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名到保护:与朱鹮有关的一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上鸟的名字有哪些 从命名到保护:与朱鹮有关的一切

从命名到保护:与朱鹮有关的一切

2023-10-15 03: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是做鸟类学研究的,对于鸟类我相对熟悉一些,可以先跟大家普及一些与朱鹮相关的背景知识。

朱鹮

首先,朱鹮的学名是Nipponia nippon,在科学名称里面,它是用拉丁文书写的,字面意思是“日本的日本”,朱鹮的学名也就是“日本鸟”。

这样命名,并没有所谓的民族色彩在里面。西方的博物学家最早在日本采集到这个标本,根据它的采集地,命名者愿意这么提,就起了这个名字。

珠颈斑鸠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鸟,有些鸟很濒危,有些鸟数量不少,有些鸟是迁徙的,有的一年四季留在这个地方。世界上的鸟类有1万多种,中国1400多种,上海484种。希望大家除了朱鹮之外,也了解我们周围、身边的鸟类。

上海有些什么鸟呢?我们最亲切的就是“四大金刚”:树麻雀、珠颈斑鸠、乌鸫和白头鹎。这四种鸟非常常见,是我们身边的动物。

《朱鹮的遗言》里面也提到日本当地野鸟会的工作和活动,包括主人公去观鸟,就是看周围的、身边的这些鸟类。他们会关注朱鹮这样的濒危动物,也关注常见的鸟类。

麋鹿

说到物种的保护级别,我们主要是参照“世界自然物种保护联盟”的标准,它会制定一个保护的级别。我们把极危、濒危、易危这三个级别,都认为是受威胁的物种。

朱鹮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级别呢?处在濒危级别。它曾经已经接近野外灭绝的级别,在中国重新发现并保护这个物种,使其从极危降到了濒危。我们更加熟悉的大熊猫,它的级别从濒危降到了易危。

那什么是野外灭绝?上海北边的盐城大丰,有一种动物叫麋鹿,处在野外灭绝的级别,因为它所有的种群都是在人工条件下繁育出的后代,再放归自然的。

但是朱鹮不一样,因为我们没有把最后的7只朱鹮全部抓走,它们的后代仍然在自然界里面。朱鹮一部分在自然界繁殖,一部分是通过人的驯养繁殖。

黑翅长脚鹬

对于鸟类,我们简单按照它们的习性分为这六个类型:猛禽、攀禽、鸣禽、涉禽、游禽和走禽。

朱鹮的嘴比较长,喜欢在水边活动,吃水边的食物,就是涉水而行的种类,也就是涉禽。

涉禽种类有很多。我们听过一个成语“鹬蚌相争”,里面的鹬就是最典型的涉禽。鸻形目的鸟类里面有很多涉禽,这些鸻形目的鸟类形象各不一样,都是在水边生活的。

鸻形目的鸟类里面有一个比较好玩的鸟,叫鹮嘴鹬,嘴像鹮一样,其实并不是鹮,是一种鹬,跟朱鹮也很像。鹮嘴鹬是生活在山间溪流地带的一种涉禽。中国一些西部地区的河流,甚至北京附近的河流里面都能找到,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稀少的种类。

白头鹤

另外一个涉禽的代表是鹤形目,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丹顶鹤。丹顶鹤的学名Grus japonensis,也是“日本的鸟”——它的标本最早采于日本,这也是历史的原因。

鹤类在上海也有。比如白头鹤,这两天已经到上海了。每年11月中旬之后,有100多只白头鹤会稳定的到崇明东滩过冬。

火烈鸟

还有一类涉禽是红鹳目,俗名叫“火烈鸟”。红鹳目的鸟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南美洲的红鹳,还有生活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红鹳。

大红鹳就是大火烈鸟,美洲红鹳跟大红鹳本是同一种,后来拆成不同的物种。除此以外还有小红鹳。涉禽在整个地球上的习性都差不多,都生活在水边的。

朱鹮这类鸟,我们曾经分在红鹳形目类。如果大家熟悉生物分类的话,应该知道生物分类的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鹳是鹳形目最典型的一个代表,东方白鹳就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它的数量也不多。

锤头鹳

除了鹳之外,有些鸟类名字中带“鹳”,属于鹳形目,但它并不是鹳科的。比如锤头鹳,它的脑袋像榔头一样,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

鲸头鹳

还有一种网红的鸟类也是属于鹳形目的,叫鲸头鹳,因为它的头特别大,看起来比较搞笑。

曾经,鹳科、鹭科和鹮科的鸟类都属于鹳形目。但是,随着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将鹭科和鹮科划分到了另外一个目,叫鹈形目。鹈鹕跟朱鹮长得很不一样,但是现在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它们关系更近了。

鹭科的黄嘴白鹭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上海每年也有几只。另外白鹭和夜鹭,黄浦江上就有。鹈形目的代表是鹈鹕,卷羽鹈鹕,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们今天提朱鹮很濒危,但卷羽鹈鹕现在全球的数量只有几百只而已,也是很危险的。这些鸟类都应该像曾经的朱鹮一样,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才行。

