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强、专科医院排名全揭晓!三甲医院现状与问题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排名 全国20强、专科医院排名全揭晓!三甲医院现状与问题分析

全国20强、专科医院排名全揭晓!三甲医院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3-12-23 17: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健康界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的时间临近,多家综合医院晒出2019国考排名!

本次完成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分析工作,比去年的2398家多出15家。

最新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专题

截至3月30日,健康界梳理各家医院及相关部委发布的成绩信息,汇总出此次“国考”的综合医院部分情况(A及A以上等级)。

2019年“国考”最新成绩: 

综合类TOP20:

2019年“国考”中医院组最新成绩: 

2019年“国考”中西医结合组最新成绩: 

2019年“国考”专科医院最新成绩: 

妇产科:

儿科:

口腔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手术组:

以上数据来源:各公立医院公布数据  整理/制图:健康界

2021年3月30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这是继去年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榜后,国家层面公布的第二次医院全国“大考”成绩。《通报》中分析了2019年度全国三甲医院发展现状以及从此次绩效考核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

图源:医政医管局官网截图

(一)

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显现。

随着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完善,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并强化结果运用,各医院以绩效考核为契机,优化医院内部管理,将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方案与国家绩效考核相衔接,2019年度绩效考核数据质量显著提高,部分指标向好趋势明显,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有效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1.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项目完整率为99.99%,较2018年提升8.41个百分点;数据准确率为98.28%,较2018年提升16.52个百分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的提升,为获得更加客观、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提供有力保障。

2.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新高度。2019年参加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为1874家,较上年增加110家,参评率达99.36%,达到历史新高(见图1)。全国平均级别首次超过3级,其中78.13%的省份平均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获评7级的医院达到4家,新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三级公立医院更加重视电子病历建设,为下一阶段提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3.临床检验可比性进一步增强。2019年96.24%的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同比增长14.36个百分点(见图1),医院参加国家室间质评的主动性明显提升,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和通过率分别稳定在73.87%、96.50%的水平,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打下坚实基础。北京市、天津市在国家室间质评的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西藏自治区医院的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普遍较高,反映出国家自2016年起在西藏实行室间质评免费举措取得积极效果。

图1 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和室间质评参评率

4.医疗服务流程持续优化。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达47.26%,同比提升5.24个百分点,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候时间为20.23分钟,同比减少2.75分钟。其中,东部地区预约诊疗率相对较高,达51.76%,尤其是福建、北京、广东预约诊疗服务整体开展较好。

5.合理用药水平稳步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且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药师作用进一步发挥,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逐年提高,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保持稳定,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明显下降(见图2)。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全面推开后,医院积极配备使用中选药品,2019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用量为77.15%(依据中标药品的采购金额占比计算)。

图2 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及辅助用药使用情况

此外,委属委管医院尤其是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各维度的表现突出,体现了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领头羊作用,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高水平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

三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1.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成效。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向医联体内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转患者1496.04万人次,同比增长14.93%,其中,门急诊和住院下转人次数同比分别增长11.13%和39.23%(见图3)。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同比稳步提升(见图4),三级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和分级诊疗制度要求的积极性更高。

图3 2016-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下转患者情况

 图4 2016-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2.医疗技术能力不断增强,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同步提升。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DRG组数中位数较上年增加27组,诊疗病种覆盖面逐年增加,医疗服务广度进一步提升明显。陕西、甘肃和青海的病例组和指数(CMI值)均较上年增加0.03以上。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I类切口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中位数较上年下降(见图5)。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阳性率85.36%,较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稳步提升,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持续向好。

图5 2016-2019年部分质量安全指标变化情况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增幅继续高于在职职工人数和床位数增幅。每医师门诊人次数、每医师出院人次数、每床位出院人次数同比持续增长,三级公立医院在医务人员和床位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见图6)。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持续增长、平均住院日持续下降,床位使用率达99.63%,时间消耗指数继续降低,努力缓解患者“住院难”、“手术难”问题。

图6 2017-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规模与效率变化情况

3.医院管理精细化程度和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一是内部管理能力提升。通过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医院运行成本有效降低,2019年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95.71元,同比减少12.80元(见图7)。大部分医院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大型医用设备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如巡检、保养、维修、培训等,上海、四川、山东等地相关工作开展较好。

图7  2016-2019年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元)

二是医药费用增幅趋于平稳。2019年,三级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为6.28%和5.27%,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分别为5.98%、3.23%,总体增幅水平合理(见图8)。

图8 2017-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费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三是经济状况有所改善。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亏损率同比减少4.77个百分点(见图9-10),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同比增加0.49个百分点,体现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

图9  2017-2019年医疗盈余率(%)

图10  2017-2019年各医院亏损率(%)

四是“两个允许”政策逐步落实。每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日趋下降,人员经费占比(即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同比提升0.49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提升2.97分,反映出科学调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不断优化人员支出结构,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满意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见图11-12)

图11  2016-2019年人员经费占比(%)

