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小米12Pro天玑版,相比红米、小米、iQOO、vivo、OPPO、一加,六大品牌,还值得入手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e4材质屏幕康帅吗 2022年11月,小米12Pro天玑版,相比红米、小米、iQOO、vivo、OPPO、一加,六大品牌,还值得入手吗?

2022年11月,小米12Pro天玑版,相比红米、小米、iQOO、vivo、OPPO、一加,六大品牌,还值得入手吗?

2022-11-30 0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米12Pro天玑版的原价在4000元价位档,双十一期间突然降价1000多元,在3000元价位档瞬间变为香饽饽

搭载第一梯队的天玑9000+处理器,运行大型游戏流畅

正面是一块三星E5材质的曲面屏,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技术,2K分辨率的显示效果非常不错

后置主镜头采用小米12Sro同款的5000万像素IMX707,1/1.28英寸大底的拍照效果非常不错

另外还有金属边框,哈曼调音双扬声器、X轴马达、NFC功能,配置非常齐全

总的来说,在3000元价位档性能、手感、质感、屏幕、影像都是比较高的水平

本文将小米12Pro天玑版与不同品牌的8款机型进行对比,分别是

红米K50至尊版、红米K50Pro、红米Note12Pro+小米12SPro、小米12XiQOO Neo 7vivoX80OPPO Find X5Pro天玑版一加ACEpro

红米K50至尊版与小米12 Pro 天玑版

红米K50 至尊版比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发布时间晚一个月,目前两款机型在双十一期间都有降价,红米K50 至尊版的比小米12Pro天玑版价格低600元,充电速度更快,性能更强,适合追求性能性价比的用户

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质感出众,有全面的影像系统,更好的声效体验,显示效果不错的屏幕,更持久的续航,适合追求体验的用户

性能:红米搭载的骁龙8+处理器,有更强劲的性能,更好的ISP能力

小米搭载的天玑9000+处理器,性能同样强劲,大型游戏顶上去

续航:小米内置5160毫安电池,比红米电池容量大160毫安

快充:红米支持19分钟即可充满电的120W有线快充,比小米的67W速度快2倍还要多

屏幕:都采用OLED屏幕,支持120hz刷新率

小米采用三星E5材质曲面屏,在滑动返回时的手感非常丝滑,支持1-120hz刷新自适应技术,在享受流畅性的同时降低功耗,支持2K分辨率,比红米的1.5K更细腻、清晰

红米采用国产直屏设计,相比曲面屏打游戏更方便,支持1920hz PWM调光,比小米的DC调光护眼效果更好

相机:小米采用5000万IMX707+1300万123°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支持徕卡联名,8K视频录制

红米采用1.08亿HM6+800万120°超广角+200万微距,支持4K视频录制

小米在算法和硬件方面都更有优势,成片的质感出众,是红米比不了的,这就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距,也是差价1000元最重要的原因

小米前置3200万比红米的2000万自拍效果更好

周边配置:都支持X轴马达、NFC、红外功能

小米的扬声器经过哈曼调音,低音更具震撼,回声优质

材质:小米采用玻璃后壳+金属边框。红米采用玻璃后壳+塑料边框

小米的金属边框抗刮抗划痕能力更强,重点是做工更精细,质感更佳

手感:小米重201克,厚8.16mm;红米重202克,厚8.6mm

小米在材质更好,电池容量更大的情况下做到了更轻薄,果然旗舰机就是不同

总结

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可以考虑小米12天玑版,在续航、材质、做工、屏幕、影像、声效方面具有碾压式优势

对快充更在意,追求性价比选红米K50至尊版,各方面配置够用,价格更低

红米k50 Pro与小米12 Pro 天玑版

小米12Pro天玑版与红米K50Pro均搭载天玑9000系芯片,小米12Pro天玑版价格高1000元,性能更强,电池容量更大,屏幕素质更好,相机的拍照和自拍都更有优势,机身材质更好,适合对配置要求更高的用户

