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陈年旧事》:一个世家子弟,几曲名士风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严啸足球 叶兆言《陈年旧事》:一个世家子弟,几曲名士风流

叶兆言《陈年旧事》:一个世家子弟,几曲名士风流

2023-10-23 0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严啸 群学书院

言说近现代文人,作家叶兆言具有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他出身文化世家,家学深厚,祖父叶圣陶是五四以后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与社会活动家,伯父叶至善为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编辑,父亲叶至诚是知名作家和编辑,母亲被称为“锡剧皇后”。受家学渊源泽被,他交游广泛,文学史上的文人逸趣、学者方家于他而言,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不是神秘莫测的人物。他们活跃在作者的生活圈子中,是祖父辈的知己故交,是鲜活可亲、触手可感的人物形象。

叶兆言从身边人事出发,从才情劲笔入手,相对于故纸堆里找材料的隔靴搔痒,他从耳闻目睹的掌故中画骨描神,解析少为人知的历史背面,揭开易于忽略的历史常识。书中一则则鸡毛蒜皮的故事,不夹杂过多的学理,读来朴实又香醇可心。特殊家世中成长起来的叶兆言,写出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文人剪影的高度。

自古文人多风流。叶兆言好历史,尤其喜欢关注历史长河中命运浮沉的文化人物。他以广博的阅读作积淀,以博杂史料的趣味为根底,历史之外有趣味,文学之外有考究。简笔勾勒近现代文人,逸闻掌故,由浅而深,由表及里,寥寥数千字,似行云流水般自然,如凌波微步般轻盈,书写一部带有浓郁个人兴趣的近现代文人史。

叶兆言经典作品合集

他说:这是我最好的一套书

扫码即可购买

人物风流话民国

——读叶兆言《陈年旧事》

文 | 严啸

01

叶兆言自言从小喜欢历史,又是名人之后,可以成文的素材当然不止小说,《陈年旧事》以人叙事,以事论人,不啻一曲民国文采风流之咏。正如作者所说,怀旧是人生难免的一种情绪。抚今追昔,还是过去的月儿圆,还是过去的人物是人物。文化的黄金时代,永远在过去。

因为家庭因缘和阅读兴趣,叶兆言对民国人物,实在是如数家珍。其实在他以前的小说里已化用了不少,如今写起散文,更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如写南高师国文系首任主人王伯沆先生,抗战胜利前一年在南京去世,宁愿葬在自家院子里,也不愿和倭寇照面,这样感人的情节被叶兆言借用在小说《追月楼》中。而他对黄埔出身军人的熟悉,在以往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等作品中早有体现,而最近的新作《一号命令》中,黄埔出身的国民党军人,起义进入新社会,遭遇的酸辛苦辣也拿捏得极有分寸。

南京王伯沆故居

人非独立而存在,总要生活于一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中,叶兆言显然对此下过相当的功夫,挖掘颇深。书中的人物有着复杂严密的关系网,牵丝扯蔓,令人眼花缭乱。比如,陈三立的儿子是陈寅恪,俞大维娶了陈寅恪的妹妹陈新午,生的儿子娶了蒋经国的女儿;俞大维的妹妹俞大絪嫁给化学家曾昭抡,另一个妹妹俞大綵嫁给傅斯年,而曾昭抡和妹妹曾昭燏是曾国藩的后人。若再论起师生、同门之谊,那覆盖面更是加大许多。叶兆言也是有意识为早期两江师范、后来中央大学、如今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先驱者、老教授立传,为了或被忘却的人与事。难得的是,这一切并非刻意求得,非为发掘而发掘,只是小说家叶兆言“正业”之外的余兴而已,他自己未必太当回事。而我们看到,文章的好处,也正在这份自在里。

南高师校门

02

从头翻阅,一张网上的人物,一一串起,都是牵连。作者就顺着这些关系一个一个往下说,看者如我除了看个故事,混个脸熟,也不得不赞叹一句:你们都认识!不,你们还都是一家人!

开篇讲完大诗人散原老人和书法大师李瑞清之后,便来了连台好戏,先是蔡元培,继而由蔡元培而蔡威廉,蔡威廉而林文铮,林文铮而林风眠,呼呼,蔡威廉是蔡元培的女儿,画家。林文铮是蔡威廉的丈夫。再插一脚,当年林与蔡在西南联大时,沈从是他们的邻居,还写过一篇《记蔡威廉女士》。林文铮和林风眠什么关系呢?好朋友。

