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凶手是如何逃脱法律制裁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凶手是谁呀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凶手是如何逃脱法律制裁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凶手是如何逃脱法律制裁的?

2024-04-18 2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 俞飞来源: 俞飞的法律博客 北大出版社法律图书

11月10日,由肯尼思·布拉纳导演、十多位明星参演的好莱坞悬疑推理片《东方快车谋杀案》,全球同步上映。电影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经典名作。这部作品被多次改编成电影,这次改编因“一车皮的戏精”参与而格外引人关注。

阿加莎·克里斯蒂,中国读者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婆”。喜欢躺在浴缸里、边吃苹果边构思小说的她,一生写了70部侦探小说,作品被译成100多种文字,总印量超过20亿册,仅次于《圣经》,其中60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市场号召力惊人。

生于维多利亚时代,阿加莎自幼害羞、保守。她在自传里把自己描写成一位没有特点的普通家庭主妇。但事实上她才华卓越,在爱情面前她勇敢无比。为了所爱的人,她可以放弃一切。如果说她的小说悬念迭起,直到最后一刻才揭开真相,那么她毕生制造的最大悬念,正是自己离奇的失踪经历。

“阿婆”缘何神秘失踪

1926年12月3日晚,阿加莎走出家门。她迅速钻进莫里斯轿车,驶入茫茫黑夜……

第二天早上,车子被人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前轮悬空在悬崖上,变速杆挂在空档,车里留着一件皮大衣,引擎开着。

英国媒体疯狂了,大肆报道“侦探女王”神秘失踪的特大新闻。绝大多数人认为,阿加莎被谋杀了!尸体在哪里呢?

500名警察和两千名志愿者展开地毯式搜索,潜水员潜入湖底寻找蛛丝马迹。《神探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铁口直断:“阿加莎绝不可能自杀,我相信她在一个月内会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失踪案发当晚,约克郡一家饭店里,一位红头发的漂亮女人住了进来。她悠闲地吃饭喝茶,与大家一起讨论神秘的失踪案。

12天后,阿加莎的丈夫阿尔奇在饭店领班的通知下匆匆赶来。他指认红发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阿加莎。她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请他共进晚餐。

阿加莎为何制造这起失踪案?为了好玩?还是炒作?她是怎样制造出不留痕迹的现场?“我失忆了,完全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阿加莎说。没有人相信她的解释,这段离奇的失踪案成了至今未解的谜团。

穷追不舍的记者报道:找到阿加莎时,她正以丈夫情妇的姓登记,住在丈夫偷情的房间里,她神情仓皇,记不起自己是怎样到这儿来的,12天里都做了些什么。目前警察正在寻找提供线索的人,也许只有她知道阿加莎12天的行踪。

那时阿加莎正经受着巨大的精神打击,丈夫另有新欢。把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她,含辛茹苦地用稿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填表时“职业”一栏永远填着“家庭主妇”。

14年的婚姻触礁。阿尔奇对她说:“我爱上了别人,我们离婚吧,越快越好。”这次离家出走,其实是她为挽救婚姻的一次挣扎。

像所有遭遇丈夫出轨的女子一样,她心怀侥幸地想:“丈夫只是个贪玩的孩子,玩够了就会回来。”同那个时代的普通妇女一样,她害怕离婚。可是她也明白这段婚姻已无挽回的余地……

天不遂人愿,一年后,38岁的她无可奈何地签字离婚。

为了走出离婚的阴影,阿加莎需要焕然一新的生活。在朋友的建议下,她登上了东方快车,远赴中东。

中东收获灵感和爱情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附近的锡凯尔火车站,始建于1890年,这里就是东方快车的终点。

那时热衷于乘坐东方快车的乘客,都是富豪、国王、外交使节、军火商、娱乐明星、秘密特工和各国政要。当阿加莎走下火车,触目所及,车站的红砖和彩色玻璃魅力四射。火车站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温暖的情调。哪怕第一次来此的乘客,都对它没有陌生感。

一百多年后,美丽的彩绘玻璃窗和粉红色走廊风光不再,车站外停着一部古旧的火车头,波洛时代的东方快车或者就是它牵引的?站台边有个小餐厅,阿加莎一定在这里歇息过,也许就是在这里,她构思了那个奇巧的探案故事——《东方快车谋杀案》。那些“各怀鬼胎”的嫌疑犯,是不是都来自于她从月台上获得的灵感?

