期较悲观。 农村居民普遍选择较低档的养老保险,这将直接导致不同阶层农村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趋同,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未能实现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分离。同时,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有限,养老金是其重要的收入构成。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养老金 在其总收入中占比较低,增收作用有限;而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养老金在其总收入中占比较大,增收 作用较大。因此,数额趋同的养老金有助于减缓农村老年人收入差距。对此,已有研究也有类似的观 点回应。杨晶等(2020)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研究了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的影响效应,发现对于处于养老金领取阶段的农村老年人,农村社会养老险制 度具有直接调节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功效;对于处于参保缴费的中青年农户而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 够发挥生产力效应以间接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总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助于缩小农村老年人收 入差距。收入差距对个体福利及福利不平等的影响。相比于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概念,人们更青睐于 可行能力理论中的福利概念,认为个体的福利状况不仅仅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物质资源和相关商品 数量,更取决于可行能力,个体可行能力是个体在生计决策中发现并利用机会的能力,例如个体在社 会上获得食品、衣着、住房、教育、健康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的能力。本文所指福利是个体可行能力某 种形式的加总,本文所指福利不平等则是个体可行能力的差异。

养老金作为一种非劳动收入,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收入又是福利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具 体而言,首先,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提升将促进个体消费。其次,收入水平影响个体对医疗资源或 医疗服务的可得性,进而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一般而言,收入水平较高往往也更健康。再次,虽然生 活条件和环境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存在较多的非人为因素的控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这些因素逐渐变得可人为改变和控制,经济条件较高的居民可以选择搬迁或使用科技产品,进而 改变不利的生活环境和改善生活条件。最后,较高的收入水平带来了较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健康的身 体、更长寿的寿命、更丰富的精神生活等,于是其主观满意度往往更高。因此,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 改善个体福利状况,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助于缓解福利不平等。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能通过缩小收入差距,进而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

三、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CFPS是一项全国性、大规模的社会跟踪调查, 调查内容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重点关注了中国居民的经济和非经济福利等。本文选取 —81 —

2012—2018年追踪调查数据,并整理形成四期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按照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不属于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明晰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有必要将样本限制为具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资格的老年人,以排除其 他养老保险的干扰。因此本文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保留年龄在45岁以上的样本,剔除参加或领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项目、企业养老保险项目、商业养老保险项目以及其他养老保险项目的个体, 同时删除了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最后对四期均参加了调查的样本建立平衡面板数据库。经过整理, 本文最终得到了 2012—2018年跨期7个调查年度共22628份观测数据。

(二)模型构建

面板数据提供了个体动态行为的信息,并且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遗漏变量产生的偏差问题。本文 利用面板数据探讨养老金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Inequality,, =60+61 Pension* +02 L +yp +九,+slt(1)

其中.Inequality;,代表第i个个体在第t期的福利不平等水平,Pension;,是养老金变量,X*为第i个个体 在第t期的控制变量集合为省份虚拟变量,X,为年份虚拟变量,it为随机误差项。(1)式是混合回 归的估计策略,具有样本量大的优点,但忽视了个体间不可观测或被遗漏变量的异质性,而该异质性 可能与解释变量相关,从而导致估计结果不一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采取自愿原则,参保行为可 看成一项自我选择行为,个人预期寿命、偏好、文化环境等不可观测因素均会影响个体的参保决策,遗 漏这些不可观测变量将导致养老金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相关,进而产生内生性问题。因此,为解决随个 体和时间而异的遗漏变量问题,本文对(1)式做如下修正:

Inequalityu =60+61 Pension* +62L +YP +九 t+* +%( 2)

其中,皿表示不随时间而变的个体固定效应,Xt为不随个体而变的时间固定效应,其他变量的设定同 (1)式,因此(2)式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策略。固定效应模型在解决由遗漏变量产生的内生性 问题上具有良好的效力,但是对于由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问题无能为力。一方面,养老金会影响 资源配置状况,进而影响个体福利不平等;另一方面,不同福利水平的个体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 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不同,从而在养老金的领取概率和领取数量上也存在差异。因此,为缓解双向因 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在上述固定效应模型中加入工具变量,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工具变量 模型。

