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圆:方圆镜里看万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华镜xp3 周方圆:方圆镜里看万华

周方圆:方圆镜里看万华

2023-05-12 0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记者 | 刘建劭 邱雨诺

编辑 | 邱雨诺 程雪儿

排版 | 胡睿

2021年2月14日,云南省沧源县翁丁古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一个小孩子划动了火柴,火柴的火苗乱窜,点燃了某一处房屋。霎时间,大火吞噬了翁丁古寨。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化为乌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从此消失在大地上。

图源: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翌日清晨,清华大学动画专业的周方圆在床上刚刚睁开眼。周方圆的毕业设计与民族文化相关,这一周里,翁丁古寨是她主要的研究内容。当她在微博热搜上浏览到翁丁古寨失火的消息后,“整个人嗡地一下惊醒了,看着手机震惊地说不出来话。”昨天她还在图书馆的书海里,一本又一本书地翻阅调查,试图穷尽那些在纸页上印刷出来的翁丁古寨传统杆栏式茅草房、佤族图腾、寨桩、祭祀房、神木、木鼓房......,今天它们就都不复存在了,不比图书馆里的书页更坚强。

这件事对周方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她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在她看来,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部分,例如侗族大歌,翁丁古寨等等,但它们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出现,又少有人关注,因此逐渐走向衰落。她想让更多人能了解到,民族传统文化不是遥远的,而是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的。

这就是周方圆制作毕业作品《万华镜》的初衷,《万华镜》是一支关于五十六个民族传统服饰的动画短片。截至目前,《万华镜》已经在B站和微博上共有约两千万的播放量。该视频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成为当时的爆款。2022年12月,周方圆又作为动画导演,与人民日报合作制作了献礼冬奥的动画短片《冰雪奇妙游》,2023年1月又与B站合作,作为up主制作了拜年祭的动画短片《风物有时节》。这些动画短片都与传统文化相关。对她来说,用自己的专业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她制作动画长久以来的动力。

起点

谈到自己的家庭,周方圆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父亲让她读书的场景。读书,读万卷书。

周方圆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山东家庭,父亲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父亲做事直接,想让周方圆多阅读,就经常给她买一大箱书,直到大学还是这样。“有一次突然他搬着好几个大箱子给我,打开一看全是连环画,四大名著、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革命故事……,然后他说他小时候很喜欢看这些,觉得我或许会感兴趣,希望我广泛地涉猎一下。”

在家中,父亲的诗词文章总是一打一打地放在桌上,周方圆的连环画也一摞一摞地摆在地上。父亲对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她能够读万卷书,尽管很多时候周方圆都只是读了个大概。在这些“大概”里,她印象最深的一本连环画是《夜叉国》,讲一个书生因船难流落到夜叉国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个剧情,是书生教会了夜叉们吃用火烤的熟肉,她一直记得画里的夜叉吃烤肉的样子,“感觉一定很好吃。”

图源:《夜叉国》

也正是阅读这些连环画,周方圆萌生了对美术最初的喜爱之情。

高二暑假那年,周方圆对自己未来要选择的道路还有所迷茫,带着这种迷茫,她和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当时我也在想将来要做什么,自己有没有特别偏好的东西?还是感觉画画会更有意思,甚至不是说到整个艺术的范畴。可能就是喜欢画画。”周方圆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算差,学美术对当时的她,则是一条充满了未知的道路。

第二天,父亲就带着她来到北京挑选画室。面对着北京让人眼花缭乱的画室,周方圆觉得“一切都很梦幻”,前一天自己还在家中享受假期,后一天就来到了北京,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紧张的集训生活。

在画室里,周方圆的成绩总是垫底,没什么好办法,她给自己加了更多的练习。不算早的起点让她十分焦虑,但也并不慌张,“那时候太单纯了,根本没有想过失败了会有什么后果。”

那段时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画画这一件事上,每天从白天画到凌晨,困到不行就直接睡觉,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再得到她的关心。她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画室老师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方圆,去洗洗脸吧。”

《万华镜》

卜桦的动画作品《猫》,在周方圆选择动画专业时向前推了她一把。故事里,一对猫母子在人间流浪,受他人欺辱。母亲被人报复而死,魂灵前往冥界,孩子则追逐着母亲的魂灵试图将母亲救活。遇见断崖无法跨过,孩子便鼓起勇气走上独木桥;遇到大海无法跨过,天上的彩虹便化作隧道。最后母亲的魂灵被地狱的使者抢走,孩子一遍遍地冲上前去想要夺回母亲,却又一遍遍地被打飞,最终遍体鳞伤的孩子打动了上天,母子得以团聚。“属于是看一遍就会哭一遍的程度,所以就想有一天我也可以通过制作动画,做出好的作品,打动更多的人。”

