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年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莞各区的地图 东莞年鉴

东莞年鉴

2023-11-20 0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莞年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部分(2022卷)

  【概况】

  [境域]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要道。

  [海洋]

  截至2021年底,东莞市海域主要分布在狮子洋和伶仃洋,面积7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95千米,分布在滨海湾新区、长安镇、虎门镇、沙田镇、洪梅镇、道滘镇、麻涌镇7个沿海镇街(园区)。全市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等5个海岛,海岛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涌口沙、虾缯排为无居民海岛。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底,东莞市辖区土地调查总面积24.60万公顷,湿地面积为249.77公顷;耕地面积为9117.82公顷;种植园用地面积为25393.37公顷;林地面积为37167.26公顷;草地面积为7257.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21394.3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1606.12公顷;水域用地面积为33126.2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725.08公顷。

  [矿产资源]

  东莞市矿产种类少,矿产地不多,金属矿产十分短缺;非金属矿产中建筑用花岗岩、盐矿、芒硝较为丰富;矿泉水水质良好,具备一定储量,有较好的开发潜力。截至2021年,已发现矿产24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1种,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分布分散,无规律。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种,目前勘查程度满足工业开采的矿种有盐矿、芒硝、天然碱、矿泉水、地下热水等。其中盐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718万吨,芒硝329万吨,天然碱30万吨,主要集中在中堂镇;矿泉水为本市主要矿产资源,产地分布在清溪、大岭山、樟木头等地,多为深循环承压的构造裂隙水,低钠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偏硅酸矿泉水,允许开采量为1342立方米/日;地下热水产地位于塘厦镇,允许开采量为1108立方米/日,平均水温为34.1℃。建筑用石料预测资源量共19504万立方米。

  【城乡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一)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年,东莞市加快推进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坚守底线思维,初步构建耕地、生态保护体系,在耕地保护方面,积极探索划定耕地保护集聚区,提高耕地质量与连片性,引导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在生态管控方面,探索分级分类的生态空间保护体系,形成生态核心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为主体的生态空间;二是贯彻落实“多规合一”思维,统筹全市空间类规划体系和关键领域规划设想,统筹全市关键领域的核心部门,形成30余份部门专项规划大纲,以及涉及产业、交通、生态环境、住房与民生保障、市政设施与城市安全等五大核心领域的专责小组报告,抽取核心内容融入市镇两级规划中落实,有效实现了多类型、多层级规划的统一和统筹;三是加快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和落实,包括召开市国土空间规划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传导国家、省规划编制理念和最新工作部署,督导指导市镇两级规划编制,统筹全市各领域的规划编制设想,出台六大片区空间规划指引,指引核心内容在市镇两级规划中的统一和落实。

  (二)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

  2021年,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统筹划定工作。生态保护红线经国家、省、市、镇多轮核实举证,现已上报国家审查,并在日常业务和规划编制中进行严格贯彻落实。城镇开发边界及永久基本农田,已分别于1月、4月在市层面开展了两轮市镇联动划定,形成三线划定初步思路和方案。

  (三)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2021年,东莞市共指导镇街(园区)开展了57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其中包括镇级规划修改、有条件建设区使用、建设用地规模置换、预留建设用地规模使用等方式,保障了教育千日攻坚、交通千日攻坚、广东电网直流背靠背工程、松山湖水厂、滨海湾新区东宝公园、芦花坑水厂等重要民生市政工程、省市重大项目的落地。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2021年5月,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若干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粤自然资发〔2021〕3号)等文件要求,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对《东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同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控规管理体系,强化规划理念传导,完善控规编制指引。2021年9月,开展控规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探索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提高控规审查的精细度,提升审批管理的效能。

  (五)镇街(园区)密度分区规划编制

  2021年12月,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印发《东莞市镇街(园区)密度分区编制指引》,指导镇街(园区)在严格落实市域密度分级指引图确定的总体格局基础上,统筹考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结构、生态保护和设施承载力等要求,科学编制镇街(园区)密度分区规划,健全全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制度,进一步推动构建集约高效、疏密有致、适度宜居的城市空间格局,引导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

  [中心城区建设]

  (一)中心城区建设概况

  2021年,东莞市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品质建设,全力推进“一心两轴三片区”(指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的重点地区。其中,“一心”指市行政文化中心区,“两轴”指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和鸿福路山水文化轴,“三片区”指东莞国际商务区、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黄旗南生态科创区)建设工作。鳒鱼洲文化创意园整体开园并成为东莞文化新地标,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工程、黄旗南麓文体带绿道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国际商务区首开区第三批土地完成出让,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完工,篮球中心及周边地区发展蓝图基本锚定;同时,国际商务区一号基坑、市政配套设施、国际商务区中心公园与河道治理及市民活动中心项目、核心区立体慢行系统等一批市民关注度极高的重点工程已正式启动建设,这些项目的落地与建成,标志着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二)行政文化中心区提升建设稳步推进