红米K50Pro的价格更低,充电速度更快,是目前价格最低的搭载天玑9000芯片的机型之一,适合性能和快充速度要求比较高,在意性价比的用户

性能:都搭载了天玑9000系芯片,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天玑9000+属于天玑9000的超频版,大致架构都一样,在安卓阵营都是第一梯队的性能水平,大型游戏运行流畅,非常适合喜欢玩游戏的用户,温控表现不错

续航:小米电池容量为5160毫安,比红米电池容量大180毫安,续航略微持久一些

快充:红米支持120W有线快充,19分钟即可充满,比小米的充电速度快一倍还要多

屏幕:都采用三星OLED屏幕,支持120hz刷新率,2K分辨率

小米采用E5材质曲面屏,比红米的E4材质直屏,滑动返回时更顺滑,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技术,功耗更低,并且在亮度,色彩方面有更好的显示效果,还支持屏幕指纹解锁

相机:主镜头都支持OIS防抖,红米采用1.08亿HM2主摄+800万超广角+200万微距组合;小米采用5000万IMX707+1300万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

小米的主镜头传感器尺寸为1/1.28英寸,比红米的1/1.56英寸底更大,有更好的暗光表现,采用小米12SPro同款传感器,支持徕卡联名,全像素对焦,拍照效果绝对是质的飞跃,有徕卡快门声,徕卡可乐标等,还支持8K视频录制,非常适合喜欢拍照的用户

前置:小米是3200万像素,比红米的2000万像素更高,自拍效果更好

周边配置:都支持双扬声器,X轴马达,NFC,红外,小米的双扬声器经过哈曼调音,有更好的听觉体验

材质:小米采用玻璃后壳+金属中框;红米采用玻璃后壳+塑料中框

手感:两者的重量都是201克,小米厚8.16mm,红米厚8.48mm。小米的厚度略薄一些,搭配前后弧面设计,手感更顺滑

总结

除充电速度不如红米K50Pro之外,小米12Pro天玑版在性能、屏幕、相机、自拍、质感、手感、声效、续航方面都碾压红米K50Pro,多花的钱可以体会到全方位的提升

小米12S Pro与小米12 Pro天玑版

首选小米12S Pro,相机的综合表现更好,并且还有徕卡联名,有线充电速度更快

小米12 Pro天玑版的价格更低,续航能力更强,但没有无线快充

性能:天玑9000+与骁龙8+都是顶级的性能水准,均采用台积电4nm工艺,能耗和峰值性能几乎一样,日常使用区别不大,选哪个都行

续航:12S Pro电池容量为4600毫安。12 Pro天玑版电池容量为5160毫安,续航时间更持久

快充:12 Pro天玑版支持67W有线快充。12S Pro支持120W有线,充电速度快了一倍多,并且多了无线快充和反向,速度快且方式更全面

屏幕:素质基本一样,都是三星E5材质的曲面屏,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显示效果是目前第一梯队的水平

主镜头:都是5000万IMX707,1/1.28英寸的底+OIS四轴防抖,12S Pro有徕卡联名,并且有万物追焦技术,色彩调教的更好

副摄:12 Pro天玑版支持1300万123°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镜头。12S Pro有两颗5000万像素镜头,超广角为115°,人像镜头等效50mm。综合表现更好

前置:都是3200万像素,自拍效果基本一样

手感:重量都在200克出头,厚度基本一样,也都有素皮和玻璃两种后壳材质

总结

如果对相机没有太高的要求,不在意无线快充,反而对续航和性价比比较在意选小米12 Pro天玑版

如果预算更高,想要更好的使用体验,选小米12S Pro

小米12X与小米12 Pro 天玑版

两款机型都是曲面屏手机,都具有出色的质感

降价后的小米12 Pro 天玑版只比小米12X贵了几百元,采用大屏设计,在续航、屏幕、性能、影像方面都更有优势

小米12X采用小屏设计,轻25克的机身有更好的握持感,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更在意手感的用户