图源:截图自billbill《猫》卜烨

周方圆对动画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民族服饰研究与应用》这门课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课上每个同学都会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它的服装服饰,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个人的艺术创作和应用的探索。看到同学们最终汇报的成果后,一个想法在周方圆心底萌发——她想从民族服饰入手,做一个能体现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印象的动画。

这是周方圆创作《万华镜》的最初契机。

按照周方圆的计划,她应该会到北京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到各个展览,甚至是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亲自调研,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可是事与愿违,2019年,疫情暴发,调研工作寸步难行。无处可去的周方圆只能在学校的图书馆内以及线上数据库上四处拼接资料,试图在茫茫书海里、字与字的夹缝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美院图书馆是她除了宿舍以外最常去的地方,在那里她度过了许多日夜。那段时间的美院图书馆里,你总能看见一个瘦小的女生,搬着两摞比她人还高的书,晃晃悠悠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图书馆的不同借阅区对借阅的单次拿取数量有限制,周方圆就只能偷偷地拿书,每次都要小心不被工作人员看到。有时书太多,她只能分批次来回搬运;有时书太重,体力消耗过大,周方圆都要缓一缓,休息一会儿。坐到座位上,她就要开始消耗自己搬回来的书山,从外边的人来看,周方圆整个人都埋在书本之中。翻阅过的书放在一边,小小的山丘就又多了一座,山丘横看成岭,周方圆就在这小小的方圆天地中,想象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种动人的美。

查找的过程是极其繁琐的,每个民族都有大量的资料需要整理。例如苗族,一个民族下有一百多个支系,周方圆就需要一个支系一个支系地查找,最终再比较出最能代表苗族特色的服饰。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焦虑与疲惫,图书馆不开门的时候周方圆就只能干着急。就这样,调研工作持续了大半年,周方圆才对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服饰与文化有了粗浅的调研。

创作的过程更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长跑——周方圆对作品的细节有着极高的追求。她的同学陈晨很佩服她身上的执着,由于许多民族不止一个支系,因此支系的选择与动画整体的内容表达需要互相协调,这个过程不只是调研,更多是创作上的方案思考。她总会推翻一些方案,进行更多方案的探索。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万华镜》中白族的部分,四个画面分别表现了“风花雪月”——白族女孩子头饰的四个元素。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图源:截图自billbill《万华镜》

周方圆对此笑着说“创作者是否用心,观众是能直观地感受到的,所以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事实证明她的忧虑不无道理,即使是一步一考究,在如此繁复的工作中,也会有意料不及的疏漏存在。在《万华镜》第一版中,傣族的孔雀羽毛呈现蓝色。播出后,有评论指出中国本土的孔雀羽毛是绿色的,在下一版视频中周方圆就立马对其进行了修正。最新版本的《万华镜》中为避免争议,又将傣族重新绘制成了人物角色,去掉了孔雀这一形象。

图源:截图自billbill《万华镜》

工期太短,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是周方圆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一天醒着的时间如果有14个小时,她的创作时间可能就有13个小时。在这期间她几乎不会离开椅子和离开电脑,整个人处于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所幸的是周方圆有一群值得信赖的朋友,每次她进度赶不及的时候,朋友们都会出手相助,有人为片子作曲,有人剪辑,还有的人帮助作画。

另一位给予周方圆很多帮助的人是她的毕设导师,去年十二月离世的吴冠英先生。谈到吴冠英,周方圆放缓了语速,声音略有些低沉。这位她在清华最敬爱的老师,在学术上总是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课下又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每天在朋友圈晒自己每天的速写成果,激励学生们和他一起在生活中发现美与艺术。

图源:周方圆提供的与吴冠英老师的合照

在做毕设那段“暗无天日”的时间里,周方圆常常向吴冠英寻求建议。吴先生的办公室朝阳,光线很好,每次她到办公室的时候,都能看到吴先生沐浴在阳光下伏案工作,整个办公室洋溢着温暖的氛围。周方圆就在这里和他谈生活,谈毕设,谈艺术。他们无所不谈。从宿舍出发到达吴先生的办公室,周方圆总会觉得“就像从地狱到了人间一样。”

就这样,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同学老师们的帮助,周方圆在毕业展览前成功完成了《万华镜》的部分创作。

“毕业展览上的万华镜只有一分多钟,”周方圆的朋友陈雨亭回忆着,“但她在毕业后坚持把整部片子扩充到了近三分钟,她是那一届唯一一个在毕业后还在打磨自己毕设作品的人。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是个很执着的人。”

而《万华镜》对周方圆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当周方圆将《万华镜》上传到B站与微博后,迅速登上了B站与微博热搜第一的位置。她完全意料不及,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评论铺天盖地地涌来。许多网友向视频表达了自己的喜爱,有人指出视频中出现的错误,希望能让视频更加准确。

图源:截图自《万华镜》评论区

也有人因为她清华美院的头衔而对视频进行诋毁,迁怒于周方圆本人。所有这些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将周方圆捧上了舆论浪尖。