  2021年,完成广发南市储备地出让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市博物馆新馆选址及用地规模,完成南广场国有建设用地确权手续,完成市博物馆新馆功能策划、展陈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编制成果草案;完成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城市设计和“鸿福路轴带”空间概念规划设计;形成市体育中心城市品质提升概念规划初步成果;完成中心绿地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建筑设计方案,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实施。

  (三)两轴三节点提升项目成效显著

  2021年,完成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广发片区主体停车楼建设;完成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建设3A号桥主体工程施工并启动2号桥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黄旗广场、广发南市储备地土地出让前期工作;稳定黄旗一号地块开发建设项目地块开发规模、建设指标等前期条件;明确市民服务中心三期项目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及土地出让条件,加快推动项目地块控规调整;完成南城街道第一国际街区品质提升、海德集团第一国际街区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设计。

  (四)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全面铺开

  2021年,完成市政配套设施项目纬一路示范段及宏图路线性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水涧头村拆迁安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持续推进东莞国际商务区中心公园与河道治理及市民活动中心项目、拆迁安置小区、商务区北部学校及一号基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首开区第三批三宗土地出让,开展首开区其余土地出让前期工作;编制出台重点片区项目设计改革政策,持续推行片区总设计师和城市综合运营商制度,推进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并启动商务区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及土地梯级开发政策研究;完成夜景照明、广告招牌、新基河全流域提升、新基河水动力、视觉标识系统、地下空间开发运营等专项研究编制,推动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地名规划、北部片区建筑概念设计、220kV篁村变电站选址及规划调整等规划研究。

  (五)三江六岸片区实施进程加快

  2021年,完成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工程建设并对外开放,推动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统筹重要战略空间土地收储并开展前期研究;推进五大镇街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工作;启动迎宾慢行桥概念方案设计国际咨询工作;推进厚街水道慢行桥设计、莞城粮仓微改造项目整体策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滨江体育公园开发运营及机制及策划方案、莞城骑楼街活化改造工程、和园项目前期策划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深化全域规划专题研究,完善空间管控、综合交通、历史文化专题规划,启动生态保护、产业旅游、城市更新、新型公共交通等专题研究。

  (六)黄旗南片区开发基础不断夯实

  2021年,完成黄旗南麓绿道一期及二期主线工程建设;启动黄旗南片区“T+O”公共空间骨架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同沙小环、儿童公园、体育公园TOD综合开发等项目;引入片区综合运营商,搭建政企协同的高效运作机制;引入国际知名团队开展片区“1+5+3+1”城市设计及专项专题研究,统筹谋划片区蓝图;锚定“保障企业合理权益和政府应有权益,政企共担开发成本”的土地权属重构原则,加快推进核心区土地整备工作;加快推进同沙片区重点文旅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同沙西片区高品质开发。

  (七)东莞篮球中心片区规划框架锚定

  2021年,完成篮球中心场馆建筑提升设计及开发运营策划、片区城市设计及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片区土地权属摸查、土地整备、土地开发经济测算工作。

  【自然资源管理(含土地收购储备)】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

  根据国家、省统一工作部署,东莞市严格遵循“求真、归真、保真”的“三调”工作原则,继续深入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并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查清4930个监测图斑约3140公顷的国土利用变化情况,按要求上报了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并开展了变更调查的分析研究工作。2021年,在2019、2020年镇村工业园区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村镇工业园区调查成果及“三调”工商业专项调查成果融合工作,实现三项数据成果检校、整合及衔接,建立基本覆盖全市镇村工业园区的综合信息数据库。深入开展全市10个产业单元资源调查与分析工作,对单元内土地的整备难易程度进行初步评价,最终针对每个单元形成了“两图、一台账、一数据库、一报告”等成果,积极支撑服务产业单元土地整备工作。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严格落实国家“增存挂钩”政策,加快推动闲置时间较长土地“再开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盘活存量用地283宗814.05公顷(12210.7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硬任务”533.33公顷(8000亩)要求;实际累计处置闲置地200.55公顷(3008.25亩),其中属于省下达年度任务基数内的闲置地41公顷(615亩),占省任务基数121.23公顷(1818.4亩)的33.8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闲置地处置率在16%以上的年度处置任务。

  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快审快批工作机制,全要素全流程提升审批效率,高效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实现国有工业、仓储用地使用条件变更、《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合一”办理,审批时限从38日压缩为8个工作日,全年累计已办理工业仓储用地变更土地使用条件业务181宗,面积762.25公顷(10893.73亩)(其中提容137宗,面积446.88公顷(6703.16亩)),增加工业厂房建筑面积504.89公顷,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原地增资、零地增容。

