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件万兆交换机全面测试+95米六类线在万兆环境下的测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兆电口模块必须要6类线吗对吗 网件万兆交换机全面测试+95米六类线在万兆环境下的测评

网件万兆交换机全面测试+95米六类线在万兆环境下的测评

2024-07-15 05: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购买理由

购买原因就是因为家里准备组内网万兆了

所以买个交换机回来测试下万兆速率是否达标

顺带看看有没有更优选

两台电脑接交换机测试 一台3900X 16G 西部数据SN750 500G固态 网卡用的华硕万兆单电口网卡

另外一台3600 16G 西部数据SN750 500G 网卡INTEL X520双网口万兆光口 确保硬盘不会有瓶颈

因为自己有的群晖只是双网口千兆 所以用另一台主机模拟万兆群晖使用。 以确保万兆速率测试的准确

使用的网线全部为普通六类非屏蔽网线 至于使用六类线的原因请参考下文

我购买的时候价格连上运费是1623这样 以后应该还会有好价

外观展示

这个是交换机拆开后的包装

这个是交换机,脚贴 还有电源线 上机架的一些设备

这个是交换机的本体 包括4个千兆网口,2个2.5g网口,2个5g2.5g通用网口,还有1个10G 5g2.5g通用网口 以及一个万兆光口

这个是交换机自带的电源线 不知道为何给我的不是国标的。

这个是交换机拆开后的情况

电源看是国产冠德科技的

这个是交换机的网卡芯片查了下是台湾帛汉科技的万兆芯片

台湾帛汉科技的万兆芯片

这个是交换机说明书带的设置IP方法 默认的IP是192.168.0.239

我们把电脑设置成192.168.0.2 子网三个255.0

然后在浏览器输入192.168.0.239 密码就是password

在左边IP Configuration一栏可以修改交换机的IP 本人内网是50网段 就改成了50.239 修改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APPLY保存

这个是我找人借来的INTELX520 万兆网卡 双光口的 模块是300米万兆网月的

这是我已经修改完成的另外一台电脑配置和网卡情况 网卡已经是10G的速率了

网络设置为内网的固定IP 然后进行内网测试

使用感受首先我把我这台电脑的网线插在2.5G网口上 用内网共享文件夹的方法测试读取写入速度使用的网线为普通6类非屏蔽10米网线

2.5G网口速率

认得出是2.5G的速率

2.5G速度高清

下面使用5G网口测试速率

5G的速率

认出了是5G的速率

5G下的速度

下面使用10G网口测试速率

10G速率

10G缓存没跑满的情况下

这个是10G下缓存跑满了的情况

固态硬盘的缓存跑满了的10G情况下

因为本身知道西部数据的缓存貌似是14G 14G跑满了之后 速度就肯定会掉的下面测试95米单根六类非屏蔽的网线速率

单独拷贝一个文件不超过10G的速度还是能保证在万兆这样

而且我的网线插上交换机后再接到电脑上的10G识别速度很快 几乎是秒认出

这里可以看出是因为另外一台电脑 的固态硬盘的缓存跑满了 硬盘使用率一直在95以上

更直观点的数据 硬盘的读取写入都保证在800M以上

但是我这个指环王三部曲70多个G全部拷贝进去的时候硬盘速度也还在800到850M每秒这样 换算过来网线和交换机也承载了8500M以上的速率

最后到实际使用过程中

因为有个群晖双网口的NAS 自己就把两个的所谓的万极七网线都接上去了(前年京东活动买的......) 也按照网上查到的教程进行修改计算机打开了所谓的smb3.0

还有群晖的IP 个人也设置为连号 但是速度只有这个

150M每秒上限

因为是单根网线接在交换机的 所以怀疑是不是要插2个网线

所以插了2个网线测试

本机有三个网卡 一个自带的1000M 一个自带的2.5G 一个后装的10G电口

10+2.5=还是150

2.5+1=速度正常 满速度

1+10 =速度正常 满速度

后来怀疑是交换机的管理页面设置有问题 所以进交换机查看

802.3x这个的mode

这个Mode默认是关闭的 dieable

把他修改为开启 Enable

后用单根网线插在10G网口 速率正常

实际使用中10G网口双千兆口NAS拷贝速度

总结

如果能以1600左右的价格在美亚买来

我个人觉得这个挺适合家庭组万兆网用的

毕竟有俩万兆 一个光一个电 5G和2.5G每样两个接内外网也是够用好久了的。 1G四个口接电视监控什么的设备也是不错的

还有就是这个交换机的大小相对于正常的24路交换机明显要小了一号 感觉可以放在书桌上 不太占地方

家庭使用方法

个人向挺推荐这个路由器的

但是测试因为主板的限制,没法测试这个最大能转发多少流量 但是看来万兆绝对不是其上限 以后如果有时间再测试下这个的转发上限是多少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