工具变量法是解决内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工具变量需要满足相关性、外生性等一系列条件。 本文选用“村庄除自己外领取养老金的总人数占有资格参保人数的比重”作为养老金变量的工具变 量。首先,由于政府补贴占养老金的绝大份额,农村居民受从众心理以及“不患寡而患不均”心理的 影响,担心别人领取政府补贴而自己因未参保不能领取,故村庄其他居民的参保行为会影响个体参保 行为(洪灏琪等,2019),工具变量满足与内生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要求。其次,个体福利状况及不平等 水平由个体能力、拥有的资源等决定,与村庄层面领取养老金人数比例无直接关系,工具变量满足与 被解释变量无关的外生性要求。另外,本文对个体福利状况进行衡量时,在经济因素上选取了消费指 标,而非收入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内生性问题。面板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模型如(3)- (4)式:

Pension,t = 60+61+62 X,t +yp +九,+/A +%(3)

Inequality = «0+«1+«2 X* +yp +九,+/A +旦,(4)

(3)式中,Zit为工具变量,(4)式中Pensionit为对(3)式回归所求得养老金变量的估计值,其他变量与

上述相同。叫是估计系数,表示领取养老金对个体福利不平等状况的影响,如>0表明农村社会养保 险加剧了个体福利不平等,如<0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减缓了个体福利不平等。

变量定义与测度被解释变量。已有关于老年人福利评价体系的研究十分丰富。国外学者普遍从身体健康、自 我意识、社会关系等方面考察老年人福利状况(George等,1980;Lawton, 1971),国内学者则更注重老 年人的收入和消费等经济状况、健康和教育等人力资本状况、主观满意度等心理状况以及生活条件和 环境等方面(张晔等,2016)。总的来看,经济状况反映了老年人享有资源的多少,是老年人福利的主 要内容;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是社会和老年人自身普遍关注的方面;生活条件和 环境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是老年人对自身福利状况的综合性主观评价。本文兼顾 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从经济状况、健康及医疗、生活条件、主观满意度四个 维度刻画老年人福利及其不平等状况。进一步地,以个体日均消费①衡量老年人经济状况;从身体不 适、自评健康、是否有医保角度衡量老年人健康及医疗状况;从饮用水、做饭燃料、家庭资产角度衡量 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生活满意度衡量老年人的主观满意度状况。老年人多维福利评价体如表1 所示。表1老年人多维福利评价指标体系总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赋值及说明经济状况(1/4)日均消费(1/4)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的个体日均消费健康及医疗(1/4)身体不适(1/12)过去两周,身体健康未见不适=1,出现发烧、血压高/低、肠胃不适、头部 不适/睡眠不佳、腰部不适、中暑、全身不适、疲劳、腿部不适、血糖高/血 糖低/糖尿病、肩颈不适、呼吸系统不适、口腔不适、眼部不适、妇科问题、 心脏不适、感冒等任意一种=0自评健康(1/12)自评健康极其好、比较好或一般=1,自评健康比较不好或极其不好=0老年人 多维福利是否有医保(1/12)有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补充医保等任一种二1,公费 医疗、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补充医保全都没有二0生活条件(1/4)饮用水(1/12)做饭用水来源为自来水、桶装水/纯净水/过滤水、井水二1,做饭用水来源 为江河湖水、雨水、窖水、池塘水、山泉水等二0做饭燃料(1/12)电、罐装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管道煤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二1,柴 草、煤炭等非清洁能源二0家庭资产(1/12)如汽车、电脑、家电、电视、首饰、古董、高档乐器等,价值大于2000元二1, 价值不足2000元二0主观满意度(1/4)生活满意度(1/4)对生活及其满意、比较满意或一般二1,对生活极其不满意或比较不满 意二0