  [城市更新]

  2021年,东莞市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实施“工改工”(指工业改造为工业、工业改新型产业、园区整治等多种模式对旧厂房进行改造的情形)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工改工”整备、拆除700公顷,任务完成率105%,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承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年累计完成审查标图建库地块199宗,面积994公顷;更新单元划定方案48份次(含松山湖、水乡功能区审批的28份),面积988公顷;“1+N”(“1”是指一份请示文件,“N”是指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审批涉及改造方案、征地方案、收储方案、收地方案、供地方案等若干份方案)总体实施方案14宗(含松山湖、水乡功能区审批的8宗),面积77.4公顷。全年城市更新完成投资529亿元,新增实施改造面积717公顷,累计完成各类改造面积635公顷。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2021年,按照《东莞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做好用地指标管理,做好全市各类项目用地指标保障;通过统筹全市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市重大项目、市“倍增”项目,落实“三旧”改造奖励、乡村振兴、“优城市、拓空间”项目和未达省核销条件的民生设施用地保障,全力争取国家指标、省核销指标,全年共为222个项目落实736.13公顷(11042亩)用地指标。全年完成建设用地审批会审并通过市政府审批的批次259宗,涉及用地面积1131.13公顷(16967亩),其中省管权限批次104宗,涉及用地面积669.07公顷(10036亩);市管权限批次152宗,涉及用地面积382.73公顷(5741亩)。全年获省级批准单独选址项目3宗(潼湖围陈屋边水闸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新建铁路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东莞段)项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项目(东莞段)用地),用地总面积79.33公顷(1190亩)。

  2021年,累计完成土地公开出让成交额653.2886亿元(按签订合同统计),为全市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稳住经济基本面、城市经营管理、补齐民生短板等提供了强有力资源支撑。其中商住(商业)用地已成交41宗,出让面积共179.2961公顷,出让总价款为607.4970亿;产业用地已成交85宗,出让面积共385.3489公顷,出让总价款为45.7916亿元。全年累计供应重大项目建设用地75宗,面积共257.8300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80宗,面积共339.4922公顷;科研设计用地4宗,面积共44.7547公顷;医疗卫生用地1宗,面积共1.1020公顷。累计供应倍增企业的项目用地18宗,面积共41.2270公顷。

  [耕地保护监督]

  由于国家、省工作进度调整,暂未下发2021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任务。根据2018年度的变更调查(国家批准的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东莞市耕地保有量35516公顷(53.27万亩),完成24580公顷(36.87万亩)耕地保有量责任目标,实现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0460公顷(30.69万亩),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20380公顷(30.57万亩)。2021年,东莞市实际占用耕地253.3928公顷(3800.8920亩),其中批准占用253.3928公顷(3800.8920亩),全部采用有偿受让补充耕地形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

  [地质与海洋勘查防灾]

  2021年,东莞市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46处,威胁人口506人,威胁财产14047万元,其中橙色风险1处、黄色风险17处、蓝色风险128处。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全年出动地质灾害巡排查3400余人次,组织转移2700余人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连续12年地质灾害“零伤亡”;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全年安排资金13463万元,通过工程治理、搬迁避让、专业监测等方式完成8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在地质勘查工作方面,2021年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调研工作,充分吸收历史已有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等数据资料,编制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并报送项目预算。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项目预算报送工作,落实预算总经费5991.38万元,将于2022年正式启动。

  2021年,强化海洋灾害预测预报工作,每天制作东莞市沿岸的麻涌港区、沙田港区、威远岛、沙角半岛、新湾渔港、先锋渔港、交椅湾等7个站点的逐时潮位、高低潮时、海浪高度、表层水温等数据预报;每天制作东莞邻近的狮子洋海域、伶仃洋海域、外伶仃洋海域、桂山岛海域4个海域的浪向、浪高和表层水温预报。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海洋灾害发生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报信息。全年发布风暴潮预警报7次,海浪预警报1次,短信14560条。

  [矿产资源管理]

  2021年东莞市以规划为引领,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立足全市矿业权审批历史问题,理清审批权责,梳理完善审批流程,推广应用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矿业权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2021年以来审批通过采矿权延续登记3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通过4个、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审查通过1个,矿业权审批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021年,组织开展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填报和实地核查工作,全年核查矿山企业9家,各矿山企业均依法依规开展矿产资源开采,履行各项义务到位,不存在违法行为。同时,核查期间对各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绿色矿山创建等工作进行督导和宣传,全年完成3家绿色矿山建设,圆满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完善压覆矿查询审批流程,完成压矿查询5宗;开展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调研,完成征收意见拟定,截至2021年底完成6个矿山出让收益评估报告编制工作。

