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女生命案 28年后凶手落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凶案现场图片大全 南医大女生命案 28年后凶手落网

南医大女生命案 28年后凶手落网

2023-04-04 0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2月23日,南京警方抓捕嫌疑人

  1992年7月4日,扬子晚报头版刊登的警方悬赏

  阅读提示

  记者从南京警方获悉,1992年3月24日,南京市鼓楼区原南京医学院发生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学生林某的案件。借助现代刑侦技术和大数据,南京警方在28年后,于2020年2月23日,将犯罪嫌疑人麻某钢(男,54岁,原籍江苏沛县,南京某公司驾驶员)抓获。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案发后,当年现场勘验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保留下了关键的痕迹物证,并妥善保管至今;警方对该案一直高度重视,专案组成员虽几经更换,有的已经退休甚至过世,但接棒者始终锲而不舍、紧盯不放、不破不休;同时,现代刑侦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现代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建立等,都是案件28年后能够告破的原因。

  相关办案民警介绍,针对网传的“疫情排查从而获取犯罪嫌疑人DNA”及“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破案线索”等信息,上述办案民警表示,均属谣言,对犯罪嫌疑人的抓获,跟疫情排查没有任何关系。

  锲而不舍追凶 三大因素成为破案关键

  2月24日,南京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披露了南医大女生遇害案的侦破细节。

  1992年3月24日,南京警方接到原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报警,称该校学生林某于3月20日晚自习后失踪。当天下午,林某的尸体在学校教学楼的窨井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死者系被钝器击打头部并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

  案发后,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全警动员、全市发动,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连续数月开展大规模走访调查和摸排等工作,核查线索数千条,走访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但囿于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有取得突破。

  每年3月24日,死者的母亲或赴南京,或打电话向公安机关询问案件侦破进展。而死者的父亲已经离世,遗憾未能见到凶手被绳之以法。

  2018年6月,南京市公安局“3·24”命案积案侦破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民警成立工作专班,固定人员、固定场地、集中办公,明确“案件不破、人员不撤”的要求,全力投入到新一轮的案件侦破工作当中。

  今年2月19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经深度应用最新刑事技术,在徐州警方配合下,明确该市沛县一麻姓家族人员中有重大作案嫌疑。

  专案组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方面赶赴徐州开展进一步核查,另一方面组织对该家族在南京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并将符合嫌疑人年龄特征的人员作为重点进一步工作。

  2月23日凌晨,发现居住在南京市玄武区某小区的麻某钢DNA数据与嫌疑人完全一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日凌晨6时许,办案民警在麻某钢家中将其抓获归案。

  经审讯,麻某钢交代了28年前在原南京医学院将林某强奸并杀害的犯罪事实。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案件之所以能够在28年后告破,主要归功于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案发后,当年现场勘验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保留下了关键的痕迹物证,并妥善保管至今,为今天案件的侦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南京市公安局的历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该案一直高度重视,专案组成员虽几经更换,有的已经退休甚至过世,但接棒者始终锲而不舍、紧盯不放、不破不休。

  三是得益于现代刑侦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现代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建立,以及公安部领导下的各兄弟公安机关扎实的刑事基础工作。

  据了解,南京警方宣布侦破28年前的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然而,一些不实消息也流传开来。网络上流传最广的是一张聊天截图,声称被害女生的师兄师妹28年来坚持追查凶手,他们通过关系拿到凶手的DNA,通过比对麻某钢舅舅的DNA锁定了对方后上报警方。

  南京警方对截图内容进行了辟谣,并声明在案件侦办中,专案组没有收到网传的受害人师兄妹提供的任何线索。

  2月24日上午,记者从南京警方一位知情者了解到,网传的这个破案过程是假的。南医大女生被害案是警方全程侦办的,破案过程中的DNA不会交给外面的人。

  发布凶手画像 警方当年悬赏万元求线索

  28年前南京医科大学(原南京医学院)大四女生林某被杀后,当时南京市公安局结合现场目击者的描述,邀请了专业人士参与,绘制了当时凶手的模拟画像并在扬子晚报上刊载。

  由于时间久远,记者在查阅了1992年3月到7月份的报纸后,终于在当年7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找到了这篇报道。当时是在头版发布的,嫌疑人的画像为素描黑白照。

  与当时采写该新闻的扬子晚报记者描述相同的是, 该模拟画像确为浓眉大眼,相貌看起来很凶狠。而结合网上流传出来的凶手麻某某的照片来看,其脸部形状基本相差无几。

  “麻某某可能年龄大了,有了眼袋,被抓后,显得眼睛要小一些。估计对比他年轻时的照片,应该相差无几。”

  一位摄影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从当年扬子晚报刊载的模拟画像来看,画像模拟应该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过,鉴于案发时天黑,目击者看到的嫌疑人模样不会太清楚,画像人士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画出如此逼真的画像实属难得。

  对该凶手的描述中,扬子晚报当年采写报道的记者写道:“男性,身高1.70米左右,年龄25岁左右;方圆脸,眼睛较大,头发硬、密、不长,皮肤略黑,面部有粉刺或者疤迹;体形壮实,性暴胆大。”

  与此画像相对应的是,当时南京市公安局还发布了悬赏令,额度为1万元。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看,这是相当于当时人均工资好几年的收入,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数额。

  当年写稿的扬子晚报记者梁学霖已退休13年,他是一位资深政法记者。说起这个案件,梁学霖至今还记忆深刻,他回忆说,在当年这可是一个大案子,很多老百姓也知道这个事情,但局限于当时的技侦技术,一直无法破案,嫌疑人的身份也无法确定,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画像。画像出来后,我们都觉得凶手面相凶恶。

  得知凶手被抓,梁学霖长舒了一口气,“其实,我也是经常会想到这个案件,现在好了,终于抓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来的报应一定会来的,真是大快人心。”

  律师:本案不存在追诉时效问题

  针对部分网友担心的“案件已过追诉期”问题,北京市一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案不存在超过追诉时效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诉讼时效是指“犯罪事实没有被发现”,但是本案28年前,警方就已经立案侦查,所以无论过去多久都不存在追诉时效问题。

  曾参与侦办案件的南京市公安局民警叶宁写过一篇文章《难以释怀》,讲述了自己每年3月24日看到受害人父母来询问案情时难过的心情,并希望真相能早日水落石出。

  叶宁这样写道:“女大学生的父母,已经从两个中年人变为两个老人。他们身体时好时坏,有的年份来,有的年份来不了就打电话来。这样一晃,二十年下来了,今年两个老人来了没有?我想知道,又怕知道。这个牵动人心的案件,过去了二十年。这个日子因为那对背影,对于我却像定时的闹钟,一到日子就开始搅动我的心情,让我无法把职业仅仅看作是吃饭的碗那么简单。也许直到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我的兄弟们给冤魂一个交代,为冤魂轻轻合上睁着的眼睛。这个时候,对于像我和我大案队的兄弟们,这些曾经把案子与个人生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真正释怀。”

  据了解,23日晚南医大女生被害案件告破时,很多网友误以为是另一起全国知名的大案——南大碎尸案。1996年1月19日,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被碎尸,作案手段残忍。虽然该案尚未告破,但公安部刑侦局曾表示,南大碎尸案是公安机关已在侦查案件,警方必将依法追查到底,绝不放弃。

  ■综合整理自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交汇点新闻、长安街知事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