注:为消除量纲的影响,本文对经济状况、健康及医疗、生活条件三个一级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其处于0, 1]区间,取值越大表明该维度的福利水平越高本文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测度的思路如下:首先,构建多维的老年人福利函数,对老年人多维福①虽然经济状况直接体现在收入水平上,然而相比于收入,消费的变化更加平稳,对效用水平的影响也更直接,故消费可以更 准确地衡量福利水平(曲兆鹏等,2008;Meyer等,2017)。此外,养老金金额也是一项收入,将收入从老年人福利评价体系中移除还有 助于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变量与养老金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83 — 利状况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一个福利综合值;其次,构建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刻画老年人在村级层 面中的相对福利状况。老年人福利函数。通常做法是将福利各维度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个体福利水平的综合量化值。然 而,单纯以加权平均方式刻画福利水平并没有考虑福利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性①。例如,收入水平较 高的个体,通常更加健康,同时也拥有较高的主观满意度。忽视各维度的相关性将对个体福利状况造 成有偏估计,最终影响研究结论。本文借鉴Maasoumi (1986)的研究方法,根据信息理论并综合运用 经济学主流效用函数形式,设定个体福利函数。假设社会有n个个体,从k个维度衡量个体福利状 况,下标t、i、j分别表示第t期、第i个个体和第j个福利维度。第i个个体在第七期的福利函数如下:S ={(时1 "务)歹g°)⑸"inj=i褊(b=o)其中,Wj为维度j的权重,本文采用等权重法1 2,町表示第t期第i个个体在j维度上的取值,B代表各福利维度间的替代程度,令6 = 1-;,则s可视为各维度间的替代弹性。在上述函数设定下,当s = 1O时,福利维度具有单位替代弹性,此时6 = 0,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刻画个体福利状况;当s趋 于8时,不同维度间具有完全替代弹性,此时6 = 1,个体福利函数形式呈线性;当S尹1且S尹8,各维 度间具有部分替代弹性(本文以6 = 1/2为例计算),此时采用超越对数函数拟合个体福利状况。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上述福利函数将个体多维福利状况降维为一个综合值,因此,多维的个 体福利不平等状况就可以采用单维不平等的计算方式。本文借助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将每个 个体与所在群体中比自己福利水平高的其他个体相比较,进而构建老年人福利相对剥夺指数,用以反 映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杨晶等,2019;任国强等,2016)。假设Y为由n个个体组成的一个群 体,yi为个体i的福利水平,将群体内个体按照其福利水平从小到大依次排序,则该群体的福利分布为 Y= (y1, y2,•••,“),个体m对个体i的福利剥夺RD(ym, yi)可用(6)式表示:-y,(y™>y),),),、RDS)= { 0,(y™ 部))(6)将RD(ym,i)对m求和,并除以总体的福利水平均值,即为第i个个体受到的福利相对剥夺,也即第i 个个体面临的福利不平等。因此,个体福利不平等指数表示如下:RD(y,y) =) =x £ (y™-y,)=兄x ——(7)n/^Y m=i+1, 四其中,E是群体丫中所有个体的福利水平均值,诚,表示群体Y中福利水平高于个体yi的福利水平均 值为群体Y中福利水平高于个体yi的个体数量占总体人数比重。在福利函数的设定下,可计算当 6=0、6 = 1、6 = 1/2时(分别反映了福利维度单位替代、完全替代、部分替代)的个体福利不平等水平。 至此,本文得到了考虑维度间替代情况的个体福利不平等指数。

