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下场村 龙湖村

龙湖村

2024-04-29 2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卢兴邦管辖三府十八县,在划分界线时,以水往哪里流属哪里管辖,至此,龙湖水流尤溪,隶属八字桥乡管辖。

龙湖村海拨620米,山高水清,土地肥沃,风景秀丽,境内主要有文笔峰、莲花山风景点,且名扬四方,山顶上有两座900多年历史的庙宇,巍巍耸立,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是马氏三仙生日,六月十三则是齐天大圣朝拜日,两个重要节日当天,周边不少善男信女及游人会不约而同前来朝拜、观光旅游,现场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全村土地总面积约9736亩,其中竹林面积约2000亩,林地面积约3366亩,耕地面积约714亩。

村里有榄底、山后、水尾、石头坑等自然村,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党员38名,其中女性党员6名。是八字桥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龙湖有张、吴、夏、林等姓氏人家久居于此,和睦相处。全村人口约192户,约860余人。

最早入驻龙湖村的属林氏,据《西河郡林氏族谱》记载,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林长茂携家眷从大田四十五都(今广平镇)迁居龙湖榄底,初来时以开荒拓田为生,搭茅草屋暂居,繁衍后代。林氏迄今为止已发展二十六代,约数十余人。

据《清河郡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始祖张华三于明嘉靖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从沙县大洛水洋迁居龙湖祖厝洋,以耕种为生,后裔孙建祖祠"三希堂”,此后人丁兴旺。

明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第七代孙张应辐攒下一笔家财后,为了保乡护民,以其为主组织族人在海拨700多米的甲头山上兴建土堡,起名“甲头土堡崙”,防御功能强。

一天,一伙匪徒欲前往沙县,从官道途经甲头时,因天色已早,山上大雾蒙蒙,匪徒没注意到头顶上一座土堡,继续阔步前行。堡上负责守卫的乡民见到队伍最后一名匪徒,立即鸣锣示警,并用弓箭射杀那名匪徒,不料,惊慌了前头的队伍,大批匪徒反扑回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因寡不敌众,土堡失守,张氏族人被灭族,仅剩一名孕妇,见状吓晕了过去,待醒来时,匪徒早已洗劫全部财物,逃之夭夭。

后来,孕妇改嫁班竹岬,并生下孩子,取名“张仙兴”,之后,张仙兴生四子,维系了张氏族人的繁衍。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张氏第十二代后裔孙张开仕,自小聪颖,知书达礼,幼小时深受族人爱戴,在考取功名时第一名,是县里高分秀才。张氏从张华三那一代算起,目前已繁衍二十代,约183户、800余人。

龙湖村夏姓已无史料记载,据传,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始祖夏进祖携家人从沙县南霞大倍科进入榄底,建祖房“上圆堂”,至今繁衍十九户、约数百余人。

据《延陵郡吴氏族谱》记载,吴世凤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0.~1610年)从八字桥罗岩村迁居龙湖榄底,起初,搭草屋暂居,以放鸭为生,延续后代。吴氏迄今为止已发展四十三户、约170余人。

清乾隆八年(公元1723年),林、夏、吴三姓长辈也在榄底山顶上建造一座土堡,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居高临下,一旦土匪侵扰,乡民们便鸣锣示警,纷纷逃至土堡避匪,堡内可容纳上百人,有厚石木加工制作的大门,设有枪眼,瞭望台等,一应俱全。至今,山顶上仍保持土堡地基、石拱门等,可见当年的繁华。

据村里提供的资料称;1945年,游栋带领十二名多年在曾镜冰身边做保卫工作的特务队员为武工队秘密来到南沙尤边境的下场村休整,经尤溪县白丈漈进入沙县境内南坑仔。5月18日晚,武工队到达尤溪县纪洪乡龙湖村石头坑,由纪洪乡乡队副林子明安排驻地。林大蕃奉命率领游击队和工作人员一行三十多人赶到石头坑,与省委武工队会师,统一组建了挺进队,游栋被任命为队长,林大蕃为政委。挺进队伍驻扎在水槽坑的纸厂里,终因乡队副林子明、乡长卓立功反动分子的密报,国民党尤溪县当局派出保安中队前来围剿,挺进队遭重大损失。

1945年5月,国民党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重庆召开六大,坚持反共,蓄意发动内战。在内战乌云笼罩神州大地之际,闽西北国民党顽敌急不可耐地充当起蒋介石进攻闽西北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急先锋。他们一手围剿永安的进步文化活动,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知识分子;一手对付闽西北共产党组织和游击队。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八团,在团长罗鹏瀛的指挥下配合大田的“特种会报”、“五县联防办事处”,酝酿着以更毒辣、更残忍的手段绞杀革命力量。一时间大田县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以林大蕃率领的闽西北游击队处境十分险恶。中共福建省委得到确切情报,根据当时的形势,为了避敌锋芒,决定闽西北游击队向闽赣边区的建泰黎挺进,恢复老苏区,进一步发展闽西北地区的革命力量。省委派黄扆禹、游栋(刘发海)率12名武工队经古田、南平,前往大田与闽西北游击队会合。1945年5月15日,黄扆禹、游栋所率领的武工队与林大蕃率领的闽西北游击队在沙县南坑仔会师。随后,部队来到尤溪八字桥龙湖石头坑,正式成立闽西北挺进支队共50多人,支队长游栋,政委林大蕃。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在部队休整期间,遭到尤溪国民党顽敌的突然袭击,这就是尤溪革命史上有名的石头坑战斗。

