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970 PRO 1TB M.2 SSD评测:新的超能指数天花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870评测 三星970 PRO 1TB M.2 SSD评测:新的超能指数天花板

三星970 PRO 1TB M.2 SSD评测:新的超能指数天花板

2023-05-29 07: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拼 命 加 载 中 ...

前段时间我们放出了三星970 EVO的评测,作为一只用TLC闪存的SSD来说它拥有着极佳的性能与相当好的性价比,然而对于追求极致的玩家来说自然不想用这种TLC SSD,对于这些发烧玩家们,三星准备好了性能更好,并且使用MLC闪存的970 PRO系列产品。

我们收到的970 PRO是1TB容量的版本

三星970 PRO系列规格表

上一代的960 PRO是有2TB这个容量的,然而这次970 PRO只有512GB和1TB这两个容量,不知道是2TB的还没准备好还是没打算出了。在主控与闪存都得到升级之后,970 PRO比上一代的960 PRO有了明显的性能提升,以1TB的产品为例,连续读取速度都是3500MB/s,连续写入速度从2100MB/s提升到2700MB/s,最大随机读写IOPS也从440,000/360,000提升到了500,000/500,000,质保期都是五年,不过质保的写入上限从800TBW提升到了1200TBW。

这是960系列的规格表

我们收到的这个三星970 PRO 1TB处于小破状态

背面的铜贴也感觉快掉下来了

三星970 PRO与970 EVO

所有元件都在PCB正面

三星Phoenix主控

缓存编号是K4F8E3D4HF,这个型号网上查不到,不过应该是三星的LPDDR4,容量1GB

说真的现在的3D闪存单颗容量也挺恐怖了,两颗闪存就凑1TB出来

三星970 PRO 1TB所用的闪存型号是K9UUGY8J5A,是三星的第四代3D闪存,采用64层堆叠的MLC,Die Size 256Gb,里面堆叠了16个Die,单颗容量高达512GB。

性能测试

测试使用新SSD横评的测试方式,测试平台也是那套,SSD用转接卡插在主板上的第二根PCI-E插槽上直连CPU,具体平台列表的请看我们的横评文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三星的970 EVO 500GB性能怎么样。

三星970 PRO 1TB CDI截图

使用MLC闪存的三星970 PRO用不着使用SLC Cache写入速度也相当的快,而且还很稳定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测试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测试是我们自行制作的真实硬盘I/O轨迹脚本回放测试,整测试包括日常应用、办公应用和游戏应用三个部分,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这些脚本使用Intel NAS Performance Toolkit进行全速回放,运行完会生成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我们取其中的平均传输速度,三个测试的传输速度加起来取平均值就是这项测试的结果,有兴趣去了解这个测试的话可看文章的最后。

三星970 PRO 1TB在我们的回放测试中表现十分出色,传输速度达到了1250MB/s,比上代的960 PRO优秀不少,当然了这里的速度提速也与测试样品容量翻倍走不了关系。

PCMark 7测试

PCMark 7存储测试中三星970 PRO 1TB的得分为6206,这个结果相当的高,上代的960 PRO 512GB也不过6105分,性能提升十分明显。

PCMark 8测试

PCMark 8存储测试中三星970 PRO 1TB的得分为5041,分数其实很高,然而并不是最高的。

AS SSD Benchamrk测试

三星970 PRO在ASSSD中连续读写速度结果为2707/2458 MB/s,而4K QD1随机读写则为61/220 MB/s,随机性能较960 PRO有很明显的性能提升。

CrystalDiskMark测试

CDM的测试结果970 PRO 1TB连续读写速度为3300/2707 MB/s,4K QD1随机读写性能则为69/302 MB/s,用MLC的970 PRO明显比用TLC的970 EVO强得多。

IOMeter测试    

在使用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 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

三星970 PRO 1TB的随机性能随队列深度的变化

Trim与GC测试

这测试会在用IOMeter对没分区的SSD进行全盘的4K QD32写入2小时,然后再分区格式化进行全盘TRIM,随后再进行一次HDTune写入测试看看写入性能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970 PRO是没有SLC Cache的,全盘的写入速度都一样,经过两小时写入后写入速度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值,随后静止一小时,没太大变化,全盘TRIM后 基本恢复正常,不过并没有完全恢复到出厂状态,估计需要再闲置一段时间才行。

