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研究现状及“十四五”展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小番茄价格 “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研究现状及“十四五”展望

“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研究现状及“十四五”展望

2023-11-29 0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是鲜食和加工番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种子市场,种子市场规模超过15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稳步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番茄育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育成的新品种在复合抗病性和品质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特别是粉果品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品种约85%以上,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

  今天就从生产、市场、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为大家介绍过去5年间我国番茄产业取得重要成果,并对“十四五”提出展望和建议。

  

一、“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发展概况

  

1、生产与销售情况

  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据农业农村部蔬菜生产农情监测项目统计,2018年番茄栽培面积1663.7 万亩,产量6483.2万吨。

  设施番茄面积96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392.2万亩,大中棚500.3万亩,小棚71.2万亩。露地番茄面积700万亩。

  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加工番茄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或者第三。

  

  

2、科技发展概况

  

1)重要科技进展及成果

  在番茄种质资源挖掘和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❶ 先后鉴定出一批抗病、抗逆、优质的遗传资源,定位或克隆了抗病、产量、品质、株型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或者QTL。

  ❷ 利用代谢组学,鉴定到了涉及糖代谢、酸代谢、VC 合成与代谢等具有更好番茄风味的化学物质的组合,解释了番茄风味变差的原因, 揭示了从野生番茄到栽培番茄的育种过程中,具有涩味的毒性抗营养因子茄碱的含量逐渐降低。

  ❸ 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种质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以天然耐盐碱和抗细菌疮痂病的野生醋栗番茄为基础材料,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多个产量和品质性状控制基因的编码区及调控区,在不牺牲其对盐碱和疮痂病天然抗性的前提下,将产量和品质性状精准地导入了野生番茄,加速了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

  ❹ 获得一批与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实用性标记。例如抗晚疫病、灰叶斑病、黄化曲叶病毒、茎基腐病等主要病害及耐盐等非生物胁迫性状、雄性不育等性状。

  

  

2)种质资源创新

  国家蔬菜中期资源库中现保存番茄种质资源3349份。近年来,国内育种单位在种质创新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材料。

  ❶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别对200份鲜食番茄和醋栗番茄资源进行了精准鉴定。

  ❷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单位构建了潘那利番茄、多毛番茄、契斯曼尼番茄、醋栗番茄等野生番茄的渐渗系,并利用这些渐渗系以及引进的国外构建的渐渗系,挖掘出了一批优异性状。

  ❸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等用红果材料创制出了粉果、紫果材料,将正常可育的材料变成了不育的材料。

  ❹ 中国农业大学创制出了高 γ- 氨基丁酸材料和耐旱材料。

  ❺ 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创制出了长货架期的材料。

  

3)新品种选育

  “十三五”期间新育成的品种,基本均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植株综合抗性提升,果实商品性特别是硬度明显提高,商品果率较高,连续坐果能力强。这些品种包括大果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

  

  

3、生产发展概况

  主要优势产区有:黄淮海及环渤海设施生产区域、北部高纬度夏秋生产区域、长江流域早春生产区域、西南冬季生产区域、华南番茄生产区域。

  

4、市场发展情况

  2011年以来我国番茄产值呈波动态势,其中露地番茄每亩产值低于设施番茄,且露地番茄产值在波动中下降,设施番茄产值波动中略有上涨。

  2016年设施番茄每亩产值13495.25元,露地番茄为6841.44元。2016年设施番茄总成本为8188.11元/亩,露地番茄为4183.58元 /亩。2016年设施番茄每亩利润5307.14元,露地番茄为2657.86元。

  

  

二、番茄产业“十四五”展望及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番茄种业最主要的问题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性成果少。现在国内番茄育种利用的抗病基因、优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外品种的分离。

  科企脱节也是影响育种开展的主要因素,并且科研呈现碎片化,缺乏规模化、系统化、高效化的育种技术体系。

  我国番茄生产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在精准化肥水调控方面,与国外集约化生产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新型流行病害也日益增多,包括褪绿病毒病、由冠状根腐病导致的死棵、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等,目前还尚未有抗病品种育成,常造成严重危害。

  

2、展望与建议

  番茄产业要想稳定发展,种业势必先行。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资源的保护、收集和评价,深入地挖掘不同类型的遗传资源、提高育种效率。

  同时,积极储备基因编辑技术,应对未来育种变革。除了继续关注商品品质外,应将品质育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质高价的高端市场所占份额快速增大。

  另外,国内市场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适合高效轻简化种植的品种也亟待列入育种日程。为了应对极端气候变化,也需要未来的品种耐高温、高湿、低温等逆境条件。

  乡村产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可满足农业旅游、农业康养产业发展需求的品种,也成为一个新的育种方向。

  总之,加强番茄育种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不断满足各种市场需求,才能使我国早日成为番茄产业强国。

  来源:《中国蔬菜》

  来源:中国蔬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