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崖县到三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亚鹿回头渔村 从崖县到三亚

从崖县到三亚

2024-03-06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崖县到三亚 ――追忆崖县建市与三亚市升格

1984 航拍三亚。 黄一鸣 摄

80年代的解放路(资料图片)

  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经过几十年发展,三亚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

  三亚不是小渔村

  三亚市的天文地理坐标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东邻陵水黎族自治县,北依保亭黎族苗族县,西毗乐东黎族苗族县,南临南海。全市面积1919.58平方公里,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公里。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公里,蜈支洲岛1.05平方公里。三亚不但不是小渔村,而且,还拥有上千个小渔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崖县于1950年4月30日解放。1954年1月,崖县纳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是年10月,崖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崖城搬至三亚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三亚镇转化为人民公社建制,先后属鱼雷公社、榆林公社、三亚公社、南海公社、南海水上运输公社;1959年12月西沙群岛从崖县分出,入海南行政区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1961年5月三亚又实行镇建制。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为三亚公社。1964年6月恢复三亚镇建制。三亚镇作为崖县治所,人们已经非常熟悉和适应“三亚”的名称。

  海南建省前夕的1987年,三亚市总人口为329161人,有行政规划、有党政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乡镇、农场、旅游风景点;有庆典、大型文化活动;城区内有渔业码头、客运码头、火车站、汽车站,有机场,规划了国际机场;有宾馆、招待所、电影院、邮电局、建筑公司;有医院、银行、中小学校。鹿回头岭下的鹿回头招待所,总用地面积29.7万平方米。一号楼是主楼,为一层结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坐落椰庄大院南边,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谢觉哉、董必武、郭沫若、刘少奇、邓小平、王震、斯诺、艾黎、马海德、胡志明、西哈努克、宾努等多位当代中外名人,曾经在此下榻。

  三亚是重要海防前线。也是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基地。汉壮黎苗民族杂居,急需强化。

  崖县演变为三亚市

  当一个县城人口达到一定级别,有一定的经济规模需要一个政府有地级市的权力的地区,就应当建市。因为,县、市、省的政府权力是不同的。这就出现有些县需要县级市的权力。

  当时,崖县是祖国最南端的边陲建制,戍边需要,师级或者军级陆海空军队聚集榆林地区(在今三亚市河东区以及亚龙湾等地),建制大过崖县;鹿回头区域建有广东省政府的招待所,国家领导人和国际一些重要宾客往来崖县频繁;三亚港的建设由广东省负责,其行政级别(县级)与崖县行政级别相等;由广东建设兵团直管的几个国有农场级别与崖县平行。这些特殊的政治军事、经济状态,在客观上催促崖县撤县建市。

  1983年,崖县在改革开放中经济趋于发达,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具有撤县建市的外部条件。当时的三亚镇人口已超过10万人,在三亚镇周边几个区,如羊栏、红沙、田独、荔枝沟、南新农场的人口将近8万。崖县已有军民共用机场、港口、铁路、公路,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大量从福建农村走出土地的农民,以各种建筑施工、装修队伍,活跃在三亚镇及其周边地区,港台渔民到三亚镇停泊休息补给频繁。崖县气候独特,冬季温暖、夏无酷热,自然环境奇特优美,热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各地游客前来旅游逐日增加。三亚已经拥有条件很好的高档宾馆――鹿回头宾馆。建了面向市民的鹿回头公园。拥有“天涯海角”风景区和“大东海”风景区。甚至还建成了卡丁车游乐场。

  1980年,国务院召开开发海南岛问题座谈会,并批转《海南岛问题座谈会纪要》;1983年,国务院召开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会,批转《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这两次会议表明了国务院决定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的态度。放宽政策给予海南岛较多的自主权,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经济政策。1983年11月,中共崖县委崖县人民政府提出将崖县改为三亚市的意见,当时的崖县委县政府认为,崖县具有建成热带滨海旅游城的优越条件,为更好地开发、发展旅游,推动崖县经济发展,需要调整行政区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相继同意选择“三亚市”为市名。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

  为什么将崖县改名为三亚市呢?人们觉得崖县撤县建市叫“崖县市”很拗口,叫“三亚市”则顺溜。对于定名为“三亚市”,也存在争论,有提出改名“崖州市”的意见,认为“州”的名堂大一点。在崖县委和县政府的商议中,大家最终同意选择“三亚市”这个名称。一是“三亚”历史悠久,是港口又是集市,部队、农场、港口、居民都依托“三亚”驻扎生活。二是崖县从崖城搬迁,住所地就是三亚镇,人们习惯说从三亚来到三亚去。三是崖县党政机关干部习惯了三亚的名称。特别是崖县委书记朱家仁是从三亚镇委书记兼镇长职务上升任崖县委书记的,感情很浓厚。四是崖县建市速度非常快――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说了这样一段话:“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海南岛当然也包括崖县发展的步伐。1984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崖县撤县建三亚市的公文,同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市),属广东省。这个过程前后两个多月,根本来不及召开人大和政协会议讨论市名。1984年11月,三亚市撤销三亚镇。1985年7月设立河东与河西两个街道办事处。1987年2月成立南海街道办事处。

  三亚升格隶属海南省背后的故事

  中国要建立不设区的地级市,是因为不设区的地级市原来是县级市,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升级为地级市,由于没有达到地级市的规模,所以成为不设区的地级市。当时,中国共有四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分别是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中山市、海南省三亚市、甘肃省嘉峪关市。

  1、中央机关的考察密集

  1986年,国家领导人为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到三亚考察――

  首先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乔石率26人到三亚进行考察;