小米12 Pro 天玑版相比小米12X的升级

性能:骁龙870提升为天玑9000+,顶级的性能水平,流畅的游戏体验,相比之下骁龙870性能略弱一些,不过玩王者荣耀还是没问题的

续航:4500毫安电池提升为5160毫安,大660毫安,更持久的续航能力

屏幕:6.28英寸的国产屏升级为6.73英寸的三星E5材质曲面屏,有更畅爽的影音体验,玩游戏也更带劲

同样是120hz刷新率,支持LTPO技术,流畅的同时降低功耗

1080p分辨率提升为2K分辨率,更细腻的画质,更清晰的视觉体验

影像:后置5000万IMX766,6P镜头升级为5000万IMX707,7P镜头

1/1.56英寸感光元件升级为1/1.28英寸,有更多的进光量,暗光下更明亮,且噪点低

相比小米12 Pro 天玑版,小米12X的优势

手感:小米12 Pro 天玑版重201克,宽度为74.6mm;小米12X重176克,宽度为69.9mm

小米12X的机身小巧精致,上手更轻巧,即使是女孩子单手也可握持

相同点

双存:LPDDR5X+UFS 3.1

快充:67W有线

厚度:8.16mm

材质:玻璃后壳、金属边框

影像:主镜头支持OIS防抖,1300万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前置3200万像素

周边配置:哈曼调音杜比全景声立体双扬声器、X轴马达、NFC、红外

总结

小米12 Pro 天玑版唯独没有小米12X精致小巧的机身,其余各方面都更有优势,更强的性能、更大的屏幕、更好的相机配置,还有大电池

如果是日常使用,不怎么玩游戏,更在意手感可以考虑小米12X

iQOO Neo7与小米12 Pro 天玑版

iQOO Neo7是第三款搭载天玑9000+的机型,定位游戏机,相比小米12 Pro 天玑版有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游戏体验,更快的充电速度,但屏幕素质、影像综合表现、机身质感这三个维度表现要弱一些,适合以游戏为主,其他方面够用就行的用户

小米12 Pro 天玑版原价是在4000元价位档,旗舰机的质感,精致的做工,大底主镜头,顶级的屏幕,更大的电池,适合游戏、质感、影像都要的用户,降价后简直是对3000元的机子降维打击

iQOO Neo7主打游戏体验

同样是天玑9000+,搭配了大面积散热、独显Pro+芯片、屏下双控压感、2000hz瞬时触控采样率、双X轴马达

是这个价位游戏周边最全面的机子之一,无论是手速、温控、帧率、还是氛围感都满足你,比天玑9000+搭配曲面屏的小米12Pro天玑版,有更沉浸、畅爽的游戏体验

另外配备了120W快充,比小米12Pro天玑版的67W充电速度快三倍左右,20分钟即可完成充电

小米12 Pro 天玑版有更舒适的日常使用体验

出色的质感和手感

小米12 Pro 天玑版正面是一块6.73英寸的曲面屏,后壳采用玻璃材质,中框为金属材质,机身重201克,厚8.16mmiQOO Neo7采用直屏,重玻璃202/素皮198g,厚玻璃8.5mm/8.89mm,只有黑色是玻璃材质,其余都是塑料材质

小米12 Pro 天玑版手感圆润,做工精致,上手非常顺滑,相比塑料中框的iQOO Neo7握持手感好很多

一流的屏幕水准

小米12 Pro天玑版采用E5材质曲面屏,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技术、2K分辨率、10.7亿色、杜比视界、微棱镜技术iQOO Neo7采用E5直屏,支持120hz刷新率,1080p分辨率

两者的峰值亮度都是1500nit,也都支持DC调光,不过这屏幕一旦上升到2K,那细腻程度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小米12 Pro天玑版用的还是耐摔性极好的康宁Victus屏幕,这块屏幕称得上是4000元的水平,3000元是没有这么好的屏幕

更好的影像体验

小米12 Pro天玑版主镜头采用5000万像素IMX707,1/1.28英寸的底,支持OIS四轴防抖,全像素8核对焦,采用7P镜头,另外还配备了1300万123°超广角镜头,与等效50mm焦距的长焦微距镜头,支持3-7cm自动对焦。前置3200万像素iQOO Neo7是5000万像素IMX766V,1/1.56英寸的底,支持OIS防抖,800万超广角镜头+200万微距,前置1600万像素

