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七言绝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七言绝句格式怎么写 如何写七言绝句

如何写七言绝句

2024-06-28 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替

首先四句都必须是律句。何为律句?句子中用字遵守平仄交替前进的句子。有且只有以下四种,大家不妨记一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 平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即 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 平起平收

如果再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不是交替前进的,我们称之为“失替”,这个句子就不是律句,那么自然写出来的诗也就不是七绝了。

相对

这是两句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联中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的关系,要不怎么下句怎么叫“对句”呢?就是要相对。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个相对只是用字平仄的相对,而不强求意思相对。平仄、词义都相对,那个叫做对仗。对仗对于绝句来说,属于锦上添花,因为我们要往通俗简单了讲,这种可有可无的修辞手法就略过。

平仄相对,其实就是把上面四个律句作排列组合,比如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平起仄收句,那么对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仄起平收句。所有的单数句和偶数句都处于这样一种相对的规则之下,格律诗中的绝句、律诗、排律都要遵守这个原则。

否则,我们称之为“失对”,是出律的。

相粘

相粘则是指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要和上一联相同(关键位置)。

而七绝因为只有四句,所以也就是指第三句的关键(二四六位置)平仄必须和第二句的一致,否则就是“失粘”。如果第二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仄起平收句,那么第三句就必须在二四六位置上也是“仄、平、仄”,但是我们知道七绝的第三句为了和韵脚做出区分,必须使用仄声结尾,所以这里就不能在使用仄起平收句,而只能使用关键位置平仄相同,却是仄收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即仄起仄收句。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称之为“失粘”,但是“失粘”的情况在格律诗规则尚未完善的盛唐、中唐,是大量出现的,后来者便将这一类失粘,但是其他规则完全符合格律的作品统称为“折腰体”。

从格式上来讲,如果你的七言绝句符合这些平仄规定,然后押的韵脚都是平声韵,没有错误(邻韵),你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七言律绝,简称“七绝”。

而只要有一点没有满足,就只能称之为“七言古绝”。

但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

内容上没有限制,但是文法上有大致走势。

通俗来说,就是“起承转合”,这是所有文体的通则。不管是诗,还是小说,无非就是“起承转合”的安排位置不同罢了。

七言绝句只有四句,正好一句对应一个字,我们称之为“起句”、“承句”、“转句”、“合句”。但是绝句由于篇幅太小,文学特色就是言在诗外、意在诗外。最后一句合不合得回来,对于绝句来说,并不重要。创造一个情节小高峰,将诗意发散出去,让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才算得上绝句的真正成功。

所以,我个人总结的四字写法,其实应该是“起承转放”。我们读一些古代七言绝句作品,就知道此言不虚。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起句写景,承句继续写景,转句用否定、假设、疑问等方法制造出一个悬念,等于是把感情蓄力,最后一句直接发射出去,制造出一个小高潮,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有没有合回起句写景?并没有。

这就是绝句和律诗以及其他格式文体的区别。

没别的原因,就是太短小了,不得不这么做,反而成就了盛唐最有特色的留白艺术手法。七言绝句是这样,五言绝句更甚。

基本上好的绝句,都会在第三或第四句制造波澜,这诗才有意思。

内容方面,不管在形式上面是否遵守格律,都是相同的写法。

包括了七言律绝和七言古绝,才能称之为七言绝句写法的通俗讲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