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倡议”:引领世界潮流浩荡大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5g引领世界 “三大倡议”:引领世界潮流浩荡大势

“三大倡议”:引领世界潮流浩荡大势

2023-06-22 2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于2021年、2022年、2023年相继提出的三大全球性重要倡议。“三大倡议”有力彰显中华文明鲜明的自主性、包容性、和平性精神底色,反映了新时代中国鲜明的全球治理观,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与广大民众的深思与回应。认真思考和深刻理解“三大倡议”所蕴含的历史洞察、实践指引、责任担当,有助于进一步廓清和祛除世界历史进程中那些被刻意遮蔽的文明之尘、被刻意误导的发展之霾、被刻意施加的安全之祸,必将有力引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

  全球文明倡议“为天地立心”,有力彰显新时代全球治理观的包容性理念

  文明是积存于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文化与心理情感,不同的文明观是指导和框定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言行,乃至政党、国家等政治实体决策实践最根本层面的“集体无意识”。这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文明的议题争论在全球日趋激烈的重要原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了以“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四个共同倡导”深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的新时代文明观的丰富内涵,倡导各国牢牢把握认识和评价自身文明的自主权与主导权,“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再度对“文明隔阂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作出有力的批判与回应,再度表明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的鲜明立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政党一道“携手共行天下大道”,“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真诚愿望。

  文明、发展与安全问题是导致当前全球深陷动荡与变革的总根源,即世界各国在何种文明观指导下,如何看待、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发展与安全问题。其中,文明观处于最根本、最核心的位置。全球文明倡议秉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理念,“为天地立心”,有力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博大宽广、稳固而不守旧、传承而又求变求新,在“故”与“新”、“定”与“变”、“我”与“他”中不断通达往返;在与周边或域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我为主、为我所化、为我所用,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古老文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杰出典范。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文明秉持不唯我独尊,不非此即彼、求同而又存异的包容性文明观。西方一些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之所以大力鼓吹“文明隔阂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之所以大搞意识形态对抗和输出,根本原因在于其文明观和思维观的狭隘性、自私性、排他性。

  全球发展倡议“为生民立命”,有力彰显新时代全球治理观的自主性理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古今中外均同此理。“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发展的途径只能是依靠人民,最终目的也只能是造福人民,舍此无他。这也是天下大道、人间正道。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响亮地喊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主席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等“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讲话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一些政治和利益集团表面宣称“多边”实际奉行“单边”的自私与伪善,强调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各国发展的自主性,明确指出“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这一重要讲话及倡议必将进一步廓清和祛除世界历史进程中那些被刻意误导的发展阴霾,有力推动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生民立命”,有力彰显新时代发展观的自主性。发展是一个国家生存、竞争、延续首先要面对的最根本问题,而发展的文化自主、道路自主、理论自主、方向自主是决定发展成效、成败的根本前提。自主性是主动性之源。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自主性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有自主方有主动,“命由他主”必然导致被动失败。文化自卑、道路不明、理论有误、方向出偏必然导致发展走向歧途末路。历史上一些政治集团、金融集团觊觎他国资源、财富甚至政治主权,其最阴险也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在他国文化根源、指导思想、理论指导等源头性的问题上出歪主意、坏点子,并动用所谓的“理论家”造势蛊惑,历史一再证明这一招屡试不爽。

  全球安全倡议“为万世开太平”,有力彰显新时代全球治理观的和平性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安全是一国安身立命存续之基。习近平主席2022年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这“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安全倡议,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全球治理安全观。这一重要倡议有力地驳斥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基于冷战思维的有毒有害安全观,必将进一步廓清和祛除世界历史进程中那些被刻意施加并且仍在持续的安全之祸,有力推动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理念,“为万世开太平”,有力彰显新时代安全观的和平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如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问题更加凸显。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列为“三个更好统筹”之一。从历史上来看,不同于西方一些国家“危险制造者”“祸乱制造者”的历史身份,中国是最早确立和平理念的国家,追求和平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和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中国也不只是因为最近在国际舞台上的劝和促谈才被视为“和平缔造者”,“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从古至今,无论是思维还是实践的层面,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均表现出以“先礼后兵”“后发制人”为鲜明特征的防御性。尤其是在战争观上,其鲜明的慎战、反战、止战价值观,表现出有别于西方的宗教伦理观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注重和平性、防御性已经成为中华文明高度发达、高度成熟、高度良善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以自身发展的“和平之锚”“稳定之锚”为世界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的确定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信息情报研究院国家安全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