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养老金变量,以“领取养老金数额”表征,在稳健性检 验中也用“是否领取养老金”作为替代变量进行分析。其他变量。(1)工具变量,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为“村庄除自己外领取养老金的总人数占有资 格参保人数的比重”,详见模型构建;(2)中介变量,本文的中介变量为收入差距,通过采用与福利不 平等指数相同的方式加以测度。控制变量。本文从个人、家庭和村庄层面选取了控制变量,个人层面包括性别(男=1)、年龄 (以及年龄的平方)、实际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有配偶=1)、是否有慢性病(是= 1),家庭层面包括 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数)、代际转移(对数)、家庭人均收入(对数)、村庄层面包括是否有养老的支持 设施或机构(是=1)、距县城距离(公里)、经济发展水平(从很穷至很富,依次赋值1至7)。

(四)描述性分析

借助上述福利评价体系和福利不平等指数,本文计算并比较了样本老年人的福利不平等状况。 由表2知,相比于未领取养老金老年人,领取养老金农村老年人的福利不平等水平更低,初步显示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年人福利不平等之间的负向关系。

表2样本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对比分析

领取状态领取2012 年未领取之差领取2014 年未领取之差领取2016 年未领取之差领取2018 年未领取之差单位替代0. 290.31-0. 020. 230. 31-0. 080. 260. 29-0. 030. 220. 24-0. 02部分替代0. 180. 180. 000. 140. 17-0. 030. 160. 18-0. 020. 140. 15-0. 01完全替代0. 140. 140. 000. 110. 13-0. 020. 120. 14-0. 020. 110. 12-0. 0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为避免福利评价体系中不同维度具有相关性进而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表3 -表5分别汇报了在 福利维度单位替代、部分替代、完全替代情况下养老金对个体福利不平等影响的估计结果。在外生性 假设下由OLS估计结果可知,无论福利维度是何种替代程度,均显示了养老金有助于降低农村老年 人福利不平等,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内生性假设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 基本一致。加入工具变量后,在工具变量均通过了弱相关性、外生性及识别不足检验的基础上,养老 金变量的估计系数依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且绝对值增大了,表明忽略模型内生性问题会低 估养老金对于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作用效果。总之,基准回归表明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降低 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有积极影响。

(二)稳健性检验

在基准回归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模型设定以及使用福利维度不同替代程度下的个体福利不平等 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已初步显示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节将从更多角度对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行 检验。首先,更换核心解释变量。将连续变量“领取养老金数额”更换为二元变量“是否领取养老金 (是=1) ”(见表6)。其次,缩小样本范围。将样本范围缩小为60岁以上老年人,样本范围的缩减使 得处理组与对照组更具可比性,有助于提高估计精度(见表7)。再次,在老年人福利评价的指标体系 中使用不同的赋权方式。本文采用嫡值法进行赋权,对于数据离散程度较高的福利维度赋予更大权重。可知,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或缩小样本范围亦或使用不同赋权法,均不改变研究结论,养老金有助 于降低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这一研究结论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表3养老金对个体福利不平等影响的回归结果(福利维度单位替代)

变量OLS聚类稳健回归FE双向固定效应FE+IV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领取养老金数额-0. 005* (0. 001)-0. 005* (0. 001)—-0.053* (0. 012)村庄除自己外领取养老金人 数/有资格参保人数_1.241 *( 0. 073)—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效应&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0. 735* (0. 096)0.696* (0. 085)__N22628226282236522365R20. 0640. 366—-0. 009F(Prob>F)固定效应检验—71.610(0. 000)__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DonaldWald F__287. 652—外生性检验SW F(Prob > F)__287.652( 0. 000)_识别不足检验LM (P-val)__284. 174( 0. 000)_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炊、却么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4养老金对个体福利不平等影响的回归结果(福利维度部分替代)

变量OLS聚类稳健回归FE双向固定效应FE+IV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领取养老金数额-0. 003* (0. 001)-0. 003* (0. 001)—-0.030* (0. 007)村庄除自己外领取养老金人 数/有资格参保人数__1.241 *( 0. 073)—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效应&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0. 340*(0. 060)0.319* (0. 052)__N22631226312236722367R20. 0880. 168—0. 031F(Prob>F)固定效应检验—61.030( 0. 000)__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DonaldWald F__287. 530—外生性检验SW F(Prob > F)__287. 530( 0. 000)_识别不足检验LM (P-val)__284. 056( 0. 000)_

