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内有“三坑四庙南衣袍”,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坑是什么地方 朝阳门内有“三坑四庙南衣袍”,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朝阳门内有“三坑四庙南衣袍”,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024-05-20 09: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这种现象在过去很是常见,旧社会的寺庙实在太多了,老北京甚至有“一步三座庙”的说法,以庙为名的胡同街巷自然也不少;《北京市街巷名称录》中,光火神庙胡同就收录了八条,这还是现代书,过去更多。解放后开始反封建、反迷信,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拆了无数,以上说起的这四座也没能幸免。其具体位置因年头儿过多,可能没人说得准了,只知道火神庙胡同形成于明,后经清朝、民国、至解放后一直沿称,1965年改称春雨胡同。

这条胡同北起新开路胡同,南至建国门内大街,东与春雨一巷、春雨二巷相通,西与北极阁二条相通,1997年至2006年经过两次拆迁,胡同格局已失,如今两侧都是楼房,东侧是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西侧是妇女儿童博物馆。而大、小土地庙胡同也被拆得所剩无几,娘娘庙胡同彻底没了。

南衣袍如今还能在地图上看到,但也不再是原来的胡同儿模样。此胡同位于建国门内大街北侧,北京站前街斜对过儿,明清时称衣袍胡同,光绪时称衣包胡同,解放改称南衣袍胡同。1958年以前,现北京站口位置是个十字街口儿,向东为东观音寺街,往西叫西观音寺街,南边叫南小街,北行是方巾巷、即今朝阳门南小街。

方巾巷路西由南往北数第一条胡同就是南衣袍,原为东西走向,胡同口称作闹市口,店铺林立、摊贩成群,非常的热闹,有老北京特色的小酒馆、称“大酒缸”,有羊肉床子、猪肉杠子、油盐店、杂货铺、煤铺、纸铺、文具店、还有卖炸三角、炸回头、面茶、油条的摊贩,西北面还有一座“警察阁子”,可以说应有尽有,是个繁华街市。后来建北京站,并扩建长安街,闹市口就没了,格局也变了。

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铁厂胡同并入南衣袍,1995年胡同拆迁,建起了交通部大楼,现在的地图上将交通部与全国妇联之间那条南北走向的路标记为南衣袍胡同,这段应该就是原来的铁门胡同。以前的“三坑四庙南衣袍”构成了一个长方形,中间虽然还有其他胡同,但是这八条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因此当地百姓如此“总结”。

这句话在朝内地区提起来应该都知道,但其他地方的人大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句也算民谚,但局限性挺强,流传并不广泛。清代时这片儿是旗人聚居地,建有督军署;还建了八旗子弟学堂,民国时改为北平国立第四小学,解放后东半部是象鼻子中坑小学,西半部作为作家协会的宿舍大院儿。应该说那会儿这一带多为标准四合院,其中不乏三进的大院落。

但民国至解放大多成了大杂院儿,虽说地理位置优越,又挨着闹市,但人口密集,普通群众较多,所以又有“穷三坑、破四庙、抻不直的南衣袍”之说,因为原先的南衣袍胡同多曲折。而如今拆的拆,改的改,原有格局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全国妇联、妇女发展基金会、市政协等现代化建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