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怀念我的三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婶一路走好的句子 (真实故事)怀念我的三婶

(真实故事)怀念我的三婶

2023-06-04 04: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方时兴全文共2300字

春林初盛,春水初生。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田野。燕子飞,蝴蝶舞,蜂儿忙。这就是豫东平原上的高李楼村。我的三婶就生长在这个美丽的乡村。

三婶有个好听的名字,高桃花。记忆中,青年时的三婶一头乌黑的秀发,上宽下窄的鹅蛋脸像瓷一样的白,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个儿高挑。人如其名,真像春天的一朵桃花。

在那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三婶高中毕业后,怀着梦想憧憬着未来,在高李楼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我的家乡郭方庄村在高李楼北边,很近,只有一公里远。我的三叔(兄弟四个),年轻时英俊潇洒、青春阳光。洛阳卫校毕业后,他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十里八村的人请三叔看病,他挎起药箱,有时脚踩泥泞,有时披星戴月上门服务,一颗红心暖千家。

有一天,三叔三婶于高李楼村邂逅,一见钟情。从此,二人坠入爱河,书信来往、心心相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节,在鞭炮齐鸣中,我家迎来了三婶,她同三叔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自然而然,三婶调到我们大队郭方庄小学教书。

那时,河南剧作家杨兰春剧本《朝阳沟》搬上银幕。如平地一声雷,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

主人公王银环和李栓保是高中同学。王银环到李栓保家乡参加劳动,支援生产。好事多磨,城里人王银环最后扎根山乡。剧中人物唱腔优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刻画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是人们心中抹不掉的记忆。

三叔三婶郎才女貌、才子佳人,自然成了村上青年人心中的标杆。人们羡慕地称二人是“王银环李栓保”。

学校研究决定,三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三婶在学生童稚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为懵懂少年指明人生的方向。她细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倾注慈母般的爱。

她的课堂生动有趣,体育课更丰富多彩。教学生拔河、跳皮筋、唱歌。百米冲刺、老鹰捉小鸡也是少不了的节目。还反串把男生男扮女装演古装戏。为了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让学生挨个儿发言。四十五分钟的体育课,气氛活跃、有滋有味,嬉闹声充满校园。

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心中非常矛盾,产生退学情绪,几天没去上学。三婶去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动员家长叫孩子继续读书。促膝长谈,语重心长。她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是读书的时候,不能荒废孩子读书的时光!”在三婶的感召下,后来孩子重返学堂。三婶笑了,脸上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

一九八四年的春天,我的小堂妹在一声啼哭中,来到人间。那圆圆的小脸蛋,明亮的大眼睛,莲藕般的小手实在惹人喜欢。有了“开心果”,家人做起事来也精神。农家小院其乐融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时光荏苒。校园的迎春花如繁星般开放,吹起粉嘟嘟的小喇叭,告诉人们春天到来了。岁月历经夏天的青葱,一晃就接近了秋天的尾声。北风瑟瑟刮起,片片飞雪送走了冬天。一年又一年。

二〇〇九年前后,学校一度管理不善,学生辍学现象严重。乡教育局审时度势,进行学校合并,撤销了郭方庄小学,身为民办教师的三婶,几十载的教学生涯划上了句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生在书香门第的堂妹,在妈妈耳濡目染下,聪明好学,后来跻身大学校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卫生院,穿上白大褂,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天使。

二〇〇五年秋季,堂弟长大成人。头戴青春花冠,踊跃报名,光荣参军。临别时,胸前挂着大红花。在欢送人群簇拥中,踏上远去的列车,奔赴边疆。

他带着父母的不舍,带着对家乡的眷恋走了。堂弟把旖旎青春献给绿色军营,不负韶华。四年光景一晃而过。复员后,堂弟在市里工作,为城市未来增砖添瓦。

三婶下岗了,没有一蹶不振。她成了三叔的得力助手,给病人打针拿药。三婶还是种田的行家里手。她运用高中时学到的知识,科学种田。春天撒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着金色的梦想。三婶家的棉花田里,雪白的棉花像天上白云降落在人间,又像一片雪海;一棵棵红高粱笔直伟岸高举着火把,给原野涂了一抹中国红;一棵棵玉米秸秆,腰间斜插着一尺多长牛角般的棒子,盼着主人来收;大豆颗粒饱满,枝头的豆荚如彩色风铃哗啦啦直响,唱着丰收曲。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二〇一八年,三婶年龄稍大,感觉呼吸不畅、四肢乏力,到乡医院检查,也没确诊啥病。

日子一天天溜走,症状不仅丝毫未消,还每况愈下。后来到省城治疗,依然不见好转。一个橙黄橘绿的秋日,三叔陪着三婶踏上千里寻医路,来到首都北京。三婶的“怪病”,专家并无良策。

经冬复历春。新年伊始,三婶病入膏肓,呼吸困难,步履维艰。弥留之际,堂妹把刚满周岁的小侄子抱到她跟前,悲伤地说:“妈妈,我把您的小孙子抱来了,你看看吗?”三婶摆了摆手,摇了摇头。我知道此时的三婶万念俱灰,不再留恋这个美丽的世界。

暮春的一天,三婶闭上了双眼。在异乡打拼的我,接到母亲的电话。三婶的噩耗如晴天霹雳,惊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我急忙买了长途车票,回家奔丧。一天一夜的舟车劳顿,终于赶到久违的家乡。手扶灵柩,我的眼泪如决堤之水肆意横流。我没有回自己的家,当晚和堂兄守灵一夜。翌日是三婶的出殡之日。

这天,是三婶不该死?天空飘起小雨来,淅淅沥沥、如泣如诉。管弦悠悠、哀乐低回。前来哭丧的亲戚邻居,一拨又一拨。下午一点,出殡了。管弦开道,灵车缓缓前行,亲人们随后,哭声震天。路上黄色的纸钱满天飞,送葬队伍踩着绵绵细雨。约莫半个时辰,才到达麦苗返青的坟地。亲人礼毕,三婶入土为安。一锨锨新土落下,三婶的灵柩渐渐看不到了。家乡的原野多了一座新坟。料峭春风中,坟前那杆花幡在飒飒作响。

我悄悄擦拭眼泪,默默祈祷:三婶,天堂没有痛苦,只有快乐。请你放下心中的牵挂,安息吧!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方时兴,来自河南商丘虞城木兰之乡,爱好写作,广结善缘。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