欧阳鑫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差距与福利不平等

表5养老金对个体福利不平等影响的回归结果(福利维度完全替代)

变量OLS聚类稳健回归FE双向固定效应FE+IV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领取养老金数额-0. 002^(0. 001)-0. 002*(0. 001)-0.023 — 0.005)村庄除自己外领取养老金人 数/有资格参保人数————1 241 毋(0. 073)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效应&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0.211^(0.046)0. 198^(0. 039)————N22631226312236722367R20. 1040. 098——0. 051F(Prob>F)固定效应检验——46.710(0. 000)————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DonaldWald F————287. 530——外生性检验SW F(Prob > F)————287. 530(0. 000)——识别不足检验LM (P-val)————284. 056(0. 000)——

表6稳健性检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为二元变量

变量OLSp=oFEB = 0.5P=1FE+IVOLSFEFE+IVOLSFEFE+IV是否领取养老金_ 0.027*(0.006)-0. 027*(0. 006)-0. 153^(0.035)-0.015®(0.004)-0.015"(0. 004)-0. 079^(0. 021)-0.010^(0.003)-0.010^(0. 003)-0. 058^(0.016)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0. 734*(0.094)0. 700^(0. 081)—0. 35L(0. 059)0. 332 坟(0.050)—0. 222 毋(0. 045)0.210^(0. 038)—R20. 0620. 4340. 0310. 0870. 2760. 0660. 1020. 1980. 084F(Prob>F)固定 效应检验—72. 580(0. 000)——62. 780(0. 000)——48. 000(0. 000)—N245372453724242245402454024244245402454024244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 - DonaldWald F——725. 745——725. 747——725. 747外生性检验SWF(Prob > F)——725. 750(0. 000)——725. 750(0. 000)——725. 750(0. 000)识别不足检验LM(P-val)——705. 042(0. 000)——705.045(0. 000)——705. 045(0. 000)

表7稳健性检验:将样本范围限制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变量OLSp = oFEFE+IVOLSp = 0.5FEFE+IVOLS阡1FEFE+IV领取养老金数额-0. 011^ -0.011^(0.002)(0. 002)-0. 040^(0.011)-0. 007^(0. 001)-0. 007 钏(0. 001)-0.026 则(0.007)-0. 005^(0. 001)-0. 005^(0. 001)-0. 020^(0. 005)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0. 645*(0.363)0. 656*(0. 368)—0. 265(0. 241)0. 273(0. 235)—0. 198(0. 192)0. 206(0. 184)—R20. 0710.7180. 0310. 0890. 5850. 0510. 1010. 5010. 064F(Prob>F)固定 效应检验—13. 840(0. 000)——15. 000(0. 000)——14. 560(0. 000)—N804480447814804480447814804480447814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 - DonaldWald F——227. 252——227. 252——227. 252外生性检验SWF(Prob > F)——227. 250(0. 000)——227. 250(0. 000)——227. 250(0. 000)识别不足检验LM(P-val)——221. 212(0. 000)——221. 212(0. 000)——221. 212(0. 000)

