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有望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林湖越窑遗址博物馆地址 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有望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有望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2024-06-30 0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宁波慈溪上林湖,昔日的“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如今,洗尽铅华,四周沉睡着的200多处古窑址和满地的碎瓷片。同时,在这里烧成的“秘色瓷”曾经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高峰。

2014年9月,人民网“一带一路”报道组来到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青瓷“露天博物馆”之称的上林湖越窑遗址,领略当年当地越窑青瓷的风采。同时,报道组探访了慈溪匡堰镇倡隆村金鸡岙2号——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越窑青瓷有限公司,通过与越窑青瓷传承人孙威的深度对话,挖掘越窑青瓷重新回归的背后故事。

在采访中,孙威曾向报道组透露,他的心愿,是让越窑青瓷重振亚洲雄风,回归国际市场。日前,他致电告诉我们,他的愿望实现了!“目前不断接到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订单。”2015年5月,孙威将部分越窑青瓷作品通过集装箱运往意大利罗马进行展出,近90件越窑青瓷产品在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主大门展厅,连续展出10天。

对越窑青瓷深有研究的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林士民表示,上林湖申遗工作做了很多年,又被列为“海丝”申遗的遗产点名单,那么就要保护好遗址现场,尽量保证遗址的原址原貌,现在慈溪在建的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和上林湖越窑文化产业传承园,都是为了在保护中传承,同时还要做好越窑青瓷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把相关的机构和责任人落实到位。

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海上丝绸之路”为我国2018年申遗项目,上林湖越窑遗址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内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这意味着上林湖越窑遗址有望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根据计划,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工作要在2017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2017年8月前后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考察评估,2018年正式公布申遗结果。

整治后的上林湖越窑遗址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各方游客。游客从主入口出发,在码头登上游船,就开始了上林湖越窑遗址的游览。一路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到后司岙窑址,遥望那些特别烧制的匣钵,遥想秘色瓷的传奇。

“秘色瓷”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18日是2017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浙江省慈溪市发布消息,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项目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慈溪继1998年度寺龙口越窑遗址入选“十大”之后第二次获此殊荣,也是今年浙江省唯一一个入选项目。

发布会上,慈溪市市长项敏说,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首次确认了秘色瓷的生产工艺及兴盛过程,解答了秘色瓷“哪里造”、“怎么造”这两大核心问题。

秘色瓷究竟什么颜色?浙江省考古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沈岳明说,秘色瓷应该呈现出莹润天青色,翠中带蓝、偏青绿色,而普通的青瓷与之相比就显得比较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士郑建明说,由于烧造工艺复杂考究,秘色瓷一般要外面加一个瓷质匣钵才能完成烧造,这个过程一般是在无氧状态下的强还原过程。一旦匣钵破裂漏入空气,都会影响秘色瓷成品的色泽。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烧造地,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并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郑建明博士说。

后司岙窑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这里是上林湖越窑遗址的最核心位置。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作坊遗迹,考古人员清理了厚达5米多的废品堆积,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实现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探索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青瓷最为重要的的生产中心之一,后司岙窑址则是上林湖窑场目前已知最为重要的一处青瓷窑址。

今年4月初,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新成果,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为期一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探索了现代科技在内水平静水域水下考古中的创新应用与有机融合,多项技术突破国内水平,为我国内水平静水域水下考古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案例。

据了解,本次针对上林湖后司岙水域的水下考古调查,除综合运用声吶、地磁、电磁、激光以及航空摄影测量等物探方法外,在其具体的应用中也有诸多创举,如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潜水员导航探测系统、DIDSON高清声呐、探地雷达的运用以及水陆一体的基础地理信息的生成,这些在我国的水下考古中均属首次。其中,探地雷达的首次成功运用意义尤为重要。

“探地雷达一般用于干燥的陆上探测,其原理是根据电磁波传播分析推断被掩埋介质的形态和性质,并通过识别异常发现被掩埋的目标体,从而寻找到被掩埋的各类迹象。”据考古专家介绍,调查中探地雷达在水下的成功运用表明,淡水水层的低电导率且近似为均匀介质的特性,十分有利于雷达波穿透水体、入射至湖底地层中,从而实现对凸露于湖底表面及被掩埋的水下遗存的剖面探测,纠正了以往关于探地雷达不适用于水下考古的认知。

同时,在数据采集方面,本次调查根据需要为探地雷达加装了高精度差分GPS定位设备,实时记录雷达测点坐标,保障了数据采集的可控、可靠;在数据处理方面,除了常规的技术处理之外,还对原始数据作了增强处理,对雷达信号在湖底迅速被淤泥吸收进行保真补偿与恢复。

非遗传承人重振越窑青瓷 回归国际市场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宁波慈溪上林湖作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之一,其烧成的“秘色瓷”曾经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高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始于东汉时期的上林湖越窑青瓷烧制了一千多年,消失近一千年,直到当代才重放光彩。

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迈华、孙威父子皆为越窑非遗传承人。父子二人多年来扎根上林湖,为恢复沉寂千年的越窑而努力。

如今,上林湖国家级“非遗”、上林湖商标、原产地标记,都以孙迈华、孙威父子位于上林湖边的工厂为载体进行保护。慈溪上林湖越窑越来越被公众所知晓,目前不断有人循着“上林湖越窑”这一标记来到越窑发源地,追根溯源感受青瓷的魅力。其中也不乏慕名而来的采购人员,把一批批贴有原产地标记的青瓷从慈溪带出去,被更多的人熟知、认可。

孙威希望越窑青瓷能重振亚洲雄风,回归国际市场。2013年5月,孙威和意大利的专家进行了对接,要在中国的青瓷上融入国外的设计。通过不懈努力,孙威的愿望实现了。

2015年5月,他和师傅们的部分越窑青瓷作品通过集装箱运到了意大利罗马。在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主大门展厅,近90件越窑青瓷产品连续展出10天。“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作品是意大利的设计师画的,但是所有的成品都是我亲自做的,这里每天至少有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多人进出,等于是让越窑青瓷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露脸,我感到特别自豪,而且除了潘天寿大师的后人,我是在此做特展的第二个中国人。”孙威掩饰不住开心和骄傲。

而在那次展会后,孙威不断接到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订单,目前与这些国家的艺术大师们的交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青瓷是慈溪三大文化名片之一,现在又在申遗,如何让整个社会都感受到这个文化,我和父亲都希望能出一份力。”孙威说。

目前,慈溪市规划的上林湖越窑文化产业传承园已经基本完工,孙威也期待着能更好传承越窑青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