一个是诚意满满,一个是凑数副摄,小米12 Pro天玑版的主镜头规格非常高,在3000元价位是三颗很实用的镜头,无论是自拍还是拍照都有更好的体验,属于入门旗舰的水平

总结

小米12 Pro天玑版在影像、做工、屏幕方面都与高于这个价位其他机型的水平,这个差价是非常值得的

而iQOO Neo7的亮点在于游戏综合体验非常好,其他配置也都符合中端机的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价位性价比比较高,适合实用派的用户

红米k50至尊版、iQOO Neo7、小米12pro天玑版

三款机型都是强性能的机型,价格又非常接近

降价后的红米K50至尊版目前价格是最低的,配备了骁龙8+处理器,性能最强,与iQOO Neo7一样都是直屏,都有5000毫安大电池,120W快充,都是塑料边框

红米K50至尊版屏幕的分辨率为1.5K,在其余两款之间,是唯一支持1920Hz PWM调光的机型,护眼效果非常不错

但1.08亿HM6+OIS防抖主镜头的拍照效果一般,虽三款机型中性能最强、影像最差的机型,胜在价格够低,也有大电池和快充,适合重视性能性价比的用户

iQOO Neo7发布的时间最晚,有独显Pro+芯片,游戏周边最全面,是唯一有屏下双控压感、双X轴马达的机型,玩游戏更有沉浸感

与小米12 Pro天玑版一样都搭载了天玑9000+处理器,都采用三星E5材质屏幕,但1080p的显示效果相比其余两款精细度弱一些

后置主镜头采用5000万IMX766V+OIS防抖,搭配下放的算法,相比红米K50至尊版拍照有所提升,但相比小米12 Pro 天玑版略弱一些

iQOO Neo7的价格介于两者之间,有不错的续航、快充、屏幕、影像表现,游戏周边最全面,配置非常均衡

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价格最高,内置一块5160毫安电池,是三款机型里续航最强的,但67W有线快充最慢

是唯一采用金属边框的机型,不过重量控制在201克,与其余两款保持一致,不会很厚重

也是唯一采用曲面屏的机型,手感更顺滑,屏幕支持2K分辨率,精细度很高,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技术,功耗控制的更好

后置采用5000万IMX707+OIS防抖,搭配规格更高的1300万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前置3200万像素

是三款机型中相机配置最高的,主镜头的底更大,两颗副摄更实用,成片的质感更出色

总结

对于不怎么玩游戏的题主来说,更推荐入手小米12 Pro 天玑版,在屏幕、质感、手感、影像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另外两款都是游戏属性比较强的机型,iQOO Neo7的影像更出众,红米K50至尊版的价格低,性能更强

vivo X80与小米12 Pro天玑版

小米12 Pro天玑版性能略强一些,屏幕观感更细腻,续航更久

vivo X80的相机综合表现更好,充电速度略快一些

如果是对品牌有偏好,可以按照品牌喜好选择,如果没有,喜欢拍照选vivo X80,看着续航选小米12 Pro天玑版,其余配置基本一样

还有一点,小米12 Pro天玑版没有512G大内存版本,vivo X80有

性能:12 Pro 天玑版搭载天玑9000+比X80的天玑9000,性能提升10%,功耗降低30%,是目前性能最强的芯片

续航:12 Pro天玑版的5160毫安大电池比X80的4500毫安,续航更持久

快充:vivo X80的80W有线比12 Pro天玑版的67W充电时间更短,不过两者都不支持无线快充

屏幕:都是E5材质曲面屏,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技术,色彩、亮度都是第一梯队水平。12 Pro天玑版支持2K分辨率,比 X80的1080p细腻度好一些

主镜头:12 Pro天玑版是IMX707,1/1.28英寸的底,支持OIS四轴防抖。X80是IMX866,1/1.49的底,支持OIS防抖

12 Pro天玑版的底更大,进光量更多,有更多的细节,拍摄的稳定性更好

X80有蔡司T*镀膜,降低炫光,减少鬼影,还有自研V+芯片,提升画质表现。为了更好的成片效果,各家都非常卖力

副摄:12 Pro天玑版支持1300万超广角和500万长焦微距。X80支持两颗IMX633镜头,超低畸变超广角为1200万像素,50mm人像镜头为1200万,X80的规格更高,综合表现更好

