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缺粮缺水怎么活?老兵回忆:喝尿液,吃炸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甘岭战役5979怎么读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缺粮缺水怎么活?老兵回忆:喝尿液,吃炸药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缺粮缺水怎么活?老兵回忆:喝尿液,吃炸药

2024-04-06 2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甘岭战役,之所以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战役,主要原因在于这次战役的坑道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军,完全占领了上甘岭的表面阵地。我志愿军在进行反击时,坚守在坑道里和敌人作斗争。

只是敌人久久不能彻底拿下上甘岭,于是他们改变策略。用火力封锁了进出上甘岭的所有通道,甚至把炮口对准了坑道出口,妄图把我志愿军困死在这里。

敌人打过来的炮弹,把上甘岭的山头炸成了平地,炸弹一响,坑道上方就扑簌簌的往下掉土。

战士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吃喝拉撒睡,基本上都是在坑道里解决,因为敌人根本不给战士们出去的机会。

有的战士忍不住出去小便,就再也没有回来。战士们强忍悲痛,到了晚上才敢把遗体悄悄收回来。

可是遗体的存放,也是个问题。尽管当时正值冬季,可是坑道里不通空气,闷热难耐。

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幸存战士回忆:“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

战士们最欢喜的时候,就是晚上到洞口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可是这些问题还都可以忍耐,但是缺水缺粮,才是坑道里最严重的事。

很多人应该都读过小学课本上《一个苹果》的故事,说一个小战士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送上来一个苹果。战士们之间互相谦让,谁都不肯吃了这个苹果。

最后连长起头咬了一小口,战士们才开始吃,一圈下来,苹果还有大半个。

这个故事并不是书本上杜撰出来的,而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真实发生的。

12军35师104团机枪连战士,是吃到苹果的幸运儿之一。

他说:“看到苹果谁不想吃,都想吃,我们已经很久没喝到水了,但是不能吃,必须留给最需要的同志,这就是我们的无产阶级的感情。”

12军34师100团通讯员兼理发员的王德君老人,在坑道里被困了十几天时间。晚年他回忆起这段岁月时说:

“两天没喝过水,嘴皮子都干了,嘴都翘起来了,眼睛发昏,睁不开,鼻子发烫,喝点水比吃药都好,饿得心发慌,但是枪一响,脑子会忽然变得很清晰。”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对于志愿军战士而言。战斗,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反应。

那么志愿军在被封锁,缺粮又缺水的情况下,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靠什么活命?

第一、尽可能吃压缩饼干。

压缩饼干的味道其实并不怎么好,但是一口都不吃的话,根本就坚持不下来。吃了的话,好歹还能补充点能量。

战士们为此还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把压缩饼干放在坑道里的岩壁上,岩壁上会慢慢渗出水来,不够喝,但是能够把饼干弄得潮湿一点。

等饼干的两面都浸湿以后就可以吃了,但是因为岩壁上的水分夹杂着难闻的味道,压缩饼干吃下去,令人作呕。可是没办法,不吃就会死。

第二、吃雪水。

其实所谓的雪水,是真正意义上的“血水”。因为上甘岭阵地上的雪,已经被牺牲战士们的鲜血浸透。而且想要获得干净的雪,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抗美援朝老兵马发泉老人回忆说:

“白天打一仗,晚上下点雨,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坑道前面有个小坑,里面都是血水,有个炊事员看到是血水,就用手兜起来吃……血水里面有蛆虫,但是没办法胃里面实在是烧得慌,就把蛆虫一起吃下去。”

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当时的环境确实如此恶劣。

在缺水断粮的情况下,还不知道敌人的封锁会持续多久。只要有一线生机,就绝对不会放弃。

喝雪水,吃蛆虫,这在现代人看来完全难以忍受的事情,志愿军战士却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战斗,只能咬牙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三,吃炸药。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12军31师92团1营三连战士李亚林老人回忆当年的经历时说:“黄石做成的炸药,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吃多了不好。”

黄石的矿物名叫做叶腊石,叶腊石是黏土矿物的一种,和观音土一个性质。通过咀嚼,可以暂时缓解饥饿,同时还可以补充水分。

但是吃多了容易肚子胀,因为这种东西难以消化。能在饿极了的情况下吃黄石,可以想象得到,志愿军战士当时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

第四,喝尿液。

战士们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补充水分,用罐头盒子接尿,可是有尿的前提是有水。当水没有的时候,尿也就很少了,并且因为长期吃不上食物,尿液跟泥一样浑浊。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浑浊的尿在后期都成了奢侈品。大多数情况下,尿都是供应给伤员的。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将军在回忆录中说道:

“极度缺水,战士们舔吮坑道壁上渗出的一点水珠,甚至以人尿解渴。”

几乎每一个通讯员向上级请示时,战况通报倒是在其次,首先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水。

在山下的志愿军,想尽一切办法给坑道里的战士们送水送粮。但常常派出去一个班,在路上会牺牲掉三分之二,能带着物资活着进入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

当时志愿军的立功标准是:“谁能往坑道里送进去苹果,谁就获得二等功。”

为什么送苹果,因为饮用水容易在半路洒掉,而且难以携带。于是就选择既能充饥,又能解渴的食物,苹果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后来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光是往上甘岭上运输物资的人员,就伤亡了1700多人,占上甘岭战役伤亡人数的百分之十四左右。

上甘岭一战,敌军火力凶猛,对我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火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

但就在这样强大的敌人和自然条件下,我志愿军战士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在上甘岭鏖战43天。

上甘岭战役,却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