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光伏背板产业链及格局分析,中来超越赛伍,双玻组件背景下透明背板发展「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光伏玻璃企业排名 2021年中国光伏背板产业链及格局分析,中来超越赛伍,双玻组件背景下透明背板发展「图」

2021年中国光伏背板产业链及格局分析,中来超越赛伍,双玻组件背景下透明背板发展「图」

2024-07-08 2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光伏背板产业概述

1、光伏背板定位

光伏位于单玻光伏组件的最外层,主要用于保护中层的晶硅片不受外部环境影响,随着双玻组件持续发展,常规光伏背板产业面临替代危险。目前常规含氟背板从内到外分别为:氟膜(外保护层)、胶黏剂、PET膜、胶黏剂、氟膜(内保护层)。

光伏背板位于光伏组件位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分类状况

光伏背板按材质可分为玻璃板(透明背板)、聚合物材料(多层背板)两大类。前者多应用于双玻组件,正面接受直射光、背面接受反射光,均可发电;后者主流复合型工艺为PVDF/PET/PVDF三层涂覆结构,具备绝缘、阻水、耐候等特性,抗腐蚀能力良好,按含氟情况可分为双面氟膜背板、单面氟膜背板、不含氟背板,因耐候性等特性适用于不同环境,对环境的耐候程度依次为双面氟膜背板、单面氟膜背板、不含氟背板,其价格一般也依次降低。目前市场上主要以含氟背板为主,非氟背板逐步淘汰,透明背板占比持续提升。

光伏背板分类状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光伏背板发展背景

1、政策:光伏整体推进

“十三五”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光伏的发展。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了申报试点的条件:党政机关建筑/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分别不低于50%/40%/30%/20%。整体国家政策推进背景下,光伏产业链得到快速发展。

2020年以来中央机构推进光伏发电和绿色光伏建筑的相关文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技术背景:双玻组件趋势

双玻组件在光伏组件正反面均采用薄光伏玻璃(2.5mm或2.0mm)进行封装,而传统单玻组件通常正面采用3.2mm光伏玻璃,背面采用有机材料作为背面背板(如KPE、TPT、PET等材料)。双玻组件在生命周期、发电效率、防火性、耐候性、抗衰减性、透水率等多方面指标有较大优势,行业内双玻渗透率逐步提升逐步成为共识。20年行业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较19年大幅提升15.7pct至29.7%(除下游认可外,亦有双面组件关税受到美国关税豁免影响)。双玻组件的持续渗透将会持续挤压光伏背板市场空间,而玻璃制成的透明背板可形成差异化竞争,预计透明背板将是未来主要趋势

双玻组件对比单玻组件结构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光伏背板市场现状

根据赛伍技术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量为5.8亿平方米,随着光伏产业持续发展推动,2021年全球光伏背板前六企业销量为5.952亿平方米,估计202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达到6.3亿平方米左右,行业保持稳步增长。从营收情况来看,2021年全球前五企业光伏背板市场营收总额达61.15亿元,同比2020年50.54亿元增长21%左右。

就光伏背板市场结构而言,目前国内仍主要以含氟背板为主,2021年占比66%,预计随着双玻光伏组件发展,玻璃背板整体占比将持续提高。

2021年中国光伏背板市场结构占比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CPI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光伏背板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四、光伏背板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财务分析

1、竞争格局

就全球光伏背板竞争格局情况而言,整体市场相对集中,前六企业均为国内企业,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市场CR3占比达62%,其中赛伍技术连续七年占比全球第一。2021以来,受PVDF 氟膜的供应短缺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赛伍技术拉长了光伏背板的产品线,整体光伏背板产销小幅度下降,营收小幅度回升,相较而言中来股份整体产销和营收皆出现较大增长,无论是从光伏背板产销数据还是从营收来看,中来股份已超过赛伍技术成为新的全球龙头。