超能指数及总结

现在用SLC Cache模式的SSD越来越多了,Cache有空余和用光后性能完全是两个极端,用传统快餐测试软件的话虽然也能够测得出,但是出来的结果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现在我们决定超能指数只统计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PCMark 7和PCMark 8三个回放测试的成绩,回放测试全部都实际的磁盘操作的重现,可以反映出SLC Cache的实际表现。

新的超能指数是三个测试项目成绩的加权值之和,即:

超能指数 = 系数 * ∑(权重 * 项目成绩 / 项目平均值)

最新公式的系数=13,PCMark 7和PCMark 8两款测试的权重是2,我们的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回放测试权重是3,最新的SSD超能指数如下表:

三星970 PRO 1TB的超能指数得分为129.2,成为超能指数的新榜首,它绝对是除了Intel傲腾系列之外最强的性能SSD,追求性能的朋友的不二之选,然而这货确实太贵了,512GB的也要2299元,1TB的更是达到了4499元,每GB容量在4.4元左右,相当之贵。

其实一般日常和游戏使用970 EVO这种也就足够了,一般应用970 PRO和970 EVO其实差别不大,970 PRO是给那些追求极致的玩家所准备的,当然它上面还有更贵、性能更强的傲腾900P/905P,970 PRO与它们相比其实也就连续读写性能上有优势,其他的就是价格比它们低得多,而且体积也小很多,大家会怎么选呢?

附录: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介绍

到目前为止我们使用的SSD评测规则是两年前我们做横评时所定下来的,当时定下的测试标准比较注重SSD的基本性能,当时的测试标准中也有实际应用的测试,但是现在来看这类测试的比重还是偏低,有点偏离实际使用,在新的横评中我们会使用新的测试标准,新的测试标准会更为贴近实际应用情况。

新的测试会比较注重硬盘真实情况的重现,增加回放类测试的比重,并在此隆重推出我们自己的I/O轨迹回放测试: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

要反应日常的使用,CDM、ASSSD这类简单的测试软件是肯定不行的,IOMeter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测试,但是要反应真实的读写情况脚本要设置得非常复杂,PCMark的硬盘测试则是采用真实的磁盘I/O轨迹回放,这种测试方法比较能反应硬盘的真实读写情况,不少外国媒体都有制作自己的回放测试来考验 SSD。

测试使用我们自行录制的真实硬盘I/O轨迹脚本,整测试包括日常应用、办公应用和游戏应用三个部分,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这些脚本使用Intel NAS Performance Toolkit进行全速回放,运行完会生成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我们取其中的平均传输速度,三个测试的传输速度加起来取平均值就是这项测试的结果,比如上图中就是用超极速S330 128GB跑出来的,它的测试成绩是432MB/s,各个测试的具体构成包括:

日常应用测试

1.同盘复制一个MKV电影文件,其实就是以前Fastcopy测试用的那个,文件大小2198MB。

2.同盘复制一个有大量零碎文件的文件夹,也是以前Fastcopy测试所用的那个,文件夹大小2250MB,文件总数10980个。

3.启动QQ,并对聊天记录进行搜索,随后关闭。

4.用Internet Explorer 10流量本地网页文件,逐个进行人工翻阅。

5.用Media player播放本地高清视频,并拖动进度条。

整个日常应用测试涉及的数据吞吐量是12742MB,其中读取数据8005MB,写入数据4737MB,涉及的文件数量4319个。

办公应用测试

1.用Word 2013打开多个doc、docx文件,并逐个翻阅。

2.用Excel 2013打开多个xls、xlsx文件,并逐个翻阅。

3.用PowerPoint 2013打开多个pptx文件,并逐个翻阅。

4.用Windows 8自带的阅读器打开多个pdf文件,并逐个翻阅。

5.用PhotoShop CS6打开一个4.04GB大小的psd文件,并将其另存为一个新的psd,其实就是以前的PhotoShop测试。

整个办公应用测试涉及的数据吞吐量是34250MB,其中读取数据23579MB,写入数据10671MB,涉及的文件数量112个。

游戏应用测试

1.《Battlefield 4》游戏启动,开启新游戏进入第一关。

2.《Crysis 3》游戏启动,开启新游戏进入第一关。

整个游戏应用测试涉及的数据吞吐量是3865MB,其中读取数据3865MB,写入数据24KB,涉及的文件数量121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