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什么和什么 德育论

德育论

#德育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节 品德及其结构

一、品德的定义

    什么是品德?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指个体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三部分。或者说它是一定社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下形成发展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品德是指个人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它具体体现为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三方面的稳定联系和倾向,也就是品德包含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三种基本品质。品德以及其中的任何一种品质都包括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品德是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稳定的统一,因此人们常用"德行""思想行为"来指人的品德。

    品德并不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偶然的一时的表现,而是一贯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个人在其稳定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实际行为。正因为品德是人在某一活动阶段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稳定的统一,所以,当我们知道某人具有某种品德,就可以期望他在特定的情境下将如何行动。人的品德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具有社会性。个人的品德又是发展的,并呈现不同的层次水平。

    前面说过,人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道德的三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从个体的品德发展来说,这三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顺序是: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从层次看,道德品质处于基础性层次,政治品质处于较高层次上,科学世界观处于最高层次上。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低级层次上的品质要受高级层次的品质的指导, 高级层次的品质又要以低级层次的品质为基础。这三种基本品质的每一种品质又有其具体的结构和关系。以道德品质为例, 社会公德、"五爱"国民道德品质处于基础性发展层次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处于较高层次上,集体主义精神处于最高层次上。

    这里还要认识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制约。这是二者的区别。从二者的联系看,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个体品德的基础,离开了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因为品德是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和表现;而社会上许多人的品德也影响社会的精神面貌、政治倾向和道德风尚等。

二、品德结构

    人的品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呢?

    一般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品德内容、品德心理形式、品德能力等方面或维度。每一方面或维度又包括若干要素,如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品德心理形式包括品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品德修养能力等。

    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它是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内在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关系决定了品德内容。在阶级社会里,品德内容具有阶级性。例如我们说,科学家钱学森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这种品德就包含了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内容。

    品德心理形式包括品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要素,即通常简称的知、情、意、行四者。品德形式与品德内容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如知、情、意、行不是脱离品德内容抽象孤立存在的。如一个人的品德认识是一种什么认识,是政治认识,还是思想认识、道德认识?一个人的品德情感是一种什么情感, 是政治情感还是道德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就是一种政治情感,情感与政治内容的结合。对不卫生行为的厌恶就是一种道德情感。所以认识总是与一定内容相结合的认识,没有抽象的品德认识。情感总是具有一定内容的情感,没有抽象的情感。

    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实践和修养等能力。品德能力是人在内化社会思想道德并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品德的本领。品德能力是个体完成品德活动的本领。形成一定的道德必须以一定的道德能力为心理前提。

    上述可见,人的品德表现为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而每一种品质都是由相应的品德内容、 品德心理形式和品德能力所构成。如一个人具有爱护公共财物的品质,这种品质本身就具有道德内容,它是爱护公共财物这种社会主义意识在个人身上的反映。这种品质必然表现为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如对公共财物会爱护它、珍惜它,这就是品德内容与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的结合。同时还要有一定品德实践能力,一个人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才能得到体现。如一个人要有一定的品德实践能力,要懂得怎样行动,才能表现出爱护公共财物这种品质。

    从个人行为的表现角度看,人的品德又是由一定的品德内部需要动机和外显行为构成的系统。作为社会的人总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了一定的需要, 就会产生按一定的政治主张、 道德准则去行动的动机。品德内部动机是品德需要的反映。有了一定的品德动机就会采取相应的外显行为。如一个企业家赚了钱之后他想到应回报社会,多办一些公益事业,这就是品德动机。有了这种动机他就会把钱拿出来兴办学校,这就是品德行为。这种回报社会的品德动机与办学校的品德行为统一起来就体现了这个企业家热爱家乡、热爱教育事业的道德品质。

    总之,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以及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等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动态的开放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品德结构的研究对现代德育有重要意义:第一、既然人的品德是由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等几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德育工作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信念;第二、既然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等多因素构成,所以德育工作不仅要注意社会思想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意品德认识能力、品德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德心理能力的培养;第三、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上述这些认识就为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过程的安排、德育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认识依据。例如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思想发展水平,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道德、政治、 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品德评价指标上要全面反映受教育者的社会品质、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时较重视社会品质而忽视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对社会品质的评价又较偏重政治品质而忽视道德品质。因此今后在品德评价上应注意全面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