表8稳健性检验:个体多维不平等指数的计算采用蜻值法的赋权方式

变量p=oOLSp = 0.5阡1OLSFEFE+IVFEFE+IVOLSFEFE+IV领取养老金数额-0.005^(0. 001)-0. 005^(0. 001)-0. 040^(0.011)-0. 003^(0. 001)-0. 003^(0. 001)-0. 042^(0. 008)-0. 002^(0. 001)-0. 002^(0. 001)-0. 027*(0. 006)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常数项0. 823*(0.096)0. 805 岛(0. 084)—0. 408 岛(0. 066)0. 38L(0.057)—0. 275 火(0. 054)0. 251*(0. 047)—R20. 0620.4180. 0310. 0710. 335-0. 0240. 0810. 2880. 020F(Prob>F)固定 效应检验—34.660(0. 000)——66. 760(0. 000)——66. 890(0. 000)—N226282262822365226312263122367226312263122367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 - DonaldWald F——287. 652——287.530——287.530外生性检验SWF(Prob > F)——287. 652(0. 000)——287.530(0. 000)——287.530(0. 000)识别不足检验LM(P-val)——284.174(0. 000)——284.056(0. 000)——284.056(0. 000)

注:蜻值法下,老年人多维福利评价指标体系电“消费’“健康及医疗’“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的权重分别为

0. 632、。129、0. 069>0. 170

(三)异质性分析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获取资源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反应不同,此外,我国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文化习俗、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推行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分析养老金对老年人 福利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在性别和地区上的异质性。异质性分析均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模型 (FE+IV)。

表9汇报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影响的性别差异。无论福利维度是何种替代状况, 相比于男性,养老金对女性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缓解效应更大。这可能是因为与男性相比,中国农村 女性在教育、医疗等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李小云等,2006),在休闲、消费、决 策等方面也更易遭受能力和权利上的剥夺。养老金可视为对老年人的一项经济赋权,使老年人能够 获得并控制资产,进而增加其经济活动并提升其权利。出于对自我雇佣机会的珍惜、对家庭成员生活 的关怀,女性往往会在经济赋权条件下比男性更能实现减贫和经济状况的改善,进而取得更为显著的 福利不平等的缓解效应。

表10汇报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养老金对老年人福利 不平等的缓解效应仅在中部地区显著,而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人 们的生活水准普遍较高,致力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发挥的作用有限,这也表明未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想持续发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需对现行制度作出适度调整;而西部 地区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推行中可能存在基础养老金较低、财政补贴不力等问题,抑制了养老金 对福利不平等缓解效应的发挥。

表9养老金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影响的性别异质性

维度替代程度单位替代男性部分替代完全替代女性单位替代部分替代完全替代领取养老金数额-0. 035 炫-0.016*-0. 012*-0. 075*-0.046*-0. 035*(0. 015)(0. 009)(0. 007)(0. 018)(0. 011)(0. 009)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是是是是是是R20. 0360. 0710. 088-0. 088-0. 054-0. 034N105281052810528118381183911839

表10养老金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影响的地区异质性

维度替代程度东部中部西部单位替代部分替代完全替代单位替代部分替代完全替代单位替代部分替代完全替代领取养老金数额-0. 002-0.010-0.010-0.115 炫-0. 056*-0. 037*-0. 010-0.011-0. 014(0.018)(0.011)( 0. 009)(0. 023)( 0. 013)( 0. 010)( 0. 023)( 0. 013)( 0. 010)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R20. 0580. 0850. 099-0. 260-0. 087-0.0160. 0480. 0660. 069N846984718471705470547054684268426842

五、机制分析

理论分析部分说明了农村居民普遍选择较低的参保档次,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趋同,收入差 距得以缩小,并最终减缓了福利不平等。图2描绘了样本老人领取养老金数额的密度分布特征,图中 实线为所有享有养老金待遇样本的密度曲线,虚线为剔除2009年已满60岁而直接领取养老金老年 人后的样本密度曲线一根据相关规定,在2009年“新农保”实施时已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在符 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直接领取最低档次的基础养老金,这部分样本将拉高第一档次的密度值,影 响判断。本文将养老金领取数额分为6个档次:第一档次为每月100元及以下、第二档次为每月100 元以上至200元、第三档次为每月200元以上至300元、第四档次为每月300元以上至500元、第五 档次为每月500元以上至1000元、第六档次为每月1000元以上(图2中横坐标依次记为“1” “2,,3” “4‘ “5‘ "6”)。由图2可知,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数额集中于第一档次和第二档次,且尤以第一档次 突出。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趋同且普遍较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低水平的混同均衡。