神秘的异国风情,翻开了阿加莎生命中崭新的一页。喧嚣的环境和混乱的秩序,挡不住她对这个神秘地带的无限热情。阿加莎用天才的大脑把她走过的每一片土地,看到的每一处景致,变成一个个神秘的案发现场。这次旅行,让她写出了轰动世界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好事成双,正是在这次旅行中,她认识了小自己15岁的青年考古学家马克斯。“夫人,当您为一个男人的背叛而伤心不已的时候,另一个男人正爱上您了呢。从遇到您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找到了爱的归宿,请给他机会!”面对真情告白,她芳心已动。

那时的英国,社会风气保守,“姐弟恋”颇受非议。她不顾流言蜚语,接受了他的求婚。亲朋好友一致反对二人结合,只有年仅11岁的女儿罗莎琳支持妈妈。

年轻英俊的马克斯缺乏人生经验,经常把她气得发抖,恨不得摔门而去。但她总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第一次失败的婚姻里,她学到了“驭夫术”。她的母亲曾告诫:“千万记住,如果你不呆在丈夫身边,与他分开太久,你就会失去他。”第一次婚姻,她违背了母亲这句话,所以失败了,这一次她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她手把手教马克斯,全方位地改造他。“二战”期间,马克斯不在身边,她写了一本书《你来告诉我你怎么生活》,重温了两人婚后在叙利亚的考古生活,“对于任何女人来说,考古学家是最好的丈夫。因为,妻子越老他就越爱”。

这是一本表达内心情感的书,她用这本书告诉丈夫,她对他的爱,她是那么爱他。当然,她最想告诉他的是,请不要辜负她。马克斯领会了妻子的浪漫,并陪伴她走过了一生。

两人牵手走过46年,没有生育。阿加莎临死前,把女儿罗莎琳叫到马克斯跟前,对她说:“叫他一声爸爸吧,他值得这个称呼!”去世一年后,马克斯便追随而去。

人人都有谋杀的欲望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抓人眼球:蓝色夜幕下,波洛一身绅士装扮走在火车轨道中间,背后是亮着车灯、喷出巨型蒸汽雾团的火车头,扬起的大衣衣角、四周弥漫的白雪,呈现出极致冷静与魅惑之感,仿佛在诉说:“这将是一趟迷雾重重、不同寻常的旅行!”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最负盛名的作品,把她推上了世界侦探悬疑文学的顶峰。书中“所有人都是凶手”的模式堪称经典,也是她被改编次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作品。

她娓娓道来,讲述了一列由伊斯坦布尔驶往巴黎的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故事。旅程伊始,一场意外的大雪阻止了火车疾行的步伐,一位身世可疑的美国百万富翁被刺12刀身亡,尸体在他房门紧锁的包厢里。正好在列车上的侦探波洛对此展开调查,最终查明列车上所有人都是这起凶杀案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案件背后的隐情更令人惊叹。

《东方快车谋杀案》发生在一列火车上,人物与地点都不变,这为推理创造了特定的范围。读者百般努力,却次次步入歧途,最终由大侦探拨开迷雾,让读者拍案惊奇。

身材矮胖、留着黑色胡子的比利时人波洛,与福尔摩斯齐名,是阿加莎笔下经常出现的主角,亦是《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灵魂人物。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波洛都十分独特,被称为文学史上最受人喜爱的侦探之一。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阿加莎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个真实的案件——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飞行员林德伯格幼子绑架案。

