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争霸》想到渤海小吏,一些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争霸2dota2 从《三国争霸》想到渤海小吏,一些启示

从《三国争霸》想到渤海小吏,一些启示

2023-03-23 0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渤海小吏是《三国争霸》的作者。

《三国争霸》是本历史书,以真实史料为基础,以人物为核心,讲述三国历史上的重要战争。这本书的名字有点中二,内容却很扎实。

我忘记了什么时候知道的渤海小吏,只是公众号关注列表虽然更新了很多次,他的公号却一直在。这不太容易。要知道,我虽然经常把公众号关注数量拉满,但也会定期清理,每次清理过后,剩下的都不足一百个。我清理得最彻底的时候,公众号列表里只有不到30个。

我对历史感兴趣,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渤海小吏的公众号确实与众不同。他的更新文章,每篇以5000字为基本量,还是日更。他还有另外的工作,并且也已经结婚有娃,写公众号只是边角料时间里的边角料时间。

我刚看的时候,他说自己要写100场战争,来梳理历史事件与走向。后来公众号的规则变了,我就收不到他的推文,也没特意去找。然后有一天,有人在豆瓣做抽奖转发,奖品就是《三国争霸》。我参加了,中奖了。

我这才知道,渤海小吏仍然在写他的百战系列,而且已经写到三国这段历史了。特意去翻公号,于是有了了不得的发现。原来他是采用季更的方式,每年只在春夏秋三个季度更新公众号,冬天休刊。而且他也做了视频,B站和抖音都有。内容上除了百战系列,还有一些现实向文,以及一些名著解读,最出名的是对《西游记》的解读。

冬去春来,他开始更新最新章节,《大唐风云》。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翻看,并且往回看他的历史文章。在这个章节的开篇里,他用接近万字的篇幅,告诉了我两个字:惯性。我记得很牢。繁荣有繁荣的惯性,衰败有衰败的惯性,改变有改变的惯性。整体有整体的惯性,个体有个体的惯性。

我想起自己是个读者,但持续性还比不上他这个作者。作者在持续产出,读者却跟不上。如果从流量的角度,当然可以说是读者流失了。但如果放弃流量的角度呢?其实就是读者自身跟不上。不管原因是什么。

所以几年过去,他还在写,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做视频,都有几十万的粉丝,也出了书。但读者,大多数像我这样的读者,仍然只是读者。

你只管耕耘就好。这句话听起来确实是一句空洞的鸡汤,但真正去实施,却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渤海小吏就是最好的例子。

耕耘也好,产出也好,都只是不同的说法,核心在于你要持续做得到。怎么才能持续做得到?第一步是,起心动念要正。比如渤海小吏的初心是写给儿子。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写书评的初心是提升自己对书的理解。虽然无论投入程度还是其他方面,我可能都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但这件事也确实在三年里改变了我自己。如果我,投入更多呢?

有人会说,我也持续产出,但为什么没有结果?我见过这样的人。就拿写书评为例,我已经写了79篇书评,质量有好有坏,但自己知道,也在尽力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有些人,只是去写,并不审视,也不追求更好。哪怕是写了三年,也没有提升。有些人,虽然刚开始写,已经写得非常好了。这里面的区别是什么呢?就在于是不是主动去写。

主动,被动,犹豫,是三种不同的做事态度。当然也会带来三种不同的做事结果。犹豫的人,往往是不敢动手,一直困在原地,一次又一次坐失良机又自我责备。被动的人,哪怕因为各种原因去做了,哪怕是有正反馈,依然会在内心充满抱怨。但主动的人不一样,他去做事,会一直盯住事情本身,会想着要把事情做得更好。不管主动、被动、还是犹豫,都在时间和事件里重复循环。任何一个长久的好结果,都是在正循环里撒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为什么能主动呢?还是因为起心动念够正。发心正,才能主动。发心不正,主动很难,掉坑很容易。什么是发心正?基于兴趣、基于吸引、基于责任、基于志向,都是。相反,在我们这时代,基于流量、基于不择手段、基于不可言说等等都是。就像此刻,突然看到“国内外多名大胃王意外死亡”的新闻,不能不说也是个例证。

越是算法时代,对好坏的区分越是明显和及时。渤海小吏写公众号,用了几年时间粉丝过十万,但他做视频粉丝破十万就非常短暂。原因就是两者的增长路径不同。

而今的内容从业者,都太过在意长短,太过在意流量,太过在意能否快速拿到结果。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叠加,但也不能否认,这种观念的错漏之处越来越明显了。所以行业人士都说做出成绩很难了,也很怕被ChatGPT这样的工具取代。但实际情况是,一直都有新的人冒出来。

而这些人,在行业人士看来,就是各种创新,各种打破,然后拼命去模仿。模仿的结果,是他们永远也不能超越那个新冒出的人。

新人能出头,还是因为内容好。

内容好,是因为专业深耕+个性表达。

所以我能体会到,语言是渤海小吏的文章最后一个提升的东西。

在那之前,他致力于深度思考,致力于把自己的思考表达清楚。

是的,就这么简单,于写作技法而言,一开始只需要表达清楚就够了。

什么是表达清楚?用麦肯锡法则讲,就是不重不漏。

我们做不到,往往是因为思考得不够深刻,而不是不会表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