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吟诵中华文化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华诗词叶嘉莹 深情吟诵中华文化之美

深情吟诵中华文化之美

2024-06-03 0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迦陵各体诗文吟诵全集》(全二册)/叶嘉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刘小兵

今年已99岁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一生痴迷中国诗词,为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可谓是最富诗情的女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叶嘉莹一直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传承。她始终认为,学习中华古诗词,要赓续好诗歌的吟诵传统,并以此为抓手,在一场场声情并茂的吟诵里,深入领会每一首古典诗词的韵致,进而在不断启悟参透中,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旨趣。《迦陵各体诗文吟诵全集》是叶嘉莹最完整的一部吟诵合集,充分彰显出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拳拳挚爱。

1924年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的叶嘉莹,童年时代就与中华古典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祖父和父亲的悉心调教下,她从《四书》入手,以《唐诗三百诗》作为学习的重点,针对每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力求逐字逐句大声吟诵出来。之后,这种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和好习惯,她一直保持至今。

许多人认为,研习古典诗词,或借助口耳相传,或通过字典等各类工具书,把握其字义和字里字外的思想蕴涵,也就基本达到了治学的目的。可叶嘉莹却有着新的理解,在她看来,古代文人雅士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通常是边写边吟,有时候,反复的吟诵不仅能强化写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能由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在一咏三叹中,提笔写下隽永深刻的绝句佳词。即便后人在赏析中,不时以这种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细细品味,也能借助音律、节奏上的变化,体会和揣摩出作者的情感律动,最终在感同身受中,较为准确地领会整首诗词的精深要义。

基于此,叶嘉莹极力主张恢复传统的吟诵方式。在她看来,品鉴古诗词也好,传承古老的诗学文化也罢,仅了解词赋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运用好吟诵者声音上的婉转起合,用极富动感的音律之美,去感悟古诗词的博大之美。秉持这一文学初心,叶嘉莹不但借助写作《迦陵各体诗文吟诵全集》,阐释吟诵之于古诗词的内在勾连,分析其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而且,还纲举目张精心讲解320篇经典诗文的内在意蓄,且每首诗文,都配有她极富韵致的原声咏诵。读者只要扫一下书页中的二维码,就能第一时间,穿越跌宕起伏的声音甬道,感受古诗词的无穷魅力。而书中遴选的仇英、陈洪绶、石涛等古代画家之传世作品,更是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里,呈现出从视听到文字再到心灵的三重愉悦。

全书共分上、下两册,所选320篇经典篇目,涵盖中国古典诗、赋、词、曲、骈、散文等多种文体。它们中既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展现汉魏六朝民歌为主的《乐府诗》,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的《拟乐府》。也收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以及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众多名篇。虽然叶嘉莹的吟诵未必字正腔圆,但她的这种有声演绎,却巧妙地利用中国汉字的平仄变化,演绎出她对古典诗词的独到理解。这种咏诵,既融入了叶嘉莹深沉缱绻的情感共鸣,又汇入了她九十余载笑看风云的豁达大度。从中,我们不仅能读出古诗词的遣词之妙,感受它的藻饰之巧。而且,还能从叶嘉莹心意相通的吟诵中,读出众多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心灵追求和家国情怀……进而在亘古悠长的人文探寻中,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宏阔之美。

被称为“古典文学”摆渡人的叶嘉莹,多年来先后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多项殊荣。面对众多的鲜花和掌声,她淡看名利,却始终对古典文化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谈及中国古典诗词,她深有感触地说:“咏诵是体会中国各体古典文学意蕴之美的一个重要途径。”言为心声,叶嘉莹以文字和声音作为媒介,以其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和执着,奋力叩开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厚重之门,也助力着我们以新的方式和新的作为,为传承中华文化增添了生动的注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