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然天一误导了!PM9A1 2.9A 2.8A 2.1A 1.8A版本对比评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500g硬盘实际容量 别再被然天一误导了!PM9A1 2.9A 2.8A 2.1A 1.8A版本对比评测

别再被然天一误导了!PM9A1 2.9A 2.8A 2.1A 1.8A版本对比评测

2023-09-11 2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排提醒:36300029固件版本请不要使用软件更新固件,本人有两块用戴尔官方最新的固件更新工具更新后已经变砖。

在买了十几块PM9A1之后,我无意中发现,我竟然集齐了四种标称电流的PM9A1。正巧我早就知道然天一的评测有点以偏概全,所以决定发个专栏来为戴尔版PM9A1正名。

首先说结论,最推荐2.1A版本,日常使用温度低,性能有一点损失但不明显。2.9A版本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温度墙只有76度,很容易撞墙掉速,而2.8A版本为81度,2.1A版本为83度。网传的新固件不掉速是谣言,任何版本固件都会掉速。

测试平台:

I5 12400F 华擎B660M-ITX 英睿达8G3200绿条*2 WIN10(21H1)

由于不想用USB外接启动系统,我把测试盘作为系统盘

测试方法:

进行CDM跑分,测试四种条件下(最小顺序、最大顺序、最大随机、最小随机)的读取、写入和五读五写(可以理解为盘内复制)。注意测试项目具体和然天一选择的不一样,我用的是软件默认NVME的四种模式,暂且就这么叫。四项分开跑且相邻两项之间休息足够的时间。所有硬盘都使用同一块散热片,进行安全擦除后再迁移来自同一块硬盘的系统进行测试。每项跑分均进行多次,且多次重启电脑,确定可以代表性能后再进行截图,以确保不是误差或意外因素导致的性能差异。

本次评测采用的PM9A1共有5块,均为1T容量,依次编号如下。

A:2.9A 00BL2版 AL1QGXA7固件

B:2.8A 00B00版 GXA7601Q固件

C:2.1A 00BD2版 36308229固件

D:1.8A 00BD1版 36308029固件(3.0版本)

E:1.8A 00BD1版 36300029固件(3.0版本)

D和E其实是同一个型号,但固件不同,且E无法使用戴尔官方的固件更新工具来更新固件(36308029显示无法更新,36309029直接让它变砖)。在本次评测中,D代表最新版本固件,E代表最老版本固件。

B和C都是最新固件,但A不是。至于2.9A版本为什么不用最新固件的盘来评测,纯粹是因为我仅有的3块CL1QGXA7版本的盘都已经用在主力机上了。

五块盘的跑分如下:

ABCDE

可以看到,A的最大随机五读五写明显比B强,最小随机读取也强一点点,别的半斤八两,可以视为误差。C的最大随机写入比A和B差一些,差距大约40KIOPS。注意这不是误差,不管怎么跑都会存在差距。不过有一点好处是,C的待机温度明显低于A和B,也就是低负载下功耗会低一些。

D除了速度被限制在3.0之外,性能和C只有很小的差距。考虑到4.0盘插在3.0接口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性能损失,可以认为D就是运行在3.0状态下的C。

如果把D和E插在大主板走南桥的接口上,顺序写入是可以跑到3500MB/s以上的,而在直连CPU的接口上只能跑到3100MB/s多。

注意右侧五读五写的成绩,D和E并没有因为是3.0而受到明显限制,且E的最小顺序读取、顺序五读五写高于D(虽然最小顺续读取只高一点点,但这不是误差——E跑满了3.0的带宽而D没有),甚至最大顺序五读五写还爆杀了几位4.0的大哥。

更明显的是,E的最小随机读取明显弱于其它几块盘,这也导致了它的最大随机读取并没有像D一样几乎跑满3.0的带宽,最小随机五读五写也略差。E的最小随机写入比D高一点点,这同样也不是误差,经过多次测试仍然存在。

另外提一点,D和E并不是新款970EVO PLUS的OEM盘,因为缓外速度没有砍半。

在我测试的这几块盘中,不管是哪一块,SLC模拟机制都是这样:干净的盘会模拟115G左右的SLC,初始缓外速度1500MB/s且越写越快。随着脏度增加,SLC模拟区域变小,但缓外速度增加(并不是然天一所说的根据占用率来决定模拟区域大小)。对于我测试的这几块盘,在脏到一定程度后会彻底失去SLC缓存,此时可以通过安全擦除来恢复(或者手动TRIM之后写入大文件,也可以恢复)。

换句话说,如果把一块干净的盘进行一次全盘写入,它就会直接失缓,并且不会自动恢复。网传的新固件不掉速是谣言。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然天一测试的1.8A版本性能那么差了吧?因为他测的是老固件版本,相当于本次评测中的E。虽然他测的是4.0版本,但可以类比——如果他把固件更新到最新,性能就会像本次测试中从E到D那样变化。

至于然天一说的1.8A版本比2.8A版本热,完全就是无稽之谈——他比较的是长时间满载下的温度,而这种比较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比较普通负载(如打游戏)下的温度更有意义,此时1.8A和2.1A的温度会明显比2.8A和2.9A低。

所以结论就是,对于散热条件较差的平台(部分风道不好、散热片小的台式机),推荐选择2.1A版本。至于其它台式机,或者笔记本,选择哪个都可以。

很多人说笔记本上硬盘散热不好,实际上只是自己没做好散热而已。我用过几十台笔记本,根本没有哪台的硬盘散热比我的台式机差。笔记本的硬盘散热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用一块导热垫把硬盘和D壳连在一起就可以了(对于自带散热片的笔记本,再加一块导热垫把散热片和D壳连在一起)。实践证明,哪怕是塑料D壳的笔记本,硬盘的散热也比我的台式机好。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同一块硬盘在笔记本上功耗更低。

对于其它版本的PM9A1:00BL7版固件与00BL2版相似,故可参考盘A;00A00(老批次标签是2.9A,新批次标签是2.8A)、00BTW版固件与00B00版相同,故可参考盘B;00B07、00BKS版固件与00B00版相似,故可参考盘B。00BH1和00BMV暂时没有资料,不做评价。

戴尔的PM9A1比较混乱,单独说一下。如果只看后缀的话,有00BD1、00BD2和00BD7三个后缀。00BD1的256G、512G和1T是3.0版本,标签均为1.8A;2T是4.0版本,老批次标签是1.8A,新批次标签是2.1A。00BD2只有512G和1T两个容量,老批次标签是2.9A,新批次标签是2.1A(貌似512G没老批次?)。00BD7和3.0版本的00BD1很像,标签也是1.8A,但是是SED硬盘。说到底标签上的电流没有参考价值,老批次更新固件之后发挥的就是新批次的性能。

本次测试的五块硬盘已经挂在闲鱼上回血,闲鱼名字同B站,感谢各位B友帮忙回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