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 “回头看”相关工作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语言文字水平 关于开展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 “回头看”相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 “回头看”相关工作的通知

2024-03-22 05: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开展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

“回头看”相关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职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根据2023年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要点中关于组织各级各类学校达标建设“回头看”检查工作的要求,现启动我区中小学校(含职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回头看”工作。

    一、相关背景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精神,区教育局、区语委办于2017年组织开展学校系统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活动(详见徐教〔2017〕34号),并于2019年年初完成对各所学校的达标验收。2021至2023年,在达标验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区语委办进一步组织开展了校园用语用字专项检查、网页公众号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抽查等工作。

    二、工作要求

    开展达标建设“回头看”自查工作。后续将根据市教委、市语委办专项工作要求,逐项推进各相关工作。

    (一)请各学校对照《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见附件),总结梳理2019年至今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推进情况,并做好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撰写“回头看”书面材料,包括:工作情况汇报、特色工作案例两份材料。

    1.工作情况汇报撰写要求。

    总结2019年至今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推进总体情况,特别是学校在通过达标验收后,在中华经典诵写讲、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及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新举措、新成绩。材料标题以“**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回头看’工作汇报”命名,字数控制在1200字以内。

    2.特色工作案例撰写要求。

(1)案例内容。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①学校在引导教师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②学校在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③学校在引导教师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④学校在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⑤学校在培养学生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⑥学校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2)案例要求。

    原创,形式为亮点经验总结或优秀典型案例,题目自拟。文稿不超过3000 字,包括题目、正文、插图、落款(学校全称及执笔人)。案例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文风朴实,情感真挚,亮点凸显;配图3幅。

(三)材料报送要求

    材料电子版请于5月4日前发送邮箱:[email protected](文件名分别以“**学校‘回头看’工作汇报”“**学校特色工作案例”命名);书面稿一份,加盖公章后于5月8日前送至永嘉路354号303室。

 

    各学校要对“回头看”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将本次工作作为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一校一特色”建设。

                                        

                         徐汇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4月

 

 

                                  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要点

分值

1    制度建设(25分)

1-1       工作机构

有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有校内部门分工负责制度。

5分

1-2       长效机制

语言文字工作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校长熟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在用语用字、学生培养、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关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章制度,并有定期检查落实制度;在职务评聘、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制度中,有关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应用情况的明确要求。按照规定开设写字课和书法课。建立奖惩机制,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10分

1-3       校园环境

普通话是学校的工作语言和基本交际语言。校内有永久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标识或标语,学校主页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重视环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熏陶作用,校内公文、文件、网站、宣传信息平台以及名称牌、指示牌、校风校训、标语、建筑物等用语用字符合规范及相关要求,汉语拼音使用规范,外文使用符合标准、规范。

6分

1-4       经费保障   

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管理严格、使用规范、效益显著。

4分

2    能力建设(30分)

2-1       规范意识   

教师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强,学生有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中华文化和语言的自豪感。

5分

2-2       教师能力

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方案,强调培训效果。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通过定期培训、综合培养等方式,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

10分

2-3       学生能力

学生培养目标中有明确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达到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学生能熟练规范地使用普通话;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书写规范。

15分

3    教育教学(25分)

3-1        教学活动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教师在授课、教案、讲义、板书、课件、试卷、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用语、用字和书写规范。语文教师熟悉、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课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日常和定期的口语考核。

15分

3-2        文化传承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将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教师自觉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率;学生有相关兴趣小组或社团,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10分

4    宣传普及(10分)

4-1        法制宣传

将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列入学校普法宣传教育,网站、信息屏或宣传栏中有相关内容并定期更新。教职工熟悉掌握、高年级学生基本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4分

4-2       推广普及

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在家校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社会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为家长和社会提供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咨询或培训服务。

6分

5    科学发展(10分)

5-1       科学研究

重视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有可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研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重视并开展学生口语测试评价。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5分

5-2       创新实践

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言文化活动,形成品牌或传统。自主研发语言文字校本课程、教材或教辅材料,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5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