石头坑,地处偏远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挺进队成立后,由闽西北特委统战部长肖冠槐找到纪洪乡分队副林子明(祖籍大田,与肖冠槐认识)。挺进队本想住在他家里,因林系分队副,以他为掩护,队伍不易被人怀疑。他不答应,但又碍于同乡面子,因此,叫其胞弟林瑞茂将挺进队带往石头坑的小山沟—水槽坑,在廖阿狗(大田人)开办的纸厂驻扎。后挺进队派出干部做林子明的思想工作,林思想有所触动,觉得挺进队干部说的有道理,跟挺进队干,少在乡里受窝囊气。但又下不了决心,认为自己一走,家里老小会遭到反动派迫害,于是顾虑重重,林子明最后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派林瑞茂,张兆明等帮助挺进队买米买盐,从生活上给予方便。一方面又怕事情败露,对自己不利,因此他又向纪洪乡乡长卓立功报告有土匪活动。卓立功即派宋澄清带着信向国民党县政府报告。县长吴锡章还不知是游击队,以为“土匪”只住纸厂,没有出来干扰地方,所以也就置之不理。过了四五天,马坪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卓寿山,向国民党尤溪县党部书记长张河京汇报,张即向县长吴锡章提出质问:“为什么纪洪乡有游击队活动不派兵进剿?”6月8日,吴锡章派出一个保安中队110人,由陈玉麟带队,进驻马坪。

保安队进驻马坪后,队长陈玉麟立即派陈祖垂前往石头坑侦察情况。纪洪乡乡长卓立功根据吴锡章手令,也把乡公所的几名乡丁集中起来,全部交给保安队统一指挥。卓立功自己则托病不去,由林子明参加。6月12日,保安中队和乡丁按照作战计划,从马坪出发,兵分二路,一路从界头峡向正面进攻;一路从洪田后山包抄。天刚蒙蒙亮,后山一路进入阵地,向后门的挺进队哨兵开枪,哨兵应声倒下,前门哨兵听到枪响,误认为后门哨兵枪走火了,到后门探看究竟,也被敌人一枪打死。顿时枪声大作,挺进队才发现被包围了,幸好界头峡一队敌人尚未到达,于是挺进队就从正面突围撤退。在撤退中炊事员饮弹身亡。闽西北特委统战部长肖冠槐在过小溪时,中弹牺牲。这时界头峡一路的敌人也赶到,配合追击挺进队,黄扆禹、肖文华、小叶等3人负伤。挺进队边打边退,最后撤上文笔峰扼守。文笔峰高耸人云,四周悬崖峭壁,唯有一条小径可上山顶,形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保安队见挺进队撤进深山,周围又是茂密的森林,地形复杂险要,所以也不敢继续追击。毫无人性的保安中队长陈玉麟命令士兵将肖冠槐、林序首、林式华,炊事员等四人的首级砍下,带回县城向上司请功受奖。挺进队四个牺牲的同志尸体后来由林瑞茂、林阿福二人就地掩埋。最后,敌人又放火将纸厂烧成废墟。

这一场战斗使挺进队一次遭受到严重的损失。石头坑战斗结束后,闽西北特委和挺进支队在林大蕃、游栋的率领下,安顿好伤员,将部队转移到永安洪田基点休整。

1954年10月,大田桃源人来寻找当年牺牲三人的尸骨,由张明坤、张明福、张荣光带他们到纸厂去捡骨头,只是在沙土里挖出一颗金牙,亲属认出这颗金牙,放在盒子里带回桃源,英魂终于回归故里。

1950年林子明因被定为恶霸、四类分子、反革命分子,被判刑12年,送到东北服刑。林子明刑满回到龙湖村后,经常向村里人念叨着当年游击队的人被打死,要赔命等。他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从压抑到崩溃,最后于1969年吊死在石头坑对面的山上,而得到永久的解脱。

虽然,那些革命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当年龙湖人民与敌战斗的坚强意志,却给后人留下了积极的榜样,使之终身受用。

近年来,龙湖村在乡党委、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村道路硬化3.59公里,道路水泥硬化2.3公里。

亮化工程

新建各自然村路灯72盏

饮水工程

新建蓄水池座,至各自然村网管工程。

2018年自然村道路硬化1.1公里,节点活动场地硬化500平方,道路沿线绿化3.2公里。

2019年新建公厕2座,修缮1座,阵地建设:投入30万元村部修缮改造,公路护岸工程:完成600平方米。

2020年,投入53万元新建占地100平方、建筑面积300平方幸福院一座,投入30万元在石头坑“中共龙湖支部”旧址,和石头坑战斗遗址新建烈士纪念馆一座。

摄影:张 坤

点击文章内容,关注公众平台,这里有你更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