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信”贯穿供应链 让中小企业共享大企业优质信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企云链云信钱怎么用 “云信”贯穿供应链 让中小企业共享大企业优质信用

“云信”贯穿供应链 让中小企业共享大企业优质信用

2024-06-09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栾相科

    一面是大企业在银行里的授信额度长期闲置,另一面则是中小企业苦苦得不到融资;这边大企业通常需要冗杂的财务手续才能付款给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那边因为长时间等不到付款,中小企业的日子岌岌可危……长期以来,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这样尴尬的局面屡次上演,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而且如果供货商不稳定,也会直接影响大企业的生产周期和资金利用率,关系到大企业生产经营能否正常开展。    面对这样的难题,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造性地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我们打造了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通过使用‘云信’,一方面有效缓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帮助大企业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中企云链高级副总裁刘长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通过“云信”,中小企业已经获得融资近230亿元。

助力金融脱虚入实的创新之举

    中企云链由中国中车发起,于2015年5月在北京成立。2016年,中企云链作为商业模式创新典型被列为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双创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国资委重点支持的“互联网+”和央地协同创新平台。    刘长波介绍说,截至2018年9月初,云信业务已在中国中车、中国铁建、国机集团等多家央企以及众多国有及上市公司做全面推广使用。那究竟“云信”是如何运转和操作的呢?刘长波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云信是一种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的电子付款承诺函。比如说,中车集团在中国工商银行有100亿元的授信额度,当它应付一家中小供应商1000万元时,在有账期的前提下,就可以基于银行给的额度,提前对这1000万元的债务进行线上确权,同时承诺6个月之后付款1000万元。这时,这家中小企业就有多个选择,它如果需要融资,可以使用工商银行给予的专项融资额度,同时享受中车集团同等级的优惠利率;其次,这家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继续拆分这1000万元的债权债务。”    实际上,中企云链平台功能最强大的一点,还在于通过“云信”转让债权,可以有效解决三角债的问题。“铁路总公司通常需要从中车集团采购机车,中车集团又需要采购大量铁、铝等原材料,而原材料的运输费又大多交给了铁路总公司,这在以前,需要大量现金周转;而如果是通过中企云链的平台,企业通过债权债务的流转并结合银行的资金支持来清理这部分债务,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刘长波表示,这正是利用科技手段助力产业链供给侧改革的最好例证。    此前,中车核心企业中车某电力机车开立了一笔6000万元6个月期的“云信”,截止到期日,单笔“云信”被拆分245次,流转4级,102家供应商参与。其中,一级供应商没有融资,二、三级供应商才开始融资,而且各级供应商融资成本能够享受中车核心企业在银行的融资成本。通过“云信”贯穿整个供应链,使得中小企业也共享了大企业的优质信用。

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大中小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风险逐步积累,工业企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形成了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成立三年来的实践和成果表明,中企云链的确将政策落到了实处,“云信”业务一直致力于让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中企云链平台自2015年9月份正式上线至2018年9月初,目前已有注册企业用户超过1.6万家,核心企业通过“云信”为产业链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债权债务清理近1300亿元。“随着‘云信’业务的全面铺开,仅在国有大企业广泛推广使用,即可节约国有大企业财务成本数百亿元,尤其为疏解企业三角债提供了有效路径,这对核心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的降本增效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刘长波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云信”业务还是免费的,“我们实际上跟淘宝、微信、支付宝等软件是一样的,搭建免费的平台供‘买卖双方’交流。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企业链属生态圈,为银行和企业增加专属性能,为大企业打造定制门户。”刘长波表示。    2016年11月增资扩股后,中企云链的股东变成了23家,包括11家央企、6家地方国企、两家金融机构和4家民营企业,实际上从股东的构成就可窥见一斑,中企云链“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目标并不是虚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