图12 2016-2019年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4.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继续加强,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健全。2019年,93.26%的医院有符合统计条件的考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基本保持稳定。三级公立医院同期招收进修总人数、教育教学培训人次数逐年提升,紧缺专业持续扩大招收规模,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稳步提升,师资力量不断充实、专职管理人员队伍持续壮大,发表教学论文数量、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教学产出稳步增长。平均培养进修医师(进修半年及以上)78人,接受进修医生人数超过500人的医院达49家,来自对口支援医院和医联体内医院的进修医师比例分别为9.8%和26.4%,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医学人才。

其中,四川省不仅招收进修医生的数量大,且来自对口支援医院和医联体内医院的进修医生比例(分别是17.4%和43.0%)也远高于其他省份,发挥了示范作用。全科、儿科和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完成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尤其全科提高了11.56个百分点。2019年获得科研经费的三级公立医院比例、每百名卫技人员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的医院占比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临床药物试验项目数以及中医药相关项目数同比增幅显著。科研经费总量位于全国前5位的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5.患者满意度稳定在较高水平。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41分、91.01分,同比提升1.41分和1.01分。其中,门诊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四川省;住院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和湖南省。门诊患者对护士沟通、医生沟通满意度普遍较高,对挂号体验、环境与标识、医务人员回应的满意度偏低。住院患者对医务人员对患者家属态度、医务人员回应性和医生沟通的满意度较高,对疼痛管理、出入院信息及手续、饭菜的满意度偏低。相比之下,门诊患者对于隐私保护、住院患者对于医生沟通的满意度提升最快(见图13-14)。

图13 2018-2019年门诊患者满意度比较

图14 2018-2019年住院患者满意度比较

在此次全国三甲医院绩效考核中,也发现一些主要问题:

(一)三级公立医院发展不充分问题逐步改善,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从绩效考核数据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从区域发展看,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以及西南的四川和重庆三级公立医院整体指标较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除四川、重庆外)整体偏弱。医疗服务能力、科研项目经费、紧缺医师配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例如,西藏的出院手术患者四级手术占比不足10%,黑龙江、辽宁、西藏、吉林等地的低风险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MI值排名前20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儿科医师占比相对较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宁夏、甘肃、湖南的精神科医师占比相对较低,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护比未达目标值。

(二)住院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现象仍然存在。分析全国三级公立医院2016年至2019年病案首页数据,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异地就医患者588.2万例(按照患者工作地和居住地判断患者是否为异地就医),占年度出院患者的6.74%,较2018年基本持平。省外就医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化疗、肺炎、脑梗死、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心绞痛、恶性肿瘤治疗后的随诊检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等。流出患者数量最多的省份仍然为安徽、河北、江苏、浙江和河南,流出患者人数有所增长,但河北、浙江、河南的患者流出率(流出本省的异地就医住院患者占全国异地就医住院患者的比例)有所降低;流出患者占本省住院患者比例最多的省份仍然为西藏、安徽、内蒙古、河北和甘肃。住院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前5位依然是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广东,共占全国异地就医患者的52.7%,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江苏、广东的异地患者流入率(跨省流入的异地就医住院患者占全国异地就医住院患者的比例)有所下降,浙江收治全国异地患者的相对位次由2018年的第五位上升为2019年的第四位; 流入患者占本省收治住院患者比例最多的省份分别为上海、北京、天津、宁夏和重庆。

(三)运营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2019年,295家医院医疗盈余率(即收支结余)为负的三级公立医院中,部分医院的人员经费占比超过40%。39.04%的医院资产负债率大于50%,在化解公立医院符合规定的长期债务的同时,完善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调整收支结构、加强运营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全国设立了总会计师的三级公立医院数量不足二分之一,部分医院尚未完全落实总会计师职责、权限,未能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医院重要经济事项分析决策中的专业优势。

(四)内部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有316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未能达到3级。二是部分医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尚不规范,还没有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台账、制定大型医用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三是在临床用药合理性方面,西藏、陕西、安徽、上海、湖北、江苏、广西、海南8个省份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仍高于40,其中广西和陕西以及部分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上升趋势;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同比略有上升,但距离国家对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60%的目标存在差距;临床药师占卫生专业人员比例为3.90%,且存在区域差异。四是在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方面,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耗材总收入比例为33.17%,较上年呈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药品、卫生材料、检查检验费用的管控力度。五是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2019年度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8.76分,虽然较上年有所提升,但整体仍然偏低。

(五)临床带教师资的培养有待加强。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人数62.82万(占医师总数的69.46%),其中,接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培训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数为18.56万,占比约为29.55%,与医院教育培训学员之比为1:7.42,临床师资的培训培养力度不够。

关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2020年,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继续组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考核旨在加强和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引导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定量50个,定性5个)。

考核中,综合医院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设三个子区间。其中,排名前20%的医院进入A等级。A等级中,前1%区间为A++,全国共有12家三级综合医院获得此评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