2020年全球光伏背板主要企业市占率情况

资料来源:CPI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就国内主要光伏背板企业经营现状而言,根据数据显示,赛伍技术在2020年营收出现较大幅度影响后整体回升缓慢,而中来股份、明冠新材、福斯特和乐凯胶片营收皆整体表现为稳步增长趋势,2021年营收分别为18.51亿元、10.54亿元、7.26亿元和10.58亿元,就利润情况而言,目前中来股份明冠新材整体毛利较高。(2021年明冠新材、福斯特和乐凯胶片光伏背板毛利率分别为18.98%、13.19%和6.78%)

2017-2021年中国主要光伏背板企业光伏背板营收

资料来源:公司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主要企业分析

就国内光环背板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而言,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整体产销量出现较大程度下滑,2021以来随着企业整体回暖不及预期,产销量仍处于下降趋势,且毛利率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提升加之据客户需求和订单量相应减少。

2019-2021年赛伍技术光伏背板产销量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就中来股份光伏背板经营情况而言,2018年以来,中来股份整体光伏背板产销量持续增长,2021年分别为16652万平米和16786万平方米,已超过赛伍技术,成为行业新龙头,背板板块,主要原因是赛伍技术在2021年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进方式扩充年产能约3,000万平米,至2021年末已拥有背板年产能超1.7亿平方米,中来股份整体毛利水平位居行业首位,2021年仍在21.1%左右,而赛伍技术仅为12.4%,主要原因是赛伍技术主要产品为复合型背板,原材料主要PVDF等,受氟化工产业影响波动较大,而中来股份背板主要为涂覆型生产工艺,相对材料价格较低。

2017-2021年中来股份光伏背板产销量及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光伏背板产业链简析

1、产业链简图

光伏背板整体产业链相对简单,上游按照光伏背板的种类不同主要原材料有所不同,主要包括PVDF、PVF、PET和玻璃等,目前主要以PVDF为主;中游主要为光伏背板的生产企业,全球主要光伏背板企业前六都是国内企业,包括赛伍技术、中来股份、明冠新材、福斯特、乐凯胶片和回天新材;下游按照光伏应用方式可划分为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

光伏背板产业链简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上游端:进口依赖严重

目前国内光伏背板仍主要以PVDF膜为主(2019年占比53%),就我国PVDF产量情况,2021以来,受整体供需失衡影响,上游R142b和PVDF价格持续高涨,带动行业景气度高涨,开工率保持高位。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VDF产量达到5.68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21.6%,目前国内PVDF产量整体不足及供给国内需求,进口依赖度超4成。2021年以来,受整体原油价格高涨加之全球疫情反复影响,PVDF价格持续走高,产业原材料成本持续走高,主要企业毛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之上游进口依赖度严重,上游议价能力较强,导致中游整体利润相对较低,一般在10-20%左右。

2018-2021年中国PVDF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下游端:需求持续增长

政策推进光伏产业持续发展,我国光伏组件产能及产量持续增长。根据光伏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光伏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从2018年的130GW/年和85.7GW增长至2021年年末的350W/年和182GW,整体产能增速远高于产量增速,说明随着行业下游整体开工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来看,光伏产业的持续增长将带动我国光伏背板需求持续增长。

2018-202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及产量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光伏背板发展趋势

1、前景广阔

根据光伏协会对于光伏产业的预测情况而言,乐观情况预计下2025年我国光伏背板需求量将达到7.5亿平方米。整体来看,2021年为光伏背板企业需求大年,全球光伏龙头(除赛伍技术外)光伏背板产销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随着光伏持续推进,光伏背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22-2025年全球光伏背板需求量预测情况

注:背板按照 500 万平/GW 计算

资料来源:赛伍技术公报,CPI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透明背板趋势

光伏中双玻组件的持续渗透整体对传统光伏背板需求造成较大冲击,而走轻量化路线的透明背板有望在轻量化使用场景中和双玻组件形成差异化竞争,目前国内传统光伏背板开始发展透明背板,已取得部分成效,如中来股份于2021年发布“Hauberk”2.0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赛伍技术耗时两年完成了既耐高温又具有与组件减反玻璃同等硬度的“鳄

鱼皮”FPf 透明背板,该产品已于 2020 年 Q4 起向市场推广、2021 年度实现量产销售。预计随着光伏产业双玻持续发展,透明背板将是未来主要趋势。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光伏背板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光伏背板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