前置:都是3200万像素,都有美颜,自拍效果差不多

手感:重量都在200出头,厚度都是8毫米出头,机身材质也一样,手感基本上是一样的

总结

对相机和快充的要求更高,对512G内存感兴趣,选vivo X80

看重极限性能,对续航和屏幕的要求更高,选12 Pro天玑版

OPPOfindX5Pro天玑版与小米12Pro天玑版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者都是搭载了天玑芯片

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优势在于

天玑9000+属于天玑9000超频版,性能略强一些电池容量大160毫安,机身轻15克采用更好的E5材质屏幕,亮度也更高主镜头采用1/1.28英寸主镜头搭配徕卡影像,随手拍的效果更好还多了红外遥控功能

Find X5 Pro 天玑版的优势在于

80W有线充电速度更快,还多了50W无线和反向充陶瓷后壳的质感更好,还支持IP68防水主摄级超广角,抗畸变效果更好,还配备了2倍长焦镜头

相同点

2K三星曲面屏支持LTPO技术;主镜头支持OIS防抖,前置3200万像素;金属边框、立体双扬声器、X轴马达、NFC

一加 Ace Pro与小米12 Pro 天玑版

一加 Ace Pro的优势在于骁龙8+处理器、150W快充,16G大运存,但3000元以上的价格还用塑料边框有点说不过去

小米12 Pro 天玑版采用金属边框,三星E5材质2K曲面屏,1/1.28英寸的主镜头,3200万前置,以及红外遥控等,电池容量更大,综合体验不错

两者之间做选择更推荐小米12 Pro 天玑版

性能:一加 Ace Pro搭载骁龙8+处理器,相比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天玑9000+性能、AI、ISP能力都略强一些,不过都能玩原神,日常使用也都比较流畅

续航:小米12 Pro 天玑版内置5160毫安电池,属于电池容量偏大的,相比一加 Ace Pro大360毫安

快充:一加 Ace Pro支持150W快充,相比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67W,充电速度快20多分钟

屏幕

一加 Ace Pro,采用三星E4材质OLED直屏,支持120hz刷新率,1080p分辨率,950nit峰值亮度,触控采样高达720hz小米12 Pro 天玑版,采用三星E5材质曲面屏,支持1-120hz刷新率自适应,2K分辨率,峰值亮度达到1500nit,支持DC调光,1.6万级调光

小米12 Pro 天玑版采用圆润的曲面屏,支持功耗更低的LTPO技术,屏显更细腻,护眼效果更好。相比之下,一加 Ace Pro的优势是灵敏度比较高

相机

小米12 Pro 天玑版采用5000万IMX707,1/1.28英寸,1300万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一加 Ace Pro采用5000万IMX766,1/1.56英寸,800万超广角+200万微距

一加 Ace Pro的相机配置只是常规操作,在中端机上就很常见的一颗主镜头,表现不错,但不够出众

相比之下,小米12 Pro 天玑版就显得用心很多,更大底的主镜头,规格更高的副摄,成片的质感和暗光表现都更好,还支持8K视频录制

前置,小米12 Pro 天玑版前置3200万像素,比一加 Ace Pro的1600万自拍效果更好

周边配置,都支持X轴马达,NFC功能,一加 Ace Pro的马达调教的不错,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双扬声器经过哈曼调音,声效更好,还多了红外功能

