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制:各种名号的将军,哪个大,谁管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排名前十的将军名单 三国军制:各种名号的将军,哪个大,谁管谁?

三国军制:各种名号的将军,哪个大,谁管谁?

2024-07-10 0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刨根问底说三国之十三

作者:孙喦

看三国事,史书也好,演义也好,影视戏剧也好,常常被五花八门的武将官衔弄得五迷三道。

如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大司马汉中王,形式上由部下给汉献帝上表推举,有:平西将军马超、镇军将军许靖、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当时刘备麾下的将军,还有翊军将军赵云、讨逆将军吴壹、安汉将军糜竺、秉忠将军孙乾、昭德将军简雍、昭文将军伊籍、副军将军刘封、护军黄权、镇远将军魏延、掌军中郎将董和、裨将军王平……如果把蜀汉的将军们全列出来,恐怕比刘先主卖的草鞋都多!也不知刘备记不记得清他封的这些将军都是什么花色,反正读者是要崩溃了,更弄不清这些名号的将军哪个大哪个小、谁能管谁。

我们再来看曹魏和孙吴的军队。

赤壁之战前,东吴军队的著名将领有:中护军周瑜、荡寇中郎将程普、赞军校尉鲁肃、中郎将韩当、丹阳都尉黄盖、破贼校尉甘宁、破贼都尉凌统、讨越中郎将蒋钦、中郎将徐盛、横野中郎将吕蒙、折冲校尉朱然等。

赤壁之战前,曹魏军队的著名将领有:行征南将军曹仁、都护曹洪、伏波将军夏侯惇、典军校尉夏侯渊、中领军曹真、武卫中郎将许褚、荡寇将军张辽、虎威将军于禁、横野将军徐晃、折冲将军乐进、破虏将军李典、威虏将军臧霸、平狄将军张郃等。

虽然曹魏、孙吴要比蜀汉方面的将军品种少不少,但也足够让人眼花缭乱,同样弄不清哪个花色大、谁能管谁。

要弄清楚魏、蜀、吴三国各种将军的品级和职权范围,先要弄清三国的军制,而三国的军制又从东汉演变而来。

西汉中改丞相为大司徒,改太尉为大司马,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御史大夫则改为大司空。东汉中又改大司马为太尉,位在司徒和司空之上,列三公之首。但两汉的当权大臣经常用大将军名义执政,权位还在太尉之上。汉末三国时又单设了大司马,班位又在大将军之上。东汉朝廷在大将军之下,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和统领水军的楼船将军。

光武帝刘秀打天下时,根据用兵方向,曾给统兵将领以相应封号,如征西大将军冯异、征南大将军岑彭、伏波将军马援等。这类似于现代的某某方面军司令官,战事结束,建制即取消。

另外光武帝为褒扬一些将领的功绩,曾给以建威大将军(耿弇)、横野大将军(王常)、征虏将军(祭遵)、捕虏将军(马武)等封号。

这些称号并不是朝廷正式军制,属于杂号将军。杂号将军平时所领的兵,就是自己的部曲,以及皇帝临时交给指挥的部队。天下一统后,各种杂号将军大都不带兵,平时率领中央军的,是光禄勋、卫尉、执金吾、和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

展开全文

魏、蜀、吴的统治者自行称帝前,都自称汉臣,也就都基本沿袭汉制。

曹操先后以大将军、车骑将军、丞相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府(后世称为霸府)掌管军、民、财政,掌握军权的体系不同于名义上的朝廷,而朝廷的三公、太尉等职衔也变得有名无实,多被曹操用来笼络名士和地方实力派。如曹操掌握汉献帝之初,自己任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但袁绍嫌太尉低于大将军,很不高兴。当时袁绍势力大,曹操便把大将军称号让给了袁绍,自己降格为车骑将军。

曹操在霸府中设领军、护军(任丞相后改称中领军、中护军)各一人,相当于曹操的副司令,平时参与军事决策,战时可以代表曹操外出督率一个方面的军队。另外还有相当于参谋长的军师祭酒,和近似于副参谋长的左右司马。孙权、刘备割据一方后,也用不同名义开府治事,仿效曹魏。

因此三国时期,看上去不像某某将军那般招眼的中领军、中护军,才是统治者的最高军事助理。如曹魏方面,由曹操的堂弟曹仁、侄子加养子曹真和曹休先后担任中领军。东吴方面,孙策逝世后,周瑜率军辅保孙权继位,担任中护军。蜀汉方面,刘备时由他的大舅爷吴壹和益州实力人物黄权任护军,诸葛亮担任相当于参谋长的军师将军;刘禅时,则由两次救他性命的赵云担任中护军。

将军名义上稍高于校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都自称XX将军;大军阀为笼络小军阀,也封他们为各种花色的杂号将军。这些名号,有的沿用东汉原有的,如伏波、横野、荡寇、捕虏等,曹魏和孙吴便大体沿用这些名目;也有新创造出来的,如刘备就别出心裁,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杂号将军。

三国统治者给部下将领的封号,还要根据自身的称号。如曹操在南征荆州前,一直用车骑将军的名号,部下将领的官衔,自然要低于车骑将军。因此直到赤壁之战,曹操部下将领的最高军衔,就是曹仁的行征南将军,和夏侯惇的伏波将军。曹操任丞相后,才逐步升格部下将领为前、后、左、右将军、骁骑将军等。

孙权虽从公元200年就虎踞江东,但名号只是从兄长孙策那里承继来的破虏将军,所以上面所列赤壁之战时的东吴将领,都是低于将军的各种名号的校尉、都尉和中郎将。直到公元219年,孙权配合曹魏袭杀关羽,得到“骠骑将军”封号;公元221年曹丕代汉称帝、又封孙权为吴王。孙权的名号升格之后,东吴的将领才升格为各种名号的将军。

刘备是投靠曹操时,公元198年曹操用汉献帝名义给了他一个左将军的名号,一直使用到公元219年自称汉中王。但刘备在封官许愿方面,不像他在许昌浇地种菜那般韬晦,也不像曹操和孙权的实大于名,而是名远大于实,在称王前就创造和滥封了许多杂号将军。

这么多的将军,正牌也好,杂号也罢,职位孰高孰低、谁能管谁、又各管多少军队呢?

(未完待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