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传统民居英语翻译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

2023-08-07 08: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农牧区民居聚落的形成多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分布、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藏民居种类主要有碉房、帐房两大类。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形式。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而成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

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

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 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藏族民居在处理住宅的外形上是很成功的。因为简单的方形或曲尺形平面,很难避免立面的单调,而木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和大面积厚宽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向于丰富。

这种做法不仅着眼于功能问题而且兼顾了艺术效果,自成格调。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正脊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

帐房内陈设简单,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

藏族是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对于居所的装饰十分讲究。藏民居室内墙壁上方多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绘蓝、绿、红三色,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

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着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最明显的标志。

西藏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无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可以仅设置供案,敬奉佛祖。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

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西藏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在白色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中空为白色。

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装饰,以标识该地区信仰萨迦派。

手艺君有话说:

戳原文,有惊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