另外,本文采用温忠麟等(2004)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根据该模型,在养 老金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基础上,若养老金变量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是显著的,且收 入差距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变量的影响系数也是显著的,则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通过验证;而当上述 至少有一个影响系数不显著时,则需要进行Sobel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的回归结果如表11所示,无 论是以连续变量“领取养老金数额”还是二元变量“是否领取养老金”为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均表 明养老金有助于降低农村老年人收入差距,且收入差距在养老金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中发挥了中 介作用。

图2养老金领取数额的密度分布情况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节了农村老年群体的资源禀赋状况,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绝对福利,也对相对 福利或不平等产生影响。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研 究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降低老年人福利不平等,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此外,上述 作用效果对女性老年人更大,且在中部地区显著而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

—90 —

会养老保险通过缩小农村老年人收入差距,进而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

表11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检验

变量收入差距多维不平等(单位替代)多维不平等(部分替代)多维不平等 (完全替代)收入差距多维不平等 (单位替代)多维不平等 (部分替代)多维不平等(完全替代)领取养老金数额-0. 039*(0. 006)-0. 047*( 0. 012)-0. 027*( 0. 007)-0. 021*( 0. 005)————是否领取养老金————-0. 133*( 0. 016)-0. 135*( 0. 034)-0. 072*( 0. 021 )-0. 053*( 0. 016)收入差距—0. 167* ( 0. 015)0. 072* ( 0. 009)0. 051* ( 0. 007)—0. 141 心 ( 0. 014)0. 056* ( 0. 009)0. 039* ( 0. 007)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时间效应是是是是是是是是N2339122365223672236725722242422424424244R20.6950. 0110. 0430. 0620. 7270. 0400. 0700. 088弱工具变量检验Cragg-DonaldWald F302. 777295. 891295. 749295. 749753. 539732. 565732. 554732. 554外生性检验SW302. 780295. 890295. 750295. 750753. 539732. 565732. 554732. 554F(Prob > F)(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识别不足检验299. 084292. 220292. 082292. 082732. 477711.501711. 492711. 492LM( P-val)(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对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具体而言,若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或“哑铃”形,社会 发展目标以降低不平等为主,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应充分发挥公共保障效应,可设置较高的普惠 式基础养老金,实行随参保档次提高而收益率下降的补贴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选择较低的 参保档次,日后养老金待遇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差别不大,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进而降低社会不平等。 若社会结构呈“橄榄”形,中产阶级队伍庞大,社会稳定,这种社会结构往往出现在现代化发达国家, 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充分发挥经济激励效应,实行随参保档次提高而收 益率上升的补贴标准,引导居民按需参保。现阶段,在我国巩固脱贫攻坚与促进乡村振兴的特殊时 期,既对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缩小农村内部差距提出了要求,也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养 老事业的长足发展提出了要求(吴继煜,2015)。因此,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应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同时调整缴费补贴的收益率结构,使得较高的缴费档次具有较高的补贴 收益率,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公平和效率双重提升的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Araar,A. The Hybrid Multidimensional Index of Inequality. CIRPEE Working Paper, 2009Decancq,K.,Lugo, M. A. Inequality of Wellbeing: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Economica,2012, 79 (316):721 -746Galiani, S. , Certler, P. , Bando, R. Non-contributory Pensions. Labour Economics, 2016,38 :47 - 58George, L. K. , Bearon, L. B.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ersons: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Human Sciences Press, 1980Justino, P. Multidimensional Welfare Distributions: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Household Panel Data from Vietnam. Applied Economics, 2012,44(26): 3391 〜3405Kaushal, N. How Public Pension Affects Elderly Labor Supply and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India. World Development, 2014, 56

