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踪探源梁山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平县现在知名人物 觅踪探源梁山泊

觅踪探源梁山泊

2023-06-11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围绕水泊梁山展开,梁山泊等地也因这部文学名著闻名遐迩。然而,《水浒传》的英雄故事有何变迁?如何成书以及诸多疑问,如梁山泊现在为什么没有水、《水浒传》中的方位为什么会出现差错等,这就需要觅踪探源梁山泊。

  □吴济夫

“水泊梁山”

说法的由来

梁山坐落在鲁西南梁山县城内,原名“良山,春秋时期附属良邑而得名,这个地名首见于《史记·梁孝王世家》:西汉文帝三十五年,梁王刘武“北猎良山”。“良山”共有7脉11峰,主峰海拔197.9米。

  “良山”后来为何改名为“梁山”?据史志记载,第一个原因是“良山”属梁国,故名“梁山”;第二个原因是梁王田猎终于此,所以易名“梁山”;第三个原因是,因避东汉光武帝叔父刘良名讳,不得已才改为“梁山”。这三种说法,第三个说法佐证居多。《史记》《汉书·地理志》《寿张县志》《汉书补注》《东平县志·山川志》等,均有“梁山本名良山,因汉光武避叔讳改为梁”的记载,光武帝九岁而孤,叔父刘良抚养其长大,避叔讳以示其独尊,非常合乎情理。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古时有“一石水,六斗泥”之说,黄河挟带泥沙填海造陆,形成了华北平原。从地质构造史看,梁山处于山东丘陵和华北平原的接触带上,梁山一带形成了山丘、高地、坡地、洼地相间的地貌。

  《水经注》说,平原上计有陂塘130多个,面积最大的是大野泽。唐代《元和郡县志》也说:“大野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自隋以后,巨野渐微。”

  《禹贡》则记载,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改道,之后黄河多次溃决,浑浊的泥沙水浪冲进巨野泽,致使巨野泽北移至梁山周围,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为中心的浩浩荡荡的梁山泺。《宋史·杨戬传》有“绵亘数百里”的记载,时人还有“梁山泺八百里水”的说法。

历史遗迹

与今日水泊

  《水浒传》以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主干,描写了北宋末年108位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的故事。

  那么,“梁山好汉”究竟留下了哪些真实的历史遗存?一是一条山间小路,从山北坡蜿蜒南伸,通达梁山主峰,这是“后寨”通往“大寨”的一条山路。相传是宋江义军运送粮草及兵马往来的要道,也是宋江骑马的通道,因此俗称“宋江马道”;二是“点将台”和“疏财台”,是指挥操练和分配所得财物的地方;三是进出梁山大寨的狭窄通道,也是风力最大的地方。《水浒传》也描写道:“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此地名为“黑风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四是山巅四周残存一段“宋江寨墙”,寨门入口有一个罕见设计,即增加了一个拐弯,将寨门隐藏在里面,当地人称它为“扭头门”。

  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现在的梁山就是《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的原型,因为小说中出现的诸多地名,如郓城、东平、兖州、阳谷、中都、黄泥岗、石碣村、景阳冈、祝家庄、十字坡等,都在梁山周边真实存在。

  然而,一个疑问长久困扰着人们,梁山水泊在哪里?环顾梁山四周找不到一片水面,这与《水浒传》中“山排巨浪,水接遥天”“满目芦花,茫茫烟水”等描写相去太远。然而,据说当地人从地面挖下去五六米深,就会看到深色的淤泥,当地百姓叫它“宋江土”。淤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生植物腐烂的痕迹,甚至还出现了蚌壳、莲子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揭示了这个秘密:古代梁山地区曾有一片湖泊,这就是大野泽,梁山位于大野泽东北方向。隋唐五代时期,黄河多次溃决,洪水泄入大野泽。大野泽水域不断淤积、北移,北宋时已将梁山纳入其中,洪水环山夹流,形成了一个面积很大的淡水湖泊。湖泊中的山头以梁山最为高大,后来得名“梁山泺”。《水浒传》中说梁山水泊“方圆八百余里”,有人对宋代历史地图进行测算,基本跟小说里的描写相符。

  黄河经常泛滥,梁山泺水面北移形成了“大安山湖”,因属东平县地界,后来易名“东平湖”,是“梁山泺”现存最大的水面遗迹,因此现在有“游览水泊梁山,不荡舟东平湖不成其游”的说法。 

  为再现昔日水泊景观,梁山北面开挖了近千亩的“聚义湖”,山前还开挖了近3000亩的平原水库,在梁山县境西部宋金河故道开发了“梁山泊国家湿地公园”680公顷,这与水浒山寨共同组成国家AAAA级旅游区——水泊梁山风景区。

刻有“水浒”二字的

摩崖石刻

  《水浒传》以梁山为整个故事框架的地理核心,然而小说中对梁山一带的地理方位描写却常常出错。比如《东平府误陷九纹龙》一回中,宋江描述梁山周边的地理态势说:“目今山寨钱粮缺少,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却有钱粮:一处是东平府,一处是东昌府。”东平府即今天的东平县,在梁山东北方向,东昌府即现在的聊城,在梁山正北面。宋江出生在距离梁山30公里的郓城县,郓城与梁山近在咫尺,居然会弄错了方位?

  《大宋宣和遗事》中提到了梁山泊,却把它安在了太行山,历史学家王利器在《谈施耐庵是怎样创造梁山泊的》也写道:“施耐庵……创造一个水陆条件具备的梁山泊。因之,这样一个梁山泊,是通过施耐庵概括的加工,而把它典型化了……元人都知道‘宛子城’是属于太行山区的,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其山秀丽,松柏森然……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梁山泊水浒寨一般。”施耐庵在创造梁山泊时,把太行山的“宛子城”等地作为梁山泊组成的一部分。《水浒传》中说:“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数百支战舰艨艟,三十六座宴楼台,聚数千家军粮马草。”梁山好汉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可雄视一方。

  2009年11月27日,考古学家在梁山后山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碑文中刻有“水浒”二字,碑刻落款为“明万历十七年”。专家们异常兴奋,因为这是标有“水浒”字样的文物,第一次在梁山上被发现。“水浒”二字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意思是“水边”。这个碑刻显然晚于小说《水浒传》成书的时间,碑文中的“水浒”是沿用了小说,还是小说之名源于它?谜底等待人们继续探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