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高邮数易其稿为这位词人塑像,成为了代表性的“点睛之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下载高邮文游台 40年前,高邮数易其稿为这位词人塑像,成为了代表性的“点睛之笔”

40年前,高邮数易其稿为这位词人塑像,成为了代表性的“点睛之笔”

2024-02-22 05: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秦观,字少游,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扬州市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他是高邮的代表人物之一。高邮城区,著名的文游台便和他息息相关。约40年前,高邮想为秦观立一尊像,可由于古代没有摄影技术,又因岁月沧桑无祖宗画像可查,因此雕刻塑像时,形、神上如何确定,以及细节如何把握,经过了一番坎坷的寻找、“斗争”。经过雕刻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一尊栩栩如生的秦观像立在了文游台里。近日,扬州高邮《三垛镇志》成稿,志书中记载了参与此事的原高邮县政府秘书朱维宁回忆的这段幕后故事。

△秦观像

“秦观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丝毫不能随意想象。”朱维宁回忆,没有照片和祖宗像,只能从古书、古画中寻找秦观的样貌。1983年,团队在高邮籍文人褚元仿先生的协助下,在上海图书馆里找到一部英文版《苏东坡传》,内有一幅“西园雅集图”,内容为苏轼、秦观等文人聚会时的情景,宋代名人画册中,也找到了线条描绘的秦观肖像。

虽然经过论证,认为画像可依。但雕塑全身的立像极不容易。在大家的努力下,雕塑从变平面像为立体像,改原本画中的坐式为站式。

朱维宁回忆,为秦观立像执刀的是雕塑艺术大师张从仁的得意门生严友人,他两赴高邮,实地考察文游台,将塑像高度定尺为2.4米(不含站台)。而团队中有了分歧,有人认为高度1.9米为宜。严友人认为,秦观是位坎坷的才子、杰出的词人,坚决不让寸尺。最终,塑像高度定在了2.4米。

在细节方面,团队也作了充分的考虑,尤其是秦观的胡子。古人通常发长盘顶,须长掩胸。在审定秦观像稿时,有人觉得他的长发有点“疯”相,故用学士帽代替了“免冠”。“一开始考虑的山羊胡须也有点凌乱,但塑像展现的是他三十二岁时的模样,应是眉清目秀、英俊潇洒的形象,我提出把山羊胡改成八字胡。”朱维宁介绍,最终塑像确定了八字胡。

另一方面,据专家所说,人物塑像有半身头像和全身立像之分,一般是头像放置室内,立像放置室外,同时人物塑像与菩萨雕像亦有所区别,前者多安置于室外,后者多安置于室内。秦观既然是历史人物,所塑又是全身立像,宜竖立在室外。

最终,秦观塑像经过多次打磨,“站”在了文游台之中,成为了此处的点睛之笔。数十年后,文游台秦观塑像重塑为铜像,原来的塑像被移到了中学校园内。(三垛镇文化中心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