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堆考古文化价值 ​“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

2023-09-03 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6年三星堆考古工作人员在坑中清理器物

古蜀国一度十分强盛,是中原王朝沟通西南边地和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据记载,夏朝末代君王桀为了征服古蜀国,派遣大将军扁攻打蚕丛和有缗氏。蚕丛自知不敌大军,遂与有缗氏合计献上美女以求和。夏桀被美女所迷惑,下令撤兵。商代时,蚕丛被其他部落击败,蚕丛的子孙后裔也大多逃散至他处。

蚕丛死后,古蜀国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君王,名叫鱼凫。唐代诗人李白评有诗云: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鱼凫在担任国君期间,正值商王朝濒临崩溃的边缘。因与商纣王不合,古蜀国参加了周武王讨伐纣王的会盟,并在伐纣的洪流中担任主力军。

《尚书》中记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也就是说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古蜀国的军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说,古蜀国军队出战时大多载歌载舞,并用悠长宛转的嚎叫声彰显军威,还以神明附体的傩舞仪式为军队增添士气。无疑,这些仪式都是对敌人的一种蔑视与威慑。尽管古蜀国与商朝时常发生战争,但凭借蜀道的天堑、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古蜀国人始终过着相对安逸和封闭的生活。

▲1986年三星堆考古,坑中青铜大立人出土现场

春秋时期,古蜀国愈发强盛,一度欲灭亡周边的巴国。公元前316年,正值战国称雄之际,巴蜀风云再起,古蜀国的君王率大军向苟延残喘的巴国大肆进攻。巴人节节败退,眼看就要亡国。无奈之下,巴王遣使向秦国求救。

此时,秦国深知进攻蜀国的时机已然成熟,秦惠王遂派大夫张仪、司马错等率师伐蜀。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古蜀军不得不从巴国退兵,迎战秦军。这场大战并未持续太久,古蜀军便溃败不堪,古蜀国的君王也在战场上丢掉了性命。随即,秦军攻占古蜀国都城,从而宣告古蜀国的灭亡。不久,秦军东伐巴国,巴国灭亡。战争的硝烟散去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古蜀文明瞬时消匿于历史长河之中,仅留下悲鸣的神兽玉器在古蜀国的故土上泣血哀啼。

或许是受中原文明的影响,古蜀国人也崇信巫觋,因此将青铜和玉器作为祭祀的礼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神面具以及兽鸟图案就是这一真实写照。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不仅是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代表,也是典型的祭祀礼器。

此青铜立人像高约170厘米,身着一件燕尾服式的袍子,赤着脚站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是现存商周时期最高的青铜立人像。铜像两手一高一低,呈握东西状。专家从这个铜像的神情和手势中推测,此人应是一名巫师,这尊立人像应是祭祀中所用到的器具。

▲青铜大立人

▲青铜神树

此外,三星堆文物中还出土有金杖、青铜神树等祭祀文物。金杖长约142厘米,上面雕刻有精美、神秘的纹饰以及两只相向的鸟和两背相对的鱼,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还压有一只箭状物。另外,杖上还刻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据考证,树上所站立的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代表太阳的神鸟。在繁茂的树枝和果实上还雕刻有尾在上、头朝下不断攀缘的神龙,这些鸟兽都与古蜀国的祭祀文化有关。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数量如此庞大的祭祀礼器为何会埋葬于坑内呢?因为尚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人们只能依靠猜测去解释这一现象。目前,较为流行的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在三星堆文明的后期,掌管宗教祭祀的神族不满足现有权力,大肆制造青铜礼器以集权。消耗大量的财力与物力,这对于一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许就在神族大肆集权之时,掌管部族事务的王族觉得自己的权力深受威胁,于是对部落神族进行了大清洗。

一种说法认为从三星堆礼器排练整齐的样式可知,这些礼器极有可能是每代君王去世后的陪葬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愤怒的民众因不满古蜀国君王或祭司的残酷压迫,遂将祭祀所用的礼器毁坏并深埋于土地之下。

谜团还未解开,现在的我们只能从遗址出土文物或少量的历史文献中猜测古蜀国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从目前的考古进展可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有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加上20世纪80年代所发现的2个祭祀坑,专家们普遍认为,这8个“祭祀坑”总体构成了三星堆祭祀区,是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

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体现了三星堆遗址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可以说,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意义远不止古蜀文化本身,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遗址的众多未解之谜将逐一被世人揭晓。

本文为节选,解密更多“三星堆”疑云

点击封面,购买《百科知识》

读完文章点“赞”和“在看”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