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锦上添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寿菊栽培技术视频教学 “美丽经济”锦上添花

“美丽经济”锦上添花

2024-06-26 1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农安县三盛玉镇西林村农民正在种植万寿菊。王春胜 摄

近年来,农安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调动各乡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万寿菊特色种植,打造“美丽经济”,在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惠及了当地百姓。

“美丽经济”新产业

农安县按照“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功能定位,坚持兴产业强工业,把万寿菊产业确定为打造亿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之一,着力培育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板块强基础。去年,全县种植的万寿菊累计交售鲜花5万吨。

为高质量按计划完成万寿菊种植任务,农安县坚持高位谋划产业布局,政府与企业无缝对接、合力推动。全县上下统一认识,下好打造万寿菊亿级全产业链“这盘棋”。农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为达到全产业链发展目的,农安县积极引进万寿菊种植技术成熟、生产加工工艺完善的山东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以该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管理。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育苗、技术指导,村集体合作社组织种植、田间管理,各涉及乡镇协助青贮点选址、鲜花交售,吉林绿色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农安县伏龙泉注册成立加工企业,负责收购和加工。

万寿菊作为全新打造的产业链,在主要种植环节,农安县建立县乡村、各有关部门、专技人员联动包抓万寿菊产业发展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万寿菊田地指导育苗、移栽、管理,示范带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县农业农村部门由班子成员分片、科级干部包抓22个乡镇,包抓技术人员实行挂牌作战;乡镇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蹲点包抓片区、村党组织书记包抓区域、镇村组干部包抓地块的“三包”责任机制和“支部帮抓、党员帮干、公司帮技”的“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在万寿菊苗木移栽、施肥施药、采摘贮存等关键节点做到行政技术指导双包制,确保万寿菊种植工作有人抓、能抓好、见效益。

在农安县三盛玉镇三盛玉村的花卉大棚内,满是准备移栽的万寿菊。(资料图片)

增收致富“新路径”

旋地、搂平、撒籽、覆土、浇水……在三盛玉镇西林村万寿菊育苗基地打工的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种植万寿菊,大棚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开展万寿菊特色产业育苗已经多年,具有成熟的经验,今年育苗工作启动早、谋划实,采用大棚的方式从4月初开始育苗。目前,14栋大棚全部育苗万寿菊,504万株的育苗任务预计这几天就能全部完成。”吉林绿色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说。

据了解,吉林绿色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农安县建有23个育苗基地,今年该公司向全县各乡村交付万寿菊花苗8500万株。

万寿菊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叶片羽状分裂,裂片呈椭圆形或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花期7—9个月,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等价值。

万寿菊在农安县规模种植已有多年历史,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其全产业链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023年,三盛玉村二道沟子屯70岁的村民任福洪,从7月初到9月末,利用闲暇时间采摘村道两侧菊花,共收入5000余元。万寿菊平均亩产2000多公斤,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果园地即可种植,实现就近就地增产增收。

发展旅游“新名片”

万寿菊产业作为全民产业,在育苗、栽植、采收的每个环节用工集中、用工量大,特别是在7—9月采摘旺季,需用劳动力1.8万多人。万寿菊全产业链建设在推动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农安县各乡镇村屯的人居环境,乡村街路盛开的片片万寿菊,成为吸引游客走进农安“打卡”的新景点,金色花海已成为农安县旅游的新名片。

目前,农安县万寿菊亿级全产业链已构建起“育、种、管、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下一步,将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为主要目标,总交售鲜花数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

吉林绿色佳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投资建设的农安县万寿菊全产业链项目生产加工基地,坐落在农安县伏龙泉镇特色产业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生产车间2栋,共计1.1万平方米,主营万寿菊种植回收、生产加工和玉米秸秆压块及生物质锅炉供热承包等项目。企业菊花项目用生产厂房2栋,菊花颗粒生产线一套,年加工生产能力鲜花8万吨。全县设立菊花青储收购基地10座,同期鲜花最大储存量10万吨,轮储30万吨。多年来,企业已经形成育苗—移植—采摘—回收—加工—销售的成熟万寿菊产业链,进一步促进了万寿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农安县有22个乡镇种植万寿菊。万寿菊产业补齐了季节性景观短板,不仅能添景而且能增财,实现了万寿菊上亿元规模的“三产融合”。今年,连片的万寿菊将在农安县相继盛开,形成观光带,持续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毕玮琳 王春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