(4):214~225

Lloyd-sherlock, P. , Barrientos, A. , Moller, V. Pensions, Poverty and Wellbeing in Later Life • Comparative Research from South Africa and Brazil.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2012, 26(3):243〜252Law ton, M. P.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Elderly Peop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1971,19(6), 465 ~481Maasoumi, E. , Yalonetzky, G. Introduction to Robustness in Multidimensional Wellbegin Analysis. Econometric Reviews, 2013, 32(1): 1~6Maasoumi, E. The Measurement and Decomposi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Inequality. Econometric, 1986, 54(4):991 〜997Meyer, B. D. , Sullivan, J. X. 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S since the 1960s. NBER Working Papers, 2017 :23655Rippin, N. Considerations of Efficiency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 Gottingen : Georg- August- University of Gottingen, 2013Sen, A. 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Sen, A. From Income Inequality to Economic Inequality.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7(64):384〜401Zheng, H. , Zhong, T. The Impacts of Social Pension on Rural Household Expenditure •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Reform, 2016,19(3):221~ 237边 恕,宋经翔,孙雅娜.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缓解老年贫困的效应分析——基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双重视角.辽宁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1) :88~97黄宏伟,胡浩袱.“新农保”养老金制度与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效应——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农业经 济问题,2018(5):18~26洪源琪,马源聪,宁满秀.捆绑还是松绑: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激励与政策取向研究.农业经济间题,2019(4): 98-107胡利民,胡泽洪.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对策分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3〜56+61何泱泱,周 钦.“新农保”对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保险研究,2016(3):106~117黄明静.农户参加新农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微省蒙城县立仓镇的调研.长春大学学报,2011,21(5):21~23江求川.中国福利不平等的演化及分解.经济学(季刊),2015,14(4):1417〜1444解 垩.养老金与老年人口多维贫困和不平等研究——基于非强制养老保险城乡比较的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7(5): 62-73+127李 萌,杨 龙,周 立,基于Araar指数的家庭多维不平等测量与分解•调研世界,2019(8):16~21+41李小云,董 强,刘晓茜,吴 杰.资产占有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妇女研究论丛,2006(6):28〜32牛文涛,姜润鸽.新中国70年的农村养老保障: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农业经济问题,2020(2):54〜64秦昌才.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5):41~48曲兆鹏,赵 忠.老龄化对我国农村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经济研究,2008,43(12):85-99+149任国强,石玉成.我国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6 (1) :48~59孙鹃娟.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人口研究,2017,41(1) :34〜35王曦璟,高艳云.多维框架下的中国不平等测度及分解.统计研究,2018,35(2):53~65汪连杰.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研究.经济经纬,2019,36(2):33〜40吴继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90〜96温忠麟,张 雷,候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杨 晶,丁士军,邓大松.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9,29 (3):148~158 杨 晶,邓 悦.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影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0):83〜100郑晓冬,上官霜月,方向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的研究综述.农业经济问题,2020(5):79〜91赵建国,海 龙. “逆向选择”困局与“新农保”财政补贴激励机制设计.农业经济问题,2013(9):77〜84+111张 晔,程令国,刘志彪.“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经济学(季刊),2016,15(2):817〜844

已有文献在刻画福利状况时逐渐重视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如Rippin (2013)在构建相关敏感贫困指数时认为要考虑个体 贫困维度的替代性,Maasoumi (1986)在构建社会福利函数时也将不同维度的相关性进行了考虑。国内学者也基于此进行了实证研 究,例如李萌等(2020)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不平等状况时对不同维度相关性下的测度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解垩(2017)在对老年人 的多维贫困及不平等的分析中也将维度相关性问题考虑在内在构建福利函数时,权重的选取方法一般包括等权重法、熵值法、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其中等权重法应 用最为广泛。文中对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的刻画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和主观感受等,文中对农村老年人福利 水平的评价维度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福利状况,均具重要性,故本文采用等权重的赋值方式。本文在稳健性分析中亦采用了熵值法进 行赋权,研究结论并未发生变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