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佛图古关摩崖石刻上面写的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规则数独题目答案大全6159 寻城记|佛图古关摩崖石刻上面写的什么?

寻城记|佛图古关摩崖石刻上面写的什么?

2023-05-05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佛图关摩崖石刻,位于渝中区长江一路佛图关公园南面峭壁上,避尘世纷扰,淡看人间轮回。谷雨时节,上山一探,令人惊叹。

古佛像已转移

上山路线很多,轨道2号线佛图关站和大坪站(5号出入口附近),都有上山的路。导航输入佛图关碑记石刻,从一家酒窖的位置上山,找到佛图古关的指示牌,此为最近路线。

4月20日,谷雨淅沥,沁润山路,微风送爽,落叶萧萧,游客三三两两,正应了苏东坡有一首诗:春风吹落叶,江城似深秋。满山的黄叶飞舞,倒有几分空山古韵。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广记·名胜记·上川东道·重庆府》中提到:“《志》云,治西十里石壁绘佛像一,径仅容舆马,即佛图关也。”

此外,《蜀中广记》记载了佛像细节:

摩崖造像有:一佛二弟子像,弧形龛,宋刻,部分残坏;佛、观音弟子像,弧形龛,宋刻,部分残坏;释迦牟尼说法经变相,高浮雕大佛,结跏趺坐,宋刻,莲座下部风化,手指部分残坏。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咨询了当天值班巡逻的工作人员——安保李老师,他说:

半年前,这里都是封闭保护着......

后来,上山的人增多,因为还有古佛像,烧香的人不少,恐引起山火,佛头就被转移保护,安保人员就来回巡逻,防止燃香起火。毕竟这里还有不少摩崖石刻,若起火,再下雨,石刻容易崩坏。你看石刻上的网,还有那些打入巨石的正方形水泥柱,都是为了加固。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易宇很喜欢佛图关的摩崖石刻,对此有一定了解。他说:

重庆是一座山城,两江环绕......

重庆两江环绕,独西面为陆路通道,地势易守难攻。同治《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佛图关一线耳。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不独,为渝城乾龙起顶处,实为咽喉扼要之区。佛图能守,全城可保。”由此可见,重庆城西面的佛图关不单单是重庆城外的制高点,更是陆路咽喉所在。

佛图关,又名浮图关,海拔323米。佛图关之名,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至迟得于南宋。一种说法是老虎说,“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wu tu,虎)”;一种说法是佛图说。《宋史·张珏传》:“大兵会重庆,驻佛图关。”《元史·也罕的斤传》:“十四年(至元,1277年)从围泸州,攻神臂门,先登拔之,从行枢密副使布哈攻重庆,屯佛图关。说明南宋军队与蒙古军作战时,重庆已有关隘名佛图关。佛图关上,巨岩壁立,便于摩崖镌刻。既名佛图关,说明宋时关上应有佛教造像,但宋代造像现已不存。

古摩崖石刻美

佛图古关,曾有巴渝十二景——佛图夜雨之美景,然众古佛像和相传建于明代的夜雨寺,今皆不存。但比较幸运的是,历代题刻甚多,自唐宋,到清代和民国的,都有。稍微遗憾的是,经过日月风霜,时光侵染,能看清楚的大多是清代和民国间的题刻。有的清代的,或者清代以前的题刻,不是风化剥蚀,归于混沌,就是长满青苔,看不清了。

比如,记者当天能看到面积最大的,是这个:

这是刻于晚清的“愿吾民”格言题刻。原文为“愿吾民,敦孝弟,勤职业,崇简朴,息争讼”,如今仅“愿吾民,敦孝弟”等字可辨。楷书,无年款、书写人姓名,每字约110厘米×110厘米。

“愿吾民”石刻

此外,刻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佛图关”三字题刻,也不错。此为行书,字约100厘米×100厘米。该三字是佛图关诸多题刻中,唯一的阳刻(即字是凸出的),其它为阴刻。

众多石刻中,里面最让记者迷惑不解的,是一块有字但大多数人都表示看不清只能猜的题刻。

记者咨询了安保李老师。

李老师

真不知道,看不清了,这大概是清代之前的。文保工作人员曾过来看过,也不知道具体是刻的什么。想重刻,又怕破坏,想保护,又暂时无好的方案,就暂时放一边,没有动它了。

记者咨询了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甘信荣。

甘信荣

看不清楚,应该是四个字,但确实不知道是什么字。古摩崖石刻,一般是有一定官方主持权,文墨金道,有人文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才能上石。或者,在所管辖文化领域进行批示后,才能进行刻石。比如,佛图关的清代摩崖石刻,多为当时在任的县令审核后再施工。

记者又咨询了另外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老师,他说:

在园林石文化中,摩崖石刻文化是最自然最有意境的。摩崖石刻是将文字、纹饰、造像等雕刻于自然山石之上。取法自然,雕刻时也自然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材质、位置等进行,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篆或楷或隶或行,或古朴或随性……各有意趣。古摩崖石刻,一般由园林的创建者,或后来的游览者所刻,大多为文化大儒、名人雅士等。他们在不同境遇下,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后人可以通过这些石刻和当时的历史等,体会当时人的赏景心理,感受古今变化。这个石刻明显看不太清楚了,但是能看出是四字石刻。一般摩崖石刻,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字数都有。这个看不太清楚的石刻,首字感觉像“蘭”,又感觉像“南”,相对更像南。看风化程度,更像是宋刻。这四字应该是韵字,可能是“蘭因早悟”,也可能是“南有樛木”……当然,这些只是猜测,若有熟知地方史的老师,或许能找到更正确的答案。

“追思碑”石刻

另外,看不清的还有这块,估计也是在清代之前的石刻。它的上面有清代的“追思碑”三字。谁在追思,又追思谁呢?估摸就是在追思被时光涂抹得模糊不清的,不知哪位名家留下的唐宋石刻吧。

推荐拍照

佛图关

开往春天的列车

漫山的黄葛树叶飘落,好似在春天偶遇“秋天的列车”,显得格外惊喜。有游客会近距离抓拍单轨2号线列车穿梭,也有不少游客和记者一样,站在佛图关隧道上面这个角度拍摄。

重庆“小故宫”

红墙绿瓦,古香古色,阳光灿烂时,红墙树影摇动,拍照无敌出片!当天来拍摄的不仅有小朋友,还有不少情侣和穿美丽汉服的小姐姐们。

(本文部分史料亦参考渝中区文旅委提供的书籍《母城记忆——渝中文物概览》)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责   编:蔡   静

主   编:罗再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