  [海域海岛管理]

  2021年,深入推进“阳光用海”工程、“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改革,20个海域使用行政许可审批、征收、检查等事项收编纳入市一体化平台管理,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审批一体化运作;对接“十四五”省市重点用海需求和镇街用海项目需求,试划“两空间内部一红线”初步成果,落实用海资源保障;实施专人负责、主动靠前服务,做好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轨道2号线三期、宏川石化码头等省市重大项目用海审批,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行海洋卫片监测、一周巡海两次、一月一通报、在建用海项目每月一监测等制度,全年开展用海联合监管15次,发现异常用海17起,在建用海项目监测90次,加强用海管海秩序。

  [海岸带保护与利用]

  2021年,推进4个项目填海施工、3个项目补办以及8个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完成广州港新沙港区11号12号通用泊位及驳船泊位工程填海竣工验收,增加土地34公顷,以麻涌镇大盛村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为试点,积极探索“市镇统筹、企业出资、村级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路径;开展海岸带高效率保护利用调查研究、东莞市陆海资源一体化配置及海洋资源价值研究、涌口沙历史遗留问题用岛现状勘查研究,初步摸清海岸带陆海资源底数底图,识别部分统筹单元,加强陆海统筹资源谋划。

  [国土测绘]

  2021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成立两支测绘专业队伍。另外,“多测合一”全流程网办系统共录入904宗项目,服务重大项目114个,数据共享利用共1360次,参与测绘单位93家,测量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涉及测绘金额约8355万元,入库面积约17.93平方公里,好评率99.6%;2021年完成东莞市建成区1:500全要素地形修补测量41.29多平方公里;完成了高山区樟木头、黄江、塘厦、清溪、大岭山五个镇街建成区1:500地形图6.08平方公里,非建成区1:2000地形图66.85平方公里测量工作;完成了松山湖片区和滨海湾新区67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缩编。同时,向社会200多家单位、企业累计提供3000万多次DGCORS网络RTK定位服务;非涉密小图斑地形图基础数据利用动态更新系统,共开设使用账户229个,地形图申请使用1179次,为市直部门、镇街(园区)提供地形数据20604平方公里,影像数据3714平方公里。

  [地理信息管理]

  2021年,完成了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和新申请审核共276次,在莞注册乙级测绘单位为53家。全年度共开展2次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含安全生产)检查,共抽检6家乙级、6家丙级、8家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开展了地图市场检查,共排查网站132个;开展了测绘数据安全管理检查,共抽查了全市25家相关单位。向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了地图服务,累计派送地图900多份;开拓“天地图·东莞”专题服务。开发汇聚全市2460平方公里1:2000和1:500矢量地形数据、影像及20大类、86小类近百万条地名地址地理信息数据,累计发布基础测绘成果目录约6万条,日均访问量超过100次。

  [自然资源执法监督]

  2021年,东莞市共依法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共287宗,作出罚款约3664.89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处罚案件66宗,推动将拒不履行行政处罚的土地违法案件当事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9 宗,向公安机关移送土地违法涉嫌犯罪线索11宗(涉及犯罪嫌疑人14人)。全市用地秩序进一步好转。

  [土地储备管理]

  2021年,东莞市按照“一个平台、两级联动”的土地收储机制,制定出台《东莞市土地储备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关于加强功能区土地收储的实施方案》,强化土地储备政策支撑,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土地收储,完成编制《东莞市2021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东莞市2021-2023年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落实年度收储计划和三年滚动计划,强化规划计划管控。全年完成土地收储837.3873公顷,办理土地出库手续111宗约357.2667公顷。

  [城市发展空间拓展]

  “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主要内容。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自然资源等关键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强基础、拓空间、提品质”作为突破东莞市发展空间不足、空间利用低效、土地碎片化的重大战略支撑,着力破解城市发展结构性、机制性、周期性难题,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营商环境改革、资源要素改革等筑牢产业发展平台,助力增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拓空间”工程开展以来,构建“规划引领,统筹土地收储,突出更新导向,资源科学配置”的改革方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以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持续深化“拓空间”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模式,重点聚焦市硬任务和改革攻坚方向,各项“硬任务”总体进展顺利,2021年全市已收储土地1.26万亩,完成土地出让收入712.62亿元,盘活存量土地1.22万亩,“工改工”整备拆除10500万亩,拉动投资约530亿元;发挥“拓空间”统筹推动作用,进一步谋划“拓空间”接续创新升级。一方面,持续深化“拓空间”改革创新,统筹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改革、优化空间规划新格局、探索打造标准化街区、加强产业用地精准保障、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等方面集中创新攻坚,顺利推进集体土地公开出让、“标准地”模式供地等一批成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