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之声】中国传统古村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蔡庄古村落民宿推荐 【文旅之声】中国传统古村落

【文旅之声】中国传统古村落

2024-04-12 1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大德七年八月(1303年),山西洪洞、赵城发生8.5级地震,平遥、介休、灵石等地山崩地裂,泉涌黑沙,凌晨酣睡中的先民犹若乘舟车一般,房倒屋塌,路断人稀。家住灵石县西城里的吴天应家人也未曾幸免,全家只剩妻子刘氏和儿子学诗得存,全靠天应肩挑八股绳卖些针线、日用杂货挣钱糊口。翌年6月24日,天应赶集来到晋西有名的四大名镇之一双池镇。

双池镇当时有“晋西小洛阳”之称,人口稠密,物阜民丰,商贾字号林立。每年6月24日是双池镇最大的古庙会,方圆百里及陕西的商客齐聚于此,叫卖之声不绝于耳。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坏力,天应在集市上转了一圈,发现偌大的双池镇也失去往日的繁华,生意十分萧条,于是出双池西行,在狭谷二里许遇到一处村庄,那里残垣断壁,鸡犬不闻。天应找到一老妪,得知村里人大都在地震中死去了,幸存者也皆外出逃难。老妪一家五口人,除老人外全都遇难,老人全靠挖野菜度日。天应见老人家可怜,起了善心,帮老人修好房屋,打理好庄稼,并将老人家认作母亲,举家迁往西庄村,继续走村串户。

到明代末期,吴家第五代兴魏、兴楚生意已发展到陕西的绥德、榆林等地,主要经营布匹、铁货、瓷器、食盐、土特产品等。为躲明末战乱,吴家曾到交口云梦山暂避。期间,兴魏之子吴时权在云梦山书院饱读《四书》《五经》,认为“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降无用之才”。从父辈手中接管家业后,立志“致富救民”,将生意框定在“民生”的范畴,重点经营布匹、食盐、铁货、日用土特产品,并在西庄故里创办了“麟厚堂”总堂,将祖辈留下的商号、当铺等分类划规总堂名下,实行“掌柜分级负责制”,生意从此走上了正规。

到清代中期,吴氏家族先后成立了“守约堂”“怀德堂”“树德堂”“麟厚堂”等八大堂口。不仅将生意铺向大半个中国,号称“三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日进白银五百两”。而且直接拉动了晋西一带养蚕、纺织、刺绣、制瓷、冶炼等手工业的发展,吴家成为远近闻名的晋商。

伴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张,吴家在西庄村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建筑。

由于受晋中儒商文化的影响,在选址与建造的过程,将“德厚清源、福寿安宁”的儒家思想融入到八大堂院之中。而且十分注重门第建筑,门楼高大,样式繁多,富丽堂皇,丝毫不比其它晋商大院逊色。除了占地超过三万平方米,结构采用二进、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窑洞出檐式建筑的吴氏堂院,还修建了避暑山庄、祠堂、文笔塔、魁星楼、关公庙等建筑。各种建筑用最精美的砖、木、石雕装饰,装饰内容大多采用老鼠闹葡萄、凤凰戏牡丹、八仙过海、二十四孝、香炉供器、琴棋书画等民间典故。随处可见的烟囱、墀头、壁挂、影壁、门楣配件、书法牌匾、抱头门墩、窗棂隔扇等雕刻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可谓一门一亮点,一院一景观。

清末,国势动荡,“八国联军”进京后,经济环境受到重创。在内忧外患下,商人成为政府充盈国库的首选目标,在多次强迫吴家捐出了大量的白银后,清政府又以诰封官职的名义从吴家榨取了大量白银。政府的积贫积弱,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之随后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更加速了吴家商业的衰败。吴氏家族作为晋西最具影响力的商家,从此一蹶不振,独遗一座偌大的吴家大院,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座村庄曾经的辉煌。2004年5月,西庄吴家大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吴家大院文化遗产的保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走近西庄,漫步一座座深宅大院,目睹一处处残垣断壁,品读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仿佛有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于星罗棋布的民居祠庙中,蕴藏于独特内涵的血脉传承里,深藏于晋西文化和红军东征的历史遗迹里。观赏品读间,被其厚重的历史、庞大的规模、庄重的仪门、厚实的墀头、夸张的陶塑、儒雅的匾额和黄土窑洞、合院建筑的完美文化融合吸引驻足,令人赏心悦目,触目感怀。