  然后是主抓经济的副总理谷牧率19人到三亚考察;

  紧接着,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率50名国家部委办官员到三亚考察;

  随后,王震同志率37人的考察团到三亚考察;

  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又率30人的视察团到三亚考察。

  国家政府首脑部门轮番对三亚进行“集体现场办公”,这在中国县级行政单位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反映了三亚在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中的重要地位,为三亚升格地级市打下良好基础。

  2、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

  198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 1987 〕23号”下发《关于建立海南省及其筹建工作的通知》。文件的第一条是这样写的:“(一)海南建省后,其他地方行政体制的设置,要从海南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改革的要求。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作为省县间的中间层,应予撤销。同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成立民族自治县或者民族乡,把位于自治州管辖范围内的三亚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三亚升格的文字。

  9月27日,许士杰给梁湘打电话:“国庆我们几个到三亚走一趟,海南省要成立,三亚市的升级工作是重要的先行步骤,我们必须重视。”梁湘说得更直接:“三亚市升格,直接关系到整个海南省未来的重大战略。许多事情应当走在前面,请王越丰同志一起去,三亚由县升地区级市,少不了他这位黎族自治州州长出身的老领导。”

  1987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8周年国庆节,许士杰和梁湘、王越丰同志,带着十几名建省筹备组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起从海口到达三亚,在鹿回头市委招待所住下。随即听取三亚市党政军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汇报。

  汇报有如下内容:

  第一个内容:时任三亚市委书记的陈人忠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海南建省筹备组的许士杰、梁湘、王越丰等同志汇报《 三亚市总体规划 》。陈人忠认为,三亚依傍南海,建立时就是滨海旅游胜地,崖县时期就是滨海城市,并拥有热带旅游资源。海南建省之际,三亚要发挥旅游优势,就得打好两张牌――第一张牌就是紧紧抓住人们对“天涯海角”的遥远记忆,利用人们心中对“天之涯”、“海之角”的特殊心理依恋,从天涯文化上吸引游客到三亚旅游。第二张牌就是做好热带滨海景观文章。从全国来说,从东北到海南,海岸线绵长,有十几个省市具有海岸线,所以三亚并不在大海上占优势;从山岭来看,内地大多数地区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巍峨,三亚不占山地优势;从北方来看,蓝天白云的景象比三亚明媚;三亚的水光山色,必须依靠热带的气候条件,让游客观赏到内地没有的椰子树、槟榔树、油棕树、酸豆树,一年四季都能欣赏美丽的各种鲜花。

  第二个内容:在这次会议上,三亚市委公布了《三亚市总体规划》,提出改革开放的三亚应当建设成为“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当时,大家在讨论三亚定位时,大家都强调了三亚的优势,就是自然风景美,得天独厚,特别是热带自然风光,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把三亚建设成为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是未来的三亚定位。

  面对三亚市委的汇报,建省筹备组是这样回答的――

  许士杰、梁湘、王越丰同志以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视觉,肯定了《 三亚市总体规划 》,并将三亚定位为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还就水源、电力、通信、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等作了具体指示。梁湘谈了他的看法:建省后的海南,其重点有三:一是海口,它是省委所在地,又是海南重要的港口城市与工业所在地。二就是三亚了。再者是洋浦港。三个地方各有分工,海口是省会城市,洋浦港是工业经济区,将来海南的主要工业应该集中在那里。

  那么三亚如何发展呢?

  梁湘同志代表海南建省筹备组表态,原则上同意陈人忠同志所代表三亚市委、市政府对三亚的定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他认为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即“热带”、“滨海”、“旅游”,基本上概括了三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他提出,三亚不能有大的工业,更不能有污染。但是,三亚除了这三个特点和优势外,我们的目光应该把三亚放在更宽泛的高度去认识它。三亚这么好的自然风光和热带资源,它应当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

  这次国庆节当天召开的座谈会具有历史性意义,确立三亚围绕建设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自此,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作为三亚开发建设的主线,成为历代市委市政府奋斗的目标。

  3、三亚建制的发展

  1987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复海南建省筹备组上报《 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设立民族自治县和三亚市升格为地区级市》的文件。国务院决定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属广东省。12月31日,三亚市委大楼前,有5000多人参加“热烈庆祝三亚市升格地级市大会”,三亚市挂牌办公。1988年2月,三亚市撤销河东、河西两个办事处,设立河东、河西两个区管理委员会。

  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海南建省,三亚市从广东省分出,直属海南省管辖。1988年5月,河东、河西两个区管理委员会升格为县级派出机构。2001年8月,三亚市撤销原有的10个乡镇,即荔枝沟镇、羊栏镇、梅山镇、保港镇、崖城镇。、天涯镇、田独镇、林旺镇、藤桥镇、红沙镇,合并设立海棠湾、田独、凤凰、天涯和崖城5镇。2006年9月育才镇成立。2011年1月11日,田独镇更名为吉阳镇。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三亚市撤六镇设四区的请示,同意撤销三亚现有的海棠湾镇、吉阳镇、凤凰镇、天涯镇、育才镇、崖城镇六个镇,设立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等四个区。海棠区管辖原海棠湾镇行政区域;吉阳区管辖原河东管委会行政区域、吉阳镇行政区域;天涯区管辖原河西管委会行政区域、凤凰镇、天涯镇、育才镇行政区域;崖州区管辖原崖城镇行政区域。

  1984年至今,三亚市已经更换了多位市委书记,但对三亚市“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不曾变动,指引三亚市建成为享誉世界的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

(三亚日报 葛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