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中东军火市场混的咋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般结婚包红包包多少钱 中国在中东军火市场混的咋样?

中国在中东军火市场混的咋样?

#中国在中东军火市场混的咋样?|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东,因其横贯东西的特殊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油气储备资源,在世界战略与能源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与地缘环境,使得该地区长期处于复杂的利益关系之中,围绕利益而进行的军事冲突与局部战争频频发生。战事频发为地区的军事贸易带来了无限「机遇」,中东市场也因此在全球军火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进入21世纪,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与2010年伊始爆发的阿拉伯剧变,合力给中东地区的政治生态与安全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地区安全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中东军火贸易也随之一改伊拉克战争前衰退的趋势,短期内升级至军备竞赛潮的级别。

但不同的是,二战后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军火市场已经重新洗牌,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军火市场的新生力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已成为全球军火出口大国。据统计,2010-2014年中国在世界军贸出口国家中排名第3位。中东作为全球军火贸易的重中之重,已成为中国军事贸易走出去的重点市场对象。

特点

中国向中东国家出口武器装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与欧美俄不同的是,中国秉持着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在武器出口方面严格自律,只供销给政局稳定、协议签署时未与周边发生战争的国家。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中国也严格遵循联合国的制裁协定,取消了与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武器交易。并且,中国所进行的每一笔军贸都会按照规定在联合国进行备案。

总体来说,由于中国武器不够先进且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加上中国在中东薄弱的军事存在,中国的武器很难进入中东军火市场。目前中国参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局面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贸易总量少。俄罗斯世界贸易分析中心发布的《世界武器出口结构中的中国》分析显示,2004-2011年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军事合同仅达0.3亿美元,对埃及订单总额仅达2.12亿美元,对约旦仅达2.85亿美元,对苏丹仅0.7亿美元。据统计,2004-2011年的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签订的军贸合同总额仅达8.9亿美元。

第二、合作不稳定。受旧有的军火贸易格局与地区局势的影响,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军火贸易时有时无,时断时续,并不稳定。在与阿尔及利亚2004-2011年仅达0.3亿美元的军贸合作过后,2012-2015年双边的军贸额跃至3.333亿美元;但与同期的埃及相比,2012-2015年中国与埃及的军贸额度从前8年的2.12亿元降至0.36亿美元。埃及作为中东少数与中国有稳定军贸合作的国家之一,也依旧表现出不稳定的合作态势。

第三、产品种类少。中国对中东出口的武器装备,大部分仅限于装甲车、火炮、反舰导弹、SAM导弹以及K-8教练战斗机。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个局面开始得到改观。

中国向阿曼出口50辆WZ551轮式装甲车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国在军火贸易方面严格恪守国际社会的相关规定,但一些西方媒体依旧乐此不疲地对中国军贸捕风捉影。2013年,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绰号中国大狙的中国制造的M99式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枪被握在叙利亚自由军(FSA)的手中。

令人感到吊诡的是,中国并未向叙利亚内战双方出口过武器。不仅是中国大狙,绰号「中国飞弩」的新式单兵肩扛式地空导弹也曾现身叙利亚战场。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口的武器却出现在了叙利亚内战战场上?其实这与中东军贸市场的一大特色有关。中东国家并不太在意武器限制规定,一旦武器到手,几乎没有人在意武器的后续管理。可以说,军火卖到中东,线索到此为止。因此,不能将中国武器在中东战场上的出现,等同于中国对外军贸的政治化,或是在政治上支持任何一方。

中国制造的M99式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枪

变化

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剧变,极大地改变了地区原有的政治进程与力量对比。国内层面来看,政府军与反对派剑拔弩张,暴力与武装冲突一时间成为中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地区层面,国家间原有的力量结构遭到破坏,地区大国为实现其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纷纷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军事力量成为乱局中争取强国地位的重要因素。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发布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占到了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超出其人口与领土比重。中东剧变给地区政治生态与安全环境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危机之中蕴含着机遇,乱局一改以往以欧美俄为主导的军火贸易体系,为中国在中东军火市场拓宽了合作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剧变后地区工业体系恶性发展,中国军贸优势凸显。近现代以来,受殖民统治与霸权主义的影响,中东国家一直未能形成其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体系,基本没有自行研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大部分国家的国防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相应的军备发展战略规划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缺失,使得这些国家无法自主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

中东剧变造成的社会与政治动荡给原本就薄弱落后的中东国家军事工业体系带来一次沉重的打击,以利比亚、叙利亚与伊拉克为首国家的军事体系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元气」。欧美针对中东国家实施的「去工业化」战略使得这些国家的独立军事体系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单纯依靠武器进口在短期内将是这些国家提升其军事实力的常态。社会经济发展的恶化与对武器装备的持续需求,使得中东国家需要另选他径,降低其进口与生产成本。

随着中国军事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能够越来越多地自主制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无疑在客观上迎合了中东地区对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为中国在中东军贸市场带来了机遇。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于2013年刊文指出,中式武器曾在特定的环境下打败了美式武器。早在1991年,埃及军队与美国举行的一次联合反潜演习中,埃及海军驾驶的中国制033型潜艇突破了美国海军「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反潜屏障,成功对航母实施了模拟攻击。