走近西庄,品读吴家大院,穿越时空隧道,感悟吴家兴衰历程。吴家大院,由吴氏家族12处院落、600多间房屋组成,一座古民居建筑群,留存了清代合院式民居遗风。一座以砖砌锢窑为主,并结合砖木结构房屋组成窑上房二进或三进“四合院”窑洞式建筑,远远望去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自成体系,有机连通。这里有裕德堂、麟厚堂、守约堂、宁善堂、清源堂、回音堂、积德堂、五福堂等1庄8堂5廊3坊1塔5亭2园12宅院,共有31处堂院景点,保持了晋西民居典范特色,尤其是砖雕、木雕、石雕技艺精湛,赋予人一种古朴、深沉、厚重之美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是难得的晋西古村落之民居典范,也是晋商宅院中唯一的一座红色大院。

综观吴家大院,民居大多坐北朝南,且以合院群落空间布局和形态呈现。处处体现了中国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传统的伦理思想和崇拜神灵的深刻影响,展现了晋西高规格、多进深、主次院结合之特点,强调了以中轴线建立长幼、辈份、尊卑、上下有别和等级分明的居住空间秩序。每个院落中都有明显的中轴线,平面构成要素以宅门、倒座、厢房、正房、仪门、过厅等建筑为主,以中轴线为基准各构成要素对称分布,进而组成了多进深三合院或四合院。一正两厢一院墙就组成了三合院,若外加过厅与倒座又组成了四合院。当一进院尚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时,又开始向纵向或横向拓展。沿纵向轴线院落向南发展,在关系上与主院形成从属多进院落。在此基础上,向左向右延伸与主轴线平行的院落,就分成了主次院落,次院较主院小而狭长,花园、马厩院分布其间。由这样若干个院落组合,最造就了规模宏大的吴家大院。再看院落空间,一般呈渐进式变化,随着人由院外向院内运动,空间亦由公共性向私密性过渡,于是就出现了标高空间等级由低向高过渡、院落面积由大向小的两大过渡。由公共巷道入宅门进入半公共性一进院,穿过过厅到达仪门,再跨入仪门就抵达二进院相对私密的中心空间,渐进的布局一直到二进院的正房二层。环顾四周,整个宅院及周边景致一览无余。再看那马厩院、倒座、过厅、公共半公共性空间分布于外院,正房、卧室及绣房等最私密的空间布置于内院。如此一来,在院落流线上,因大门与轴线错开(东南巽位),在步入大门(宅门)时流线转折。二门(仪门)居中轴线上,两侧佛龛对称,垂花门是重点装饰门。由此进入内院,再上踏台阶就到达正房,流线形成一转折和两抬升。也许,缘于西庄地处晋西黄土高原与晋中盆地的衔接处,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吴家大院成为合院砖木结构与山地窑洞建筑完善融合的民居典范,兼具晋西丘陵沟壑区的民居风格与晋中地区的深宅大院之特点。再从巷道上观赏,各院落顺自然地形巧妙设计,相互贯通,穿行较顺直。村落中心自北向南以三条巷为主干道,自西向东有四条次巷贯穿,空间布局由各院墙围合而成,主次巷道分明,曲径通幽,或转折或行进,或钻拱或见日,赋予人以静谧幽深之美感。

如果要了解吴氏族人文化品位和崇尚儒学的风气,需从古建筑群中品味。譬如,在选址与建造中,特意把“德厚清源、福寿安宁”之儒家思想融入到八大堂院中,还注重门第建筑,门楼高大,样式繁多,富丽堂皇,丝毫不比其它晋商大院逊色;从宅院堂名来看,“树德、怀德、裕德、积德、宁善、守约”无不体现出儒家崇尚品德、严于律己之高尚品质;从建筑砖、木、石三雕装饰来看,“二十四孝”“桃园结义”“琴棋书画”等民间典故以及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使人能感受到主人修身劝勉之良苦用心与博大精深之儒家思想。尤其从砖雕、木雕、石雕“三雕”来看,不仅赋予了古建予灵气和生机,而且营造了整个家族之祥和气氛,赋予人一种古朴馨香、深沉、厚重的感觉。

来源:解德辉 行走大美吕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