这一轮算是才告歇息了,鼓点又起来了,湖南曾家与浙江愈家联姻,拉开一张巨大的名人关系网。曾国藩弟弟曾国潢后代曾昭燏。曾昭燏的哥哥曾昭抡取了俞大絪,哥哥俞大维,国民党国防部长,蒋经国的亲家,姐夫傅斯年。说了北大校长傅斯年,便要再谈清华校长罗家伦。何况,他们年轻时都曾是五四运动的两大学生领袖。既然说到国民党中的政客去了,那么朱家骅、陈立夫、陈果夫、陈布雷也就一一上场,不容辩驳。说起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们,黄侃,吴梅,程千帆,王伯沆,陈中凡,汪辟疆,胡小石一个不能少。谈起出版,商务印书馆、光明书店都要点到。

真真是民国一日游,如坐过山车。风景快闪,惊叫连连。林语堂靠《开明英文读本》,拿了三十万大洋的版税?当时的文化人真值钱。不光我这么感觉,作者也说当年的留学生,出去混几年,从此吃香喝辣。“国外回来的俊杰,年纪轻轻,薪水动辄几百大洋。在哪混都系主任,住舒适小洋房,娶美丽的外国老婆,生一大堆儿女。”

叶兆言与祖父叶圣陶

03

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关于书的学问”。民国年间时局动荡,只是尽管这样,诸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现在依旧兴盛的出版社却是在炮火中起步,担负起启迪民智的重任。

同样地,当侵华日军在我国大地上倾洒炮火时,也会将图书馆、出版社作为主要目标,以致大量珍本、善本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作为令人发指,却体现了无论何时,书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象征民族意志的符号。因为有传承,才会写就不朽的传奇。我想,无论何时,爱书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因为我们的崇拜,始终无比美好。

“潇洒流动的线条”是叶兆言对胡小石先生书法作品的评价。“我喜欢胡的书法,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精神,正是我在创作中想努力表现的。”“感到困惑时,写不下去,就会回过头去,看一看那字,看一看潇洒流动的线条。”《陈年旧事》中,叶兆言这样写道。

其实作者自己的文字同样如此。宛如“潇洒流动的线条”,将故去的时光娓娓道来,等待在某个时刻被读者信手翻阅。

胡小石书法

04

尽管受到战火的纷扰,但书中所写的大师们却可以独立不移,从容自若地应对所谓“不好的时代”,演绎生命的精彩。像黄侃:“……做学问的绝技就在于,它使用了最古老的弓箭,却比那些戴着折光镜片,手握现代步枪的人打得更准,更靠谱。”“旧文化那些玩意儿,事实上在我们的上一辈,已痛痛快快地失传‘儿生逢盛世,岂复学章句,书足记姓名,理必辩是非。”因为他们有所追求,有所坚持,因而才会执着地秉承着信念。在万象更新的今天,“学问家”们,似乎也要在创新之余,从这些“老朽”身上,学到让“生命潇洒流转”的特质吧。

其实阅读绝不是件一定要严肃,毕竟它与心灵有关。一张一弛,才能让心情自由流转。也许你的世界太吵,只是如果你喜欢,你可以阅读本书,与故事相遇。一段段尘封的掌故,会感谢你的路过,为你送上阵阵清凉。

对读者而言,我想在这样一个永远是“最好”与“最坏”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的获取变得容易,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却变得很艰辛。在阅读的历程中,你要面对的困难不比想要回家的英雄奥德修斯少:一方面是书海浩瀚,选择路径成了头等难事——你不晓得该如何开始;另一面则是花花世界,打游戏、刷微博等行为总是有趣的,相较之下阅读则要枯燥那么一点——你不知道该怎样继续。

阅读总是寂寞的,因为它只能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且是不是还要去面对自己的无知——读的书越多,所谓“阅读之海”会在你眼前变的更广阔,但它更像一张蛛网,你抓住一根丝努力向上攀,却总会在一次次岔路的选择后遇到更多的岔路。因为这张网,是由许许多多耐得住寂寞的人用自己的阅历和努力执着织成的。他们期待自己用生命铺成的路,可以被耐得住寂寞的人走过,并且延伸,以至无穷。

这便是所谓的传承吧,毕竟有些事,总是要有人记得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四十多段掌故,又有哪些会在月夜,触动你的心弦呢?

THE END

叶兆言经典作品

《陈旧人物》|《陈年旧事》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诚知此恨人人有》|《午后的岁月》

“南京城最后的文人士大夫”

以半个世纪的阅读积淀和世家经验

铸就一个人的近现代文人史

文史笔法,重塑近代历史风云人物

嬉笑怒骂,言说现代文学趣闻轶事

回首往事,追忆家族三代命运沉浮

古今中外,漫谈知识分子精神传承

绝版多年 重装归来!

原标题:《叶兆言《陈年旧事》:一个世家子弟,几曲名士风流》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