各种各样的选择也随之而来。媒体争相对她进行报道,各种项目,例如冰雪奇妙游等动画制作,开始向她伸出橄榄枝,还有朋友建议她开一个独立的动画工作室。太多的选择突然摆在她面前,一时间让她有些迷茫,不知道今后路在何方。在这个时候,吴冠英特意找到了她,对她说,“艺术家应该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艺术创作之路,不是一时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将这条路走得更长远。”

这句话给了周方圆非常大的鼓励和勇气,让她得以平静地审视各种各样的评论。《万华镜》的评论区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少数民族同胞们打卡,科普,甚至有一些文化细节连周方圆自己也不知道,这让她惊叹不已。

图源:截图自《万华镜》评论区

此外,中华民族博物馆郑茜馆长和吴杰主任在看到《万华镜》后联系到了周方圆,针对作品中有学术争议的点,提供了许多辅以修正的学术依据,比如巴尔虎蒙古的头饰前面一般是银镶珊珊的,不是万华镜第一版中绣花的。这些依据让周方圆得以修改了傣族、苗族、蒙古族的服饰细节,《万华镜》成了他们互相认识的契机。在《万华镜》修改完后,博物馆方还邀请周方圆与馆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此为契机,周方圆将《万华镜》捐献给了中华民族博物馆。

毕业后

毕业后的周方圆,面对自己未来的从业方向,也有过很多不同的选择。

“其实父母还是希望我能去考公务员。”周方圆有些无奈地说。但对已经能依靠创作这样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生活的她来说,单纯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成为公务员已经不再有吸引力。周方圆觉得成为动画导演能创作出自己喜爱的内容,并能影响更多的人。“我感觉我的价值是创作出我喜欢的,能够让我自己觉得满意,并且也能够获得一部分跟我类似的人的共鸣的作品。成为动画导演是我更感兴趣的职业,所以我拒绝了去考公。”

把公务员从职业选择名单中划掉,未来的道路仍未明晰。周方圆在学校时曾加入未来游戏动漫社,那时的她想成为一名游戏美术设计师。但尝试参与并实习了一些真正的游戏设计工作后后,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周方圆了解到因为游戏版号等原因,一个游戏项目随时都可能会被砍掉。将创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努力被这样随意地抹杀掉。此外,随着她对游戏设计的了解更深后,她发现自己并不对这个行业很感兴趣。相较于创作游戏,周方圆更喜欢作为玩家体验游戏。为了探索更自由的创作和生活模式,成立一个动画工作室的想法在周方圆心里逐渐萌芽。

因此,在《万华镜》走红后,周方圆和她的朋友们就建立了独立的动画工作室。工作室面积不大,九十平的房间里有六个人办公;氛围很好,大家平时说说笑笑,有动画制作的要求时,大家就一起讨论分工,一起熬夜。难得的是整个工作室都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创作的作品也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冰雪奇妙游》中,运动员们穿梭在千里江山中,时而化身为白鹤,时而化身为剑仙。

图源:截图自billbill《冰雪奇妙游》

《风物有时节》则更是将二十四节气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展现多样的地域文化。制作《风物》时仍处于疫情时期,周方圆和同事们没有办法亲自到短片中被描绘得生动多彩的城市旅游,只能在网上搜索大量的旅游攻略和背景资料结合想象创作。

《风物》最终的成片里,有一个画面的天空里飘扬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一个小男孩手持风筝在地上开心地奔跑。这是周方圆的家乡潍坊,她一直喜欢家乡的风筝,在视频创作时她加入了自己的小小私心,特意使用了这个元素。

图源:截图自billbill《风物有时节》

最后在微博发布这条视频的配文中,周方圆写道“做完这支片子后的大家:好想到处去旅游到处玩!”

这些制作精良的视频背后,是工作室反复的打磨。《风物有时节》在二月已经大体上完成制作,并在B站的拜年祭上播出。但周方圆坚持继续打磨细节,又经过了两个月的细化,才将最终版本发布在平台上。对她来说,作品的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

对于未来,周方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她想执导一部动画电影。“这或许是大部分动画导演的最终目标吧。”下个月,周方圆打算去寒木春华工作室进行参观,同时也有大型的传媒公司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在她的眼前。“下一步可能就是要大量的学习,学习如何和投资公司打交道,学习如何打磨一个好剧本等等。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

最后,周方圆分享了她上个月在贵州少数民族采风的视频,其中有一段关于侗族大歌的视频。歌声振聋发聩,清澈且嘹亮,在山谷间悠扬回荡,直击人的灵魂。

“那是一种来自大山深处的有力的声音和力量,穿透了很多东西,让在那个鼓楼里面的所有人被震撼,被鼓舞到。”周方圆激动地说,“好像有很多东西都不重要了。在这样的一个大山里面。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这样的生活。对,可能对我们来说是表演,但是唱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我有感受到那种力量。那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的力量。”

原标题:《周方圆:方圆镜里看万华》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