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七律萧韵 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时代

2024-04-02 2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青年又是如何在舆论的洪流中自处的呢?

为此《厦大青年》报面向全校同学发放了关于“大学生对热点事件关注及参与度调查”的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0份。大部分同学都通过空间、微博、微信、知乎、手机新闻推送等形式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并参与到讨论当中,关注的内容主要为时政、文化、明星等。

有趣的是,面对网络舆论能否代表民意这个问题时,认为“大部分能够代表”和“少部分能够代表”的同学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前者的数量略高于后者。没有一位同学认为舆论能够完全代表民意,同时也仅有5%的同学认为舆论完全不能代表民意,这说明虽然网络舆论来势汹汹,但同学们的观点并没有那么绝对。

尽管问卷表明同学们对舆论的认可度不高,可参与时事议论的同学却在少数。根据问卷,仅有8%的同学经常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而近三成的同学从不在网络中发表任何言论,其余同学也只是偶尔在网络中表明观点,然而高达93%的同学都认为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去。当问及为什么不加入网络讨论时,半数的同学认为网络舆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误导和缺少规范。这也说明,当观点比事实更重要时,舆论就像失控的列车,无法容纳不同的声音,载着满车的片面观点和沉默的大多数风掣雷行。

人文学院2016级的冯同学表示,网络中多数的舆论都是情绪的产物,人们接收的很多,思考得却很少,新媒体的言论自由并没有增强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很容易被影响,同时成为“情绪传播者”的一部分,将真相阻挡在外。

谈及为何很少参与网络讨论时,他提到了“网络暴力”一词。作为舆论的附属品,“网络暴力”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遇见相悖的观点或“站队”,“网络暴力”便随之出现,带来了时而掺杂污言秽语的口水战表演。那一条条评论看似振振有词,却也只是在为自我无处安放的情绪寻找出口。

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学生群体又应该如何自处呢?对此,新闻传播学院的佘老师做出了回答。关于对“后真相时代”的看法,老师这样说道:“人群是复杂多变的。人们会发泄情感,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