美洲白鹮

接下来进入鹮这一类,就是Ibis。美洲的白鹮数量相对来说很多,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它的形象跟朱鹮有点像,配色也比较像的,也是红白配色。

鹮科的物种总共14个属,32个种,32个种里面有些数量并不少。鹮科物种在日本已经没有了,曾经唯一一个鹮科物种就是朱鹮,已经消失了,但中国仍然有很多鹮科的物种。

黑脸琶鹭

鹮科有哪些代表呢?我们先简单区分,鹮科里有一类叫做鹮,另一类叫做琵鹭。鹮是我们所说的Ibis,琵鹭名字叫Spoonbill,它的嘴并不像鹮一样是下弯的,而是扩张的一个形象,像一个勺子一样,所以叫Spoonbill。我们中文里叫它琵鹭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嘴像琵琶一样。

非洲琵鹭、黑脸琵鹭,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十年前,黑脸琶鹭在整个地球上的数量降到1000只左右。最近十年,通过很多努力,数量回升到2000只左右,这也是世界曾经极度濒危的一种鸟。琵鹭是鹮科里面比较少的类型,琵鹭总共有我们刚才所列的六种,形象都是长着琵琶嘴。

美洲红鹮

更多的是Ibis,即真正的鹮。有一种很著名、很重要的鸟类学术期刊,就叫Ibis;还有一个连锁酒店叫宜必思(ibis)——其是读错了,应该读“艾必思”;在美国,有一个橄榄球队以美洲白鹮作为吉祥物。

真正的鹮有12个属、26个种。比如非洲白鹮,它的形象看起来很典型,但是没有那么好看,因为是黑白配色的。另外还有噪鹮,也生活在非洲,它的颜色也没有朱鹮那么漂亮。还有美洲红鹮,漂亮一些,它身上的红色跟火烈鸟的红色是一个道理,它一定要吃带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吃虾、吃藻类才能变红。

中国有一种鹮叫黑头白鹮,也是近危物种,数量不多。还有白肩黑鹮,是极度濒危,世界上种群数量几百只而已。还有彩鹮。以上几个都是我们中国的物种。

朱鹮

接下来就要说到朱鹮了。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整个东亚地区,最北曾靠近黑龙江这一带,最南到台湾,是整个东亚都比较常见的物种。现在它的濒危级别是易危级别。

朱鹮最早的命名者是Temminck,他是荷兰人,用鹮属给朱鹮命名,用的是Ibis nippon,也就是“日本的鹮”。后来有一个德国的科学家Reichenbach,把朱鹮命名为另外两个名字,有两个名字的原因在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当时很多人觉得黑色的朱鹮和白色的朱鹮不是同一种鹮。

Reichenbach用的属名是Nipponia,把Temminck命名的属名改掉了,但是种名没有变,还是用的Nippon。朱鹮的学名Nipponia Nippon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人,他的中文名叫郇和,英文名叫Swinhoe。他是英国的博物学家、早期的生物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研究中国鸟类的外国科学家,写了很多跟朱鹮有关的论文,甚至收集到朱鹮进行人工饲养。

他最主要的身份,其实是当时在中国各地当领事。他的工作为他提供了便利,得以采集很多标本。上海自然博物馆曾经收藏了很多他采集的标本;在中国台湾,有一些郇和的雕塑,因为他曾经当过驻高雄的领事,当地很多的物种,后面都加了Swinhoei。

今年4月,中国唯一一只雌性斑鳖在第五次人工授精后死亡,它的种名用的就是Swinhoei。

郇和是最早养过朱鹮的人。1872年,他曾经从中国浙江带走过1只朱鹮,饲养一年后死亡,朱鹮的人工养殖真的是不容易的。

朱鹮

关于朱鹮最后消失的时间,从俄罗斯、朝鲜到中国都有记录。

《朱鹮的遗言》里写到,朱鹮在日本有不同的称呼,用日文不同的书写方式表示。在19世纪中叶之前,日本朱鹮的数量还比较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发展,朱鹮的数量下降了。

1981年,5只朱鹮被日本的科学家捕捉之后,日本的野生朱鹮也就消失了。在最后捕捉地点,日本人树立了一座纪念碑。日本捕捉的5只朱鹮里的最后死亡的个体,叫作金,书里翻译成“小金”。

中国什么情况呢?在1981年重新发现朱鹮以前,中国对朱鹮的记录停留在1964年,当年采集到一个标本,此后近20年都没有记录。

1981年,中科院动物所的刘荫增老师在陕西洋县发现了最后7只野生的个体,是两个群,也就是两个家族。当时中国科学家采用的方式,并不是像日本那样全部抓起来,而是维持这样的种群,有些掉巢的幼鸟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拿回去救。

后来,洋县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现在已经是朱鹮最后的大本营。2005年,这个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洋县,保护朱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已经放飞的,或者已经适应野外生存的,它们自然地在野外生存,但是身上有鹮志——一种科学家可以跟踪的标记。