《评论》还指出,中国不仅向埃及出口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武器装备,而且还帮助埃及改装与维护一些非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例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就曾于2012年对埃及空军的法国造SA342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发射该公司出口的红箭- 8反坦克导弹。除此之外,改造项目还包括埃及进口的500辆苏制T-62坦克,本已服役40多年的老式武器,在中国的改造下,再度被投入使用,和1100辆美制M1A1以及1000辆M60系列坦克一起执行任务。

中国武器一流的性价比与日益先进的武器生产技术成为吸引中东市场的一大优势。除了单纯的武器出口与改造以外,在军事体系构建方面,中国在中东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工业基础的薄弱,让中东国家一直有着构建自主工业体系的愿望。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在此方面就已有先例。1999年,埃及就引入了中国的K8-E飞机生产线,这一重要的军贸订单,使中断多年的埃及飞机制造业,再度恢复活力。

第二、中国空军技术发展迎合剧变后地区军贸产品结构变迁。中东剧变中的战争与武装冲突不仅带来了政治格局的变迁,就战争本身而言,也呈现出了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防御手段的新的显著特点。剧变前的伊拉克战争与剧变中的利比亚战争让中东国家认识到现代战争的核心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一现代作战特征的凸显,使得中东军贸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调整,空军力量将成为地区国家军事发展的重点领域,空军武器转变将成为军贸中的主打产品。

近年来,中国在空军武器研制领域内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这集中体现在:战斗机和攻击机整体规模超过俄罗斯,装备水平处于亚洲领先;无人机、电子战飞机发展迅猛,空中作战信息水平提升迅猛;未来多种机型将提速发展,歼-20将在近期装备部署。

2015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公司、保利公司等企业展出了卫星导航系统、无人直升机系统、地-地战术打击武器系统、「陆盾-2000」近程防空系统、多用途轮式装甲车、122毫米车载榴弹炮等新产品,它们的特点是突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理念,武器的信息处理和快速应战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空军技术的发展与中东剧变以来出现的地区军贸产品结构新局面不谋而合,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空军武器出口及生产有望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军贸合作的新阵地与重点方向。

第三、欧美霸权促使地区国家军贸多元化,中国成为重要一环。中东剧变后的政治转型乱象与随之而来的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引发了大国在中东地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一轮博弈。军火贸易除了作为一种获取丰厚利润的商业活动以外,更是大国对国际与地区问题施加其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全球战略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陆盾-2000」近程防空系统亮相2015年阿布扎比防务展

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 「收缩」并不意味着「撤离」,对地区的军事控制依旧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点目标。

对中东军火市场的抢占成为大国在中东地区政治博弈的重要一环。2013年2月,阿联酋与美国签署了3.8亿美元的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军售合同,占到了当年阿布扎比防务展交易总额的1/10。同年7 月法国与阿联酋签订10 亿欧元的军售合同,8月获沙特逾10 亿欧元的战舰升级项目。

乱局带来的新一轮军贸热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如沙特等美国的地区盟友尽管对美国针对中东剧变所持的支持立场怀有不满,但美国对中东的控制短期内依旧无法撼动。打破军贸进口的单一化,促成军贸结构来源的多样化势必成为中东国家制衡西方国家势力进一步坐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将会成为中东国家军贸上的重点合作对象,构成其军贸多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未来

中国自身军事工业技术的发展优势,与中东剧变后中东军火市场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一道为中国进一步开拓中东军火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处于危机中的中东市场,既是中国军工走出去的突破口,同样也是中国参与地区外交事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西方政府与媒体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军费开支与对外军贸等问题一直受到西方势力的曲解与误读。中国军工向中东市场的走出去,不仅仅属于单纯意义上的商业活动,它同样有着政治与外交上的双重内涵,中国军工企业的成功走出去还有待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跟市场需求,升级产品结构。科学技术迅速的升级换代与中东地区日新月异的局势变动,使得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紧跟技术与局势的最新发展。伊拉克战争后,信息化战争替代旧有的机械战争;利比亚战争凸显了空军现代化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中国的军事工业技术已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目前中国在中东市场出售军火产品仍具有滞后性,性价比一流的中国武器,没有引起中东国家关注,尤其是海湾产油国。这些国家更关注的是性能而不是价格。我国应利用好剧变后的市场机遇,适当扩大武器装备出口,这既可为军火进口积累外汇,也有利于我国国防生产和军事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二、巧对地区特色,灵活贸易方式。军火贸易形式多样,有技术转让、合作生产、许可证生产以及易货贸易等形式。除了单纯地向中东国家输出武器装备外,中国还可以依据对象国的军工制造水平,输出一些相关技术,这既可以提高我国在中东国家的武器出口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改善相关国家国防建设的薄弱地位。针对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国家,中国可以灵活应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适当缓解这些国家在军费方面的压力。

第三、恪守政治立场,审慎未雨绸缪。军火贸易有着强烈的政治性,中国在出口武器前应该对贸易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提前做出了解,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武器出口不附带政治条件,只向主权国家出口军品,不向任何非国家实体或者个人出售武器。要求武器接受国提供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承诺不向第三方转移从中国进口的武器。

需要注意的是,地区武装的失序化有可能会对我国在中东的人员与能源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单方面的致力于扩大武器出口的贸易理念并不可取,中国还需未雨绸缪,考虑军备过剩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于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库,http://www.sipri.org/databases。

王金岩,《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发展》,《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第5期。

张志鹏,《伊拉克战争后的军火贸易研究》,西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注:本文首发于头条号中东研究通讯,中东研究通讯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http://weixin.qq.com/r/r0N0bMLEVZ8qrYYP9xa9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