材质:都采用玻璃后壳,小米12 Pro 天玑版的金属边框比一加 Ace Pro的塑料边框质感更好,也更坚固

手感,两者的重量都是201/203克,厚度为7.16/8.75mm,小米12 Pro 天玑版采用弧面背板设计,手感更圆润,做工也更精致

总结

如果是喜欢直屏,重视性能和快充表现可以考虑一加 Ace Pro

在意机身质感和手感,对屏幕和影像要求更高的可以选择小米12 Pro 天玑版

红米Note 12 Pro+与小米12Pro天玑版哪个拍照好

肯定是小米12Pro天玑版拍照更好,后置三款镜头,一个一个的说

主镜头

小米12Pro天玑版,5000万像素索尼IMX707,7P镜头,1/1.28英寸感光元件,支持全像素对焦红米Note 12 Pro+,2亿像素三星HPX,7P镜头,1/1.4英寸感光元件,支持全像素对焦

两款机型都采用的7P镜头,还都有小米影像大脑算法,不同的是

小米12Pro天玑版支持OIS四轴光学防抖,比红米Note 12 Pro+的OIS光学防抖的稳定性更好,拍照更稳,成片率更高

支持全像素8核对焦,比红米Note 12 Pro+的相位对焦更精准,能够快速对焦主体

传感器是1/1.28英寸感光元件,比红米Note 12 Pro+的1/1.4英寸底更大,有更多的进光量,暗光下拍摄更明亮,明暗部细节清晰

更好的索尼传感器搭配更高级别的处理器,在算法上更有优势,成片的质感更出众

而红米Note 12 Pro+有高像素的优势,在同价位属于非常优秀的水平,有胶片模式和三种不同像素模式,玩法多,清晰度很高,但与小米12Pro天玑版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超广角镜头

小米12Pro天玑版采用1300万像素123°超广角红米Note 12 Pro+采用800万像素119°超广角

小米12Pro天玑版的像素高500万,且有更开阔的取景范围,能拍出更有气势,且清晰的成片,再给小伙伴拍合影时,也能容纳更多的人

最后一颗镜头

小米12Pro天玑版采用500万像素长焦微距红米Note 12 Pro+采用200万像素4cm微距

小米12Pro天玑版的像素更高,支持3-7cm自动对焦功能,同时等效50mm焦距,拍的更远,更清晰

视频

小米12Pro天玑版支持8K 24fps/4K 60fps红米Note 12 Pro+最高支持4K 30fps

小米12Pro天玑版能拍出更清晰、细腻的视频质感,且支持慢动作,超广角视频,拍摄体验更丰富

既然重点说影像,前置也聊一聊

小米12Pro天玑版前置为3200万像素,比红米Note 12 Pro+的1600万像素高一倍,还支持美颜算法,自拍更美

影像总结

小米12Pro天玑版的每一颗镜头素质都更高,有好的拍照和拍视频的体验,影像综合表现更好

小米12Pro天玑版的其他优势

搭载天玑9000+,比红米Note 12 Pro+的天玑1080性能更强

内置5160毫安电池,比红米Note 12 Pro+电池容量大160毫安,搭配更低功耗的芯片,续航更持久

采用金属中框,比红米Note 12 Pro+的塑料中框质感更好

重201克,厚8.16mm,比红米Note 12 Pro+轻7克还更薄,上手轻巧很多

正面是一块三星E5材质曲面屏,支持2K分辨率比1080p更精细,支持1-120hz刷新率,比红米Note 12 Pro+的120hz功耗更低

峰值亮度为1500nit,比红米Note 12 Pro+的1000nit,户外强光下更清晰

支持哈曼调音的双扬声器,比红米Note 12 Pro+音质更好

总结

相比之下红米Note 12 Pro+有120W快充的优势,多了3.5mm耳机孔,还有更低的价格

如果预算在2000元左右,看重影像表现,对续航、快充、机身质感比较在意可以重点考虑红米Note 12 Pro+

小米12Pro天玑版在性能、屏幕、影像、材质、手感、声效、续航方面都表现更好,不过价格也高了近千元,如果预算充裕,选小米12Pro天玑版使用体验会更好

不同价位: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不同品牌:iPhone|红米|小米|华为|荣耀|vivo|iQOO|OPPO|真我|一加|三星|黑鲨不同类型:LCD屏幕|小屏|直屏|轻薄|长续航|无线快充不同芯片:骁龙8Gen1+手机|天玑9000/天玑8100/天玑8000手机|骁龙870手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