书中12名乘客会聚一堂,策划谋杀美国富商雷切特——他曾是一名绑架并杀害一个小女孩的罪犯,破坏了数个完整家庭,制造了令人发指的罪行。12道用刀刺的伤口,其深浅分别代表12个复仇者,对邪恶不同程度的愤怒。

这个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12名杀人犯包揽了法官、陪审团和行刑者之职,这正是阿加莎的非凡创意。故事中,一场雪崩让列车动弹不得。人们被困在这个狭长的车厢里,格外幽深恐怖,这正是故事的精彩之处。

“人人都有谋杀的欲望。”波洛在列车餐厅揭开谜底,“凶手并不是他们当中的某个人——他们所有人都是参与捅刀的罪犯。”

答案在于人性

如何处置罪人的大哉问,给波洛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不断地苦思冥想,虔诚祷告。尽管他认为这桩罪行情有可原,但他有权放走他们吗?或者他应该听从信念的指引,尽自己应尽的职责,让凶手绳之以法?

备受心灵折磨的波洛,最后选择放走他们。这是他唯一的一次“法外开恩”,12个“凶手”在被识破后,在代表着法律公正的侦探帮助下,逃脱了法律制裁。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波洛做了件好事。但是考虑到他的宗教信仰,侦探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波洛了解人性的弱点——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正是这种性格特点,让他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强烈认同。

雷切特逃脱了法律,却逃不出人性的审判。12个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逍遥法外的恶人进行了一场人性制裁。与其说这是一场合力的集体谋杀,不如说这是一次愤怒的集体审判。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波洛做了件好事。但是考虑到他的宗教信仰,侦探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波洛了解人性的弱点——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正是这种性格特点,让他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强烈认同。

雷切特逃脱了法律,却逃不出人性的审判。12个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逍遥法外的恶人进行了一场人性制裁。与其说这是一场合力的集体谋杀,不如说这是一次愤怒的集体审判。

当姗姗来迟的“正义”最终到来,死者的罪恶又被新的罪恶替代,正义、人性与法律的永恒冲突,孰是孰非?让一代又一代读者观众陷入道德考验中……

“伟大的故事应该被每个时代所接纳,《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被重新解读。”43年后,布拉纳成为了2017年“快车”的导演,还饰演了波洛一角。

问世80年的老故事,如何获得年轻观众喜欢?布拉纳说:“我们在这些角色上找到深度。他们人生的损失,我们将感同身受,得到很多启发。”他表示,整个团队在排演时都尽量从原著文字中找到每个角色的精髓,再从剧本中去延伸,找出每个角色最吸引人的部分。

“缜密的故事情节最能引起共鸣,尤其是阿加莎的作品,不仅带给人无限的娱乐享受,也同时触动到我们内心深处。片中的许多角色都带着多个面向。能有这个机会,打造当年东方快车最盛行的黄金年代,配上这群顶尖演员的表演,每个人为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细腻度与情感,都让我兴奋不已。”布拉纳直言。

谋杀——这一最不可原谅的罪恶,为什么吸引我们这样乐此不疲地将其文学化乃至娱乐化?在一个指纹就可以找出罪犯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依然爱看波洛戴着他的夹鼻眼镜,仔细端详嫌疑人的表情?为什么在熟知阿加莎破案套路后,我们依然对她笔下的谋杀欲罢不能?

答案在于人性。阿加莎将人性恶的部分彰显,让普通人警惕自我被贪婪、仇恨和孤独所腐蚀,警醒自我不要被邪恶所控制。日常性邪恶的戏剧化表达,正是阿加莎小说最大的魅力。

对于法律人而言,波洛的名言掷地有声:“不不不,不,你们要是这样,我们就成了无序世界的野蛮人!陪审团和行刑者……全都是自行任命的!不,这简直成了中世纪!我们必须高举法治的旗帜,如果它倒了,你们应该将它捡起来,举得更高!”

生命最后一刻,无所不知的侦探变成无助的孩童。一个人是否有权把法律握在自己手里?波洛的最后答案:“我不知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