还有一大部分,养在巨大的笼舍里面。笼舍的织网并不是铁丝的,而是比较粗的尼龙绳,防止受伤。朱鹮可以在这里慢慢适应野外环境,再想办法放飞。

直到现在我们也说,只有中国才有野生的朱鹮,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建立了很多朱鹮繁育的地点。到2018年,朱鹮的野生种群已经超过1700只了。

洋县的朱鹮笼舍

朱鹮的人工养殖,从郇和之后,到1981年北京动物园接受幼鸟开始进行人工繁育,不断建立人工种群的驯养基地,2018年有8个人工驯养基地。这些年跟俄罗斯谈,也要建一些基地,在人工繁育之后,尝试着在野外进行放归。

朱鹮在中国野放的地点,最开始是洋县,然后扩展到到铜川、董寨,再到浙江德清。去年在北戴河,进行了野放。韩国也尝试过,但是没有成功。至于日本最后发现朱鹮的佐渡那边,也有野放。

朱鹮——注意羽毛的颜色

在《朱鹮的遗言》里,我们可以看到朱鹮的整个形象。幼鸟裸露的皮肤是偏黄色的,到了成鸟之后才是红色。在正常状态下,它身上是白色的,到繁殖期的时候变成灰色。

朱鹮的羽色变化也是很有意思的,的确是一个特例。在整个鸟类界里面,只有朱鹮被认为用这种特殊的羽毛着色方式。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在它的脸上有一个角。这个位置并不是红色的皮肤,而是有点偏黑色的。尤其在繁殖期的时候,这块皮肤会大量分泌黑色物质。

为了提取黑色物质做化学定量的分析,整个朱鹮的繁殖期科学家们都在采集。采集非常多的个体,也只能积累到很少的量。这种黑色物质是黏黏的小颗粒,其中含有很多的化学物质,包括萜类、脂类、酚类。因为分泌物有一定的溶水性。朱鹮会把头扭来扭去,沾了水梳理羽毛,通过自己的喙把这种物质涂抹到羽毛周围。

所以,朱鹮换羽色像化妆一样,是自己抹的,不像其他鸟,这根羽毛脱落了长一根新的、颜色不一样的。朱鹮从繁殖期再变回到原来的白色,是通过把已经染色的羽毛直接脱掉,再长一根纯白色的、新的羽毛。这是一个很独特的换羽情况。

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些跟朱鹮有关的元素,轻松一下。日本曾经发行过很多跟朱鹮有关的邮票,这些都很早的。我们通过《朱鹮的遗言》也知道,1960年的第12届国际鸟类保护会把朱鹮定为国际保护鸟,当时发行过邮票。

中国发现朱鹮之后,发行了一些跟朱鹮相关的纪念币、邮票等。现在,朱鹮是“秦岭四宝”之一,除了朱鹮之外,另外三宝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这三个物种。

舞剧《朱鹮》剧照

现在还有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把朱鹮的形象画进漫画里,挺有意思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卡通的国家,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跟朱鹮有关的有趣形象。

日本的佐渡,现在有朱鹮放归的地点。中国提供了朱鹮之后,佐渡形成了人工豢养的种群,再把它们放归。现在,这里生产的一些特产,前面会加上朱鹮的名字。也有穿着朱鹮的布偶装做出一些市民的生活状态,比如看报纸、打棒球,等等。日本非常喜欢设计这类产品,增加旅游的收入,这是很典型的日本风格。

在中国,很多时候要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比如有一个著名的舞剧《朱鹮》,得过很多奖,在上海的很多剧院也演过。

日本作家阿部和重的小说《朱鹮》

这本书的日文原版是小林照幸写的。如果你去查,日本有很多跟朱鹮相关的书。因为这个鸟,它的名字比较特别,颜色也的确很“日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它多么喜爱——但是,朱鹮并不是日本的国鸟,日本的国鸟是雉类,绿雉,是一种鸡。

朱鹮整体的身高并不是特别高,其实是比较萌的鸟。现在去佐渡有很多野鸟会的活动,跟观鸟有关的。到日本观鸟,有一些守则。比如,不要近距离打扰鸟类,更不要驱赶朱鹮。我们观察鸟类,绝不能影响自然。

《朱鹮的遗言》里说,野生动物没有国界的,它们可能会到各个地方旅行,所以我们对物种的保护,需要各个国家一起努力。今天跟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下和朱鹮有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阅读《朱鹮的遗言》也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完)

何鑫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十余篇研究论文。

上海野鸟会资深会员,野性中国自然影像学校毕业学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广播电台系列科普栏目嘉宾。

喜爱大自然,古生物发烧友,野外足迹遍世界各地,曾以专家身份多次带队前往肯尼亚、南非、加拉帕戈斯等地。

曾受邀在众多平台进行了两百三十余场科普讲座,撰写过数百篇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科普作品,热衷于科学普及和环境教育活动。

点击购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