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口vs 上海落户究竟该怎么选?结果出乎预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积分落户难吗 北京户口vs 上海落户究竟该怎么选?结果出乎预料!

北京户口vs 上海落户究竟该怎么选?结果出乎预料!

2024-07-12 0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北京户口有多难拿呢,有网友称:“甚至比美国绿卡还难拿”

举例:全国知名的考研辅导专家张雪峰,奋斗14年也没拿到北京户口。

为什么离开北京,理由很残酷也无奈: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将来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就像张雪峰说的:“简单的生活,在北京,一点都不简单”,就这点来说,上海还是很人性化的,将户口和积分分开,即使没有上海户口,只要满足居住证120分就可以在上海参加中高考!

北京VS上海留学落户政策对比

学历要求:

北京:只能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才能申请留学生落户,并且需要满足出境365天(不包含假期,以护照出入境时间为准)

上海:本科生即可申请留学生落户,如果我们在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累计出境时间不能少于1年;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累计出境时间学习不能少于半年,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累计出境时间学习不能少于2年。

社保要求:

北京:对社保基数没有要求,但在递交申请材料时至少要出具缴纳3个月及以上的社保证明。

上海:需要根据申请人的前置学历和国(境)外高校的学校质量来判断缴纳12个月1.5倍社保或者6个月1倍社保。

企业要求:

北京:申请人工作单位必须有落户指标,且愿意为申请人提供落户指标,并且光有指标还不行还需要公司有集体户口能为留学人员提供档案和集体户口或委托相关机构。

上海:留学生并没有企业指标的限制,只要公司注册在上海,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就可以满足落户条件。

对比总结

从北京、上海的留学落户的学历、社保和企业等综合对比下来,很明显上海户口的难度目前是小于北京的,想要通过留学落户北京,本科生和出境不满一年时间要求,是无法通过留学生落户。

这一要求就筛掉了很多人,其中要求最难的还是要公司指标问题,需要找到有落户指标的在京企业,现在有指标的公司本来就很少,公司内部都在排队竞争,很难拿到名额,而且北京为更好的控制认可,甚至开始加强了对公司的审核,能获得落户指标更为艰难。

北京积分VS上海居转户

那也有人说,不能通过留学生落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落户。

以最适合大众的方式来看,北京是通过积分落户,上海是通过居转户落户。

上海居转户的要求就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持有七年居住证、累计缴纳7年社保和以及中级职称等,而北京积分落户,要求范围就比较广了包含:社保、个人、学历、住房、就业居住区域、创新创业、纳税、年龄等加分项,所有的积分项计算总分排队。

再让我们来看看申请人数对比:

2021北京积分落户分数线:最低分:100.88(最高分:129.38)

2021北京积分落户达标人数:共6032人(申请人数共122852人)

2020北京积分落户分数线:最低97.13分(最高124.17分)

2020北京积分落户达标人数:共6045人(申请人数共130111人)

总体而言,想要凭借积分落户北京也不简单,对申请人来说综合要求更高,而且每年的达标人数仅占申请人数的5%,上海居转户则没有这个要求限制,只要你满足居住证年限和社保等要求,就可以去申请,并不需要排队。

有网友根据北京公示的年龄和人群统计得到一个结论:“ 北京积分落户成功的主力年龄段是40-45岁,上海居转户落户成功的主力年龄是30-35岁,普通平民拿到北京的户口比拿到上海的户口难10年。”

北京VS上海的他人选择

当然北京和上海到底该怎么选?除了户口,我们再来听听网友的部分意

网友a:

我个人在一些方面更喜欢北京,另一些方面更喜欢上海。如果是再让我选择本科的学校,我一定会选择去北京.....如果是选择工作的地方,那么就一定是上海了

网友b:

哪里有户口去哪里,都有户口选北京

网友c

北京上海都可以,上海有更职业的打工人才和规范的管理体系,可以去上海去搭建自己的管理体系中心,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北京作为首都,能够更方便的链接国内深度核心资源,当然要根据公司情况来看。

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是优秀的城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但是从落户的角度来看,上海的落户较北京更容易。

当然也有同学想问陆老师:“我可以在两年之内先落户北京尝试一下,如果不合适,我再来上海,这可以吗?”

虽然政策里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可行性,但要注意的是目前上海没有这样的成功案例作为支持,所以陆老师不建议你做这样做。

有任何关于上海户口、居住证、学历等问题,欢迎扫描下方评论区留言!落户路上我们与